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熊大木在历史演义"小说不可紊之以正史"的创作理论氛围中,提出了正史与小说"两存之"的观点.虽然在具体创作中他并没有很好地遵循这一观点,采入了大量野史传闻而未予注明,但提出这一观点仍表明了他的勇气和眼光,对历史演义的创作理论作出了贡献.熊大木在历史演义中采入小说的作法与他书坊主的身份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文化价值观儒化,而又受西方文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身处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从文化价值层面着手,由对康德、叔本华哲学的信奉到以实证科学的精神对其责难,孜孜以求既"可爱"又"可信"的"真理",希望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得到解答.然而事与愿违,哲学使他陷入两难的困境中,不得不放弃哲学研究,走向文学寻觅.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通解庄子"两行"说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道两家既对立排斥又吸收融合的现象,最具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明末的大儒王夫之(船山先生),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站在儒家道统的立场痛斥佛老,甚至指责陆王的言论是打着儒家的招牌,实际宣扬佛老的邪说,乃真正冒牌的"异端".一方面批评宋明儒的"出入佛老"不过是"互为缀合"以相糅杂",所涉并不深.至于他本人对佛道的态度,则是"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矣.见其瑕而后道可使复也"并且付诸实践,他不但遍注群经,同时也注解老庄、法相等佛道的经典.藉注解的方式,发表他个人的哲学思想,又因为他特别推崇庄子,既注解庄子,又作<庄子通>,认为庄子之学可以另立一宗,不但有别于老子,也与佛法迥然不同.本文的解读,正是希望藉船山解<齐物论>来认识庄子的"本来面目",以及庄子不同于老子的"两行"说的妙处.  相似文献   

4.
"和",是在世界观和认识论基础上形成的以和谐为核心的综合性概念,作为一种状态理解,是不同要素间和谐、平衡、圆融、相遂相生的最佳关系状态.以《淮南子》"法"思想为论域,"道""法"之"和",以"道"入"法",缓解"法"的刻薄寡恩;"儒""道"之"和",以仁义入"法",化解严刑重罚的残暴之失.《淮南子》以旨近《老子》融和诸子,为调和矛盾、化解危机提供天下"和合"的为治方案.  相似文献   

5.
"五四"诗人康白情崇尚自然美,以自然入诗,追求诗歌自然化和自然诗歌化理论,从而形成一种"自然崇拜".他在诗歌创作中借用自然崇拜来表达对自由人性的向往,抒发其追求自由的诗人心态,从而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辉映,加速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之后的一位杰出杂文作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以一批优秀的杂文力作表现出对鲁迅杂文战斗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而他晚年借古典小说的研究,创作的几篇包蕴人学思想的长篇史论性杂文却少为人关注.将他晚年的杂文创作作一阐述,可见其浓厚的"人的觉醒"意识,表现出对鲁迅精神本质的深透理解与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沙汀是一位现实主义讽刺大家,他的小说结合中国实际,又深受美国同时期文学巨匠海明威的影响,体现出鲜明的"冰山"式美学风格,形成了独特的讽刺艺术:语言简洁清新,表现出"冰山"式的单纯美;题材开口小,挖掘深,体现出"冰山"式的内涵美;主题含而不露、隐而不晦,具有"冰山"式的含蓄美.  相似文献   

8.
丘逢甲既是清季抗日保台运动倡导者,又是一位"缘情"、"言志"发之于诗的"新中国"运动的先驱.他内渡后,本着"能强祖国则可复土雪耻"的认识,使"念台"情和"新中"志在"我亦思乡更忧国"的情怀中得到连接和统一.丘逢甲诗中的"欲新中国"的思想包涵追求维新立宪和转向共和两个层次.他深感清廷立宪"时机已失",遂"促同志行革命事",推动广东"独立",并参与民国肇建,呼唤"中华民族此重兴".丘逢甲的"新中国"思想至今仍是推动中国"和平崛起"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9.
岑参的诗歌在他生前就广泛流传,唐以后历代重要唐诗选本大多选录了他的诗作,只是选录的眼光有差别,也就是说对岑诗的关注的方面不同.本文以时代发展为序,依次进行了分析探讨,根据历代的"读者"由关注岑诗到关注他的"边塞"诗,再到更多的关注他"边塞"诗的代表作,从而梳理出读者对岑参这个诗人身份定位的发展演变的脉络和线索:即由一位盛唐诗人到一位盛唐"边塞"诗人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10.
李贺是我国中唐一位具有独特个性、气质、心理和艺术才华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奇丽诡怪,"虚荒诞幻",呈现出"奇诡"的艺术风格.在探讨李贺"奇诡"诗风成因时,古今不少论者大都从文学艺术承传的角度加以论析,这是欠全面的.形成李贺"奇诡"诗风的主要原因,是他在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中,由其特殊身世、个性、气质、生理条件和生活经历等因素促成的特殊心态和在这种心态作用下那一系列与众迥异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1.
从写作中空间符码的角度探讨女性文学在90年代末期以后发生变化的表现、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可以发现从“房间”经验写作到“酒吧”和“街道”经验写作,女性文学的姿态由封闭自足走向开放交流,现实生活的风景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小说中,性别话语与性别关系的构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在扩展、深化和激活女性文学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媚俗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Ereignis"是海德格尔哲学中"最具本色的东西",也是其后期思想的中心词语;"Ereignis"的提出和运用,揭示出海德格尔的建构生成思维方式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表象性思维方式的超越;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体现了一个基本原则并具有六个主要的特征;"Aletheia"--澄明的无蔽,既充分展示了海德格尔独特的真理思想,又是其建构生成思维方式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当前网络媒体频繁出现的五花八门的"××门"事件说起,追溯了"××门"词族的缘起与演变,分析了其结构特征和语义特征及构成理据.文章认为"××门"作为一个词语模其结构和语义都已较为稳定,"门"已经获得了一个独立后缀的地位,成为一个极具能产性的汉语构词语素.在汉语语境下它将会衍生出更多的"××门",以此丰富汉语,丰富人们的语言生活.  相似文献   

14.
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的语用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示词是语用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话语中的信息指示是理解和表达意思的关键.汉英指示词"这"和"this"不仅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且各有其特性,它们之间是不完全对等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语"杀"和英语"kill"的意义领域比较,以期揭示它们众多义项的隐喻拓展轨迹和隐藏在语义转移现象背后的人类心理和认知规律.比较结果发现,这一组对应词实际上存在诸多的不对应.  相似文献   

16.
“and”一词在英语文学作品、科技等其它文体中俯拾皆是。“and”一词看似普通,实则不然,要真正掌握其用法并翻译好实属不易。“and”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表示各种各样的关系,如仅把“and”理解为并列连词,表示“和、与、同、及、又、兼”等义,并就此理解翻译出来,常常会词不迭意,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全面分析“and”语义并探究其译法对所有英语学习者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北方言的反复问句最常用的形式为“v neg” :其中动词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之间一般要附加一个语助词 ,即“v prt neg” ;有处所宾语时 ,往往把宾语提前到动词之前 ;在语义和语用上 ,它和普通话的相应形式也有差别  相似文献   

18.
"PDS"是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培养教师的一种策略,自产生后,就在世界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但纵观世界范围内"教师发展学校"中高校与中小学的合作并非十分成功,分析其原因,迫切需要在高师院校与中小学之间树立合作理念,寻求实现合作的良好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没有“AB-AB”式重叠,这是语言发展演变的结果。元末,“AB-AB”重叠在北方话中开始使用;稍晚,ABAB式产生。最初,两者的出现频率相差不远。“AB-AB”式重叠产生后不久,使用频率先是日益减少再日益增多,明末清初达到顶峰。清初以后,“AB-AB”的使用再次减少,现代汉语已基本上不再使用。“AB-AB”式重叠的产生当是诱导推理的结果,它的消亡则可能是汉语语法结构的明晰性、经济性与汉语音节配合追求四字格的习惯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white”与汉语中的“白”并非完全对应。通过对“white”一词的追根溯源。分析其现有的常用义项,并对其相应汉译进行归类分析,可以为英语颜色词汇的教学与研究提供帮助.并对基本颜色词汇的翻译提供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