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从哲学发展规律看,《易经》是一部以筮书为形式的古代哲学著作;从《易经》成书的时间、作者的政治地位及成书的目的看,《易经》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著作,《易经》的思想主旨是周人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易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哲学著作,以其神秘的“占筮”外衣焕发出丰富的象征哲学思想,从思想上不断启迪后人思考生产、生活,成为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从农业生产来看,《易经》包含了丰富的农学思想,其农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季节变化与农时观、农业灾害观、丰富的农业技术思想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在迄今为止的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如果详细分析,实际上,二者有许多惊人的类似之处。文章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的真理性检验标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唯物辩证法四个方面分析和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易经》哲学思想的相似相通之处。如能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深入检讨《易经》和《内经》的基础上 ,指出中国古代哲学方法论的理性基础在于营卫哲学。本文系统展开了营卫哲学的内容和结构  相似文献   

5.
《彖传》之所以能在诠释《易经》的过程中实现“哲学突破”,关键在于它创建并运用了新的适当的诠释方法,即诠释卦象以为先导、诠释卦名以定基调、诠释卦辞以明义理、揭示文本隐含诠释空间以引申义理的诠释方法。而《彖传》诠释对《易经》“哲学突破”,主要表现为它立足时代前沿,在诠释过程中建构起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哲学理论,即“天施地生”论、“顺天应人”论、“与时偕行”论、“刚柔皆应”论。  相似文献   

6.
《易经》是哲学,是自然哲学、社会哲学与人生哲学。《易经》乃中华文化之源之本之根,《易经》乃生变中和之道,《易经》乃顺逆进退、利弊得失、存亡生死之术,真正能代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首唯《易经》。对《易经》,我们应破除"五个误区",树立"五个新理念",即"五正":正名、正位、正源、正本、正意。对易文化,我们应继承、创新、丰富、发展,实现《易经》"四化":时代化、科学化、通俗化、世界化。  相似文献   

7.
<易经>作为中国古代最为经典的一部哲学著作,它因占卜而产生,经过数千年的流传和发展,特别是在卦爻辞产生和筮书形成之后,它的功能开始由占卜向伦理教化逐渐演变;当<易传>产生之后,这种演变则发生了质的飞跃,<易传>所阐发的丰富而深刻了的伦理思想,几乎完全取代了<易经>的原始宗教迷信成分,成就了<易经>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第一书的崇高地位,奠定了中国古代人文哲学--伦理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周易》作为一部我国古代历史文化经典巨制,成书古老,内容丰富而庞杂。它是一部卜筮之书,具有浓厚的原始巫术宗教文化的神秘色彩。尊重历史,以史治史,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是本文作者的立论前提和基本出发点。本文认为,《周易》以儒家思想为基干,全方位地荟萃先秦诸子杂家社会文化思想精华,集史前文化、图腾文化、原始巫术宗教文化,以及世俗经验哲学、人文社会思想乃至行为生活方式之大成,最终成就为中华民族文化思想史上的经典名著。从《易经》到《易传》,中华民族完成了从原始巫术宗教神性思维到世俗经验哲学人性思维的嬗变。《周易》有力地证明,中华民族远早于古希腊罗马,是人类最早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进行全方位审视和探索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9.
实践哲学视野中的《矛盾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对毛泽东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矛盾论》的解读,基本上是置于一种理论哲学传统中进行的,与之不同,本文则试图提供一种基于实践哲学传统的解释,并在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比较中,将《矛盾论》的辩证法理解为一种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0.
《易经》是卜筮书,但孔子在其中理解到“刚健中正”的思想内容,于是以此精神改造儒家,使之从相礼的小人儒发展成刚毅木讷的君子儒。孔门提倡杀身以成仁,这仁诚的理论与《易经》生生不息的思想相结合,为后来仁学的发挥打下基础。儒家的道德哲学是实践哲学,当代的新儒家如果脱离儒家道德哲学的实践性,会失去儒家的根本精神,他们的学说也只能作为哲学教师课堂上的教材,很难称之为“新儒家”。  相似文献   

11.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早解释,后人在《易传》对《易经》解释的基础上,又对《易传》进行了无数的解释。本文认为《易传》把宇宙万物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其存在基本因子是阴阳;其思想内核是"生生不息"。《易传》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成就圣人事业。《易传》的生命哲学无疑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生存意义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易经》究竟成书于何时,是关系到正确认识、研先、评价《易经》的重要问题。本立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认为《易经》最后成书当在春秋早期。文章着力于内证,在六十四卦中远出益卦、旅卦、鼎卦三个具有代变性的卦,作为考察对象,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易经》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商业和日常生活用具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证。其结论是:益卦六四艾“为依迁国”是指西周末年郑国东迁之事;诱卦所触及的远地行商具备西周末年,尤其是春秋早期,远地行商刚刚起步、正待风行的时代特征;鼎卦中的鼎,究其形状和铸造方式,显然属于春秋早期,而它能作为一般的煮食之器出现在依神而存的《易经》里,更是春秋早期礼制遭到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4.
《易经》是华夏先民在建设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漫长岁月中集体智慧的沉淀。其一,《易经》所保存的“八卦”,乃是我国早期的文字符号,曾对我国观念形态文化的形成和文字的产生,起过不可磨灭的巧史作用;其二,《易经》之卦辞、爻辞,是古人卜筮经验的总结,它所透露的思想观念,乃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等多种思想发生发展的原始胚胎,促成了我国古代学术的孕育成熟。正是基于这些,我们认为《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我们认识《易经》的文化价值,应当上升到这一高度。  相似文献   

15.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大部分所组成,前者作于殷周之际,后者成书于春秋战国。《易传》中的唯物辨证观较为明显和系统,故易为人们所承认;而《易经》中的唯物辩证观,由于文辞晦涩,不易理解,多误以为它是占筮神学,故加以怀疑。考其实,《易经》中的唯物辩证观,虽然是自发的、朦胧的及不系统的,但毕竟还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一部《易经》,真象一座由五百七十六块长短砖建筑起来的迷宫,两千多年以来,引起了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及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 《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不但记述了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情况,为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可贵资料,其中的哲学思想特别是辩证法思想尤为珍贵。这使《易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价值。虽然其中的辩证法思想象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一样,是朴素、直观的,甚至是带有猜测性的,但是在认识的万里长征中无疑是开始迈出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哲学中的管理思想精髓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老子》一书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思辩哲学著作,而且也是中国古代独树一帜的管理哲学著作。探讨老子在该书中所创立的以“天道自然”为基础,以“无为而治”为核心的宏观管理思想,对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哲学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介绍了蔡灿津教授的《列宁的认识论与现时代》一书,认为该书从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上研究了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不仅对列宁的一系列哲学思想有所发挥,而且回答了当代哲学中提出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作者以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一主题贯穿全书,体现了当代哲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9.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包罗万象、内容深广的杰作。它综合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概貌和汉民族早期的认识发展史,具有政治、历史、逻辑、文学、哲学、科学、伦理、美学多方面的价值。以张岱年、刘大钧先生为代表的现代学者大多认为该书大约产生于战国中后期的奴隶...  相似文献   

20.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成书于西周前期,《易传》成书于战国后期。先秦道家思想于春秋末期形成,刚好处在《易经》、《易传》的成书之间,而三者定然会相互影响,因此文章以此为视角,从易道思想的共同推动力、易道融通的哲学基点和阴阳对待、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感而遂通、直觉体悟的认知方式4个方面初步探析了《周易》与老庄思想关系的渊源贯通性,以期对于易道思想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