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人民公社是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的微观政治经济组织制度,是国家控制农民经济权利的一种组织形式。家庭承包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农民逐步获得自由权和平等权,因而极大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就必须防止所有权对承包权的侵袭,将土地承包权赋予物权的法律意义,使土地产权制度发生深刻的变革。从人民公社到家庭承包这一变革的深刻性,远远超出一般人的认识,有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两个飞跃”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莫建备《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相似文献   

3.
任卿 《天府新论》1997,(1):24-26,30
(一)从实际出发,大胆创新农业组织制度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四川率先废除了人民公社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使长期受到束缚的农村生产力获得了较大程度的解放,从组织上确保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方式的有效运用,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为奔小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17年的农村改革实践也表明,废除人民公社后,作为农村基层组织,乡、村、村民小组和职能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方面,老百姓概括为"催粮催款,刮宫引产,灭鼠打犬",有效组织农民致富奔小康发展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4.
人民公社是件好事,广大农民欢天喜地的欢迎人民公社。他們把共产主义比作天堂,把人民公社比作登上共产主义天堂的天梯。可是在城市里面,特別是在資产阶級知識分子中間,对于人民公社却有不少的顧虑。他們怕参加劳动,怕降低生活水平,怕公共食堂的小菜不合口味,怕拆散家庭,怕参加了集体化生活沒有自由,等等。正如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問題的决議”所指出的:“……三則目前城市中的資本家和知識  相似文献   

5.
杨乙丹 《兰州学刊》2007,(10):76-79
农村微观经济体制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不同体制下粮食生产的效率有很大差别。互助组和初级社符合当时农业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粮食产量的增加;高级社和人民公社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粮食生产长期徘徊在低水平阶段;家庭联产承包制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粮食产量得到迅速提高,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农村微观经济体制和粮食生产波动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粮食流通制度的变迁。合作社体制为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提供了组织保障,人民公社体制强化了统购统销制度的持续运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对统购统销起了制度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的农村人民公社中,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是以生产大队的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級集体所有制。这一所有制形式是现阶段我国农村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它和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农民群众的現实要求是正相适应的,是农业生产力的现实状况和农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在经济制度上的体现。从人民公社內部来看,这一根本制度又全面地反映了三級之間的实际情况,正确地規定了三級之間的关系。这一根本制度表明:人民公社在  相似文献   

7.
本刊评论员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也指出:“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都是党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时至今日,对农民自发搞包产到户的怀疑和指责,已成历史的笑谈;即使个别对人民公社体制仍...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步,主要是通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而从高度集中统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是农业经营形式的变革,同时是农业所有制形式的变革,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重大突破。这是在我国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一九五八年八月二十九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明确地指出:“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说明“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运动的开展,虽然为时不到两月,已经在全国范围形成高潮。农民群众把建立人民公社,叫做“更上一层楼”,其欢欣鼓舞,急不及待的心情,可以想见。而人民公社一经建  相似文献   

10.
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方法的角度讨论古代农民家庭经济研究中需要留意的事项包括 :区分农民家庭类型 ,需要对农业佣工和平民地主加以关注 ;对于古代政论家所遗留的农民家庭经济史资料宜于谨慎利用 ;弄清家与户、家庭与家族的区别及联系 ,既是农民家庭经济专题研究的前提 ,也是它的内容 ;致力于在档案和家谱中挖掘农民家庭经济史资料 ,小说戏剧的形象资料也不可忽视 ;对农民家庭经济进行静态与动态、常态与变态的综合研究 ;将农民家庭经济放在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关社会制度中进行综合性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一、农地股份合作制是实现农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我国对年代末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心内容是由原来集体统一经营的人民公社体制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但是,改革初期所形成的双层经营体制,就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毕竟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形成的,一般情况是集体经济实力不足,社会化服务功能比较弱。再加上中国分家分业的习惯,随着家庭人口的变动,不少地方不得不对承包地进行…  相似文献   

12.
自从党中央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后,全国各个学校都大力贯彻。下乡参加生产劳动是贯彻这一方针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中山大学外语系全体师生,于去年十月下放到东莞县麻冲人民公社。我们在两个多月的劳动锻炼中,在和农民“五同”中,向农民学习了不少东西,锻炼了阶级立场,提高了政治觉悟和干劲,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收获很大,仅下面的—些事例,就有力地证明党的教育方针的伟大正确。我系师生,多数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而且多数长期住在城市,许多人对于农村和农业劳动是陌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经验证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自1949年至今的60年里,中国农村土地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的国家有限管制的产权结构到人民公社时代的国家全面管制的产权结构再到改革开放后的以家庭为单位的产权结构这三种不同的产权管制状态,这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产权管制变迁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就其实质而言,是国家控制农民经济权利的一种制度形式。家庭承包制作为一项制度创新,起着矫正传统体制对农民经济权利的强制性控制,把生产经营自主权还给农民。如果说,实行家庭承包制是农村改革的第一次制度性飞跃,那么,推进农村市场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则是农村改革的第二次制度性飞跃。只有完成这两个飞跃,才有可能在解决农民生存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农民的发展权,使农村生产力得到彻底解放。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创新     
邓小平同志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立足于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对跨世纪的中国农业发展前景作了科学的设想和形象的描绘。他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  相似文献   

16.
农业第二个飞跃的重大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自铎 《学术界》2001,(2):12-16
一、从农业两个飞跃间的关系看推进第二个飞跃的必然性   1 990年邓小平在谈论农业问题时明确提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与发展 ,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 ,是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 ,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战略构想 ,相互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因果关系 ,并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以确立家庭联产承包制…  相似文献   

17.
在全国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和五亿农民的政治觉悟大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公社,一经出现,就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文化事业进一步跃进的伟大力量。仅仅在几个月的时间内,它就在生产、分配和生活各方面表现了伟大的优越性,给广大农民带来许多显著的利益。同时,正如党的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还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这就是:“它为我国人民指  相似文献   

18.
一1990年 3月 ,邓小平在谈到农业发展问题时指出 :“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 ,从长远的观点看 ,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 ,是废除人民公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 ,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 ,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 ,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1 ] 从家庭承包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 ,是生产发展本身的要求 ,但是要实现这一转变是有条件的。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一文中曾讲到 :“我们总的方向是发展集体经济” ,“可以肯定 ,只…  相似文献   

19.
一社办工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社办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在全国二万四千多个人民公社中,已经办起了几十万个小型工业单位。1959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业的产值为一百亿元左右,相当于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1.4%。和农业社时期比較,人民公社办的工业,无论从数量或产值方面来看,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和提高。社办工业的发展,不仅表現在量的增加上,而且表現在質的提高上: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结合我国实际,于1990年3月3日,正式提出了农业“两个飞跃”的思想:“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