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从系统的角度,解剖一下人生观的系统结构及其实现自控与优化的机制,以推动人们在改革与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中,努力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 一、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 人的本质与人的需要是人生观系统的底层结构,是建构人生观的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有三种表述:一是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二是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三是生产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这三种对于人的本质的表述是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的。生产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人的其它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活动是为  相似文献   

2.
教育这一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在广义上,意指一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在狭义上所指谓的即学校教育,亦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服务的人的活动。由是观之,所谓的教育,其实质就是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作用于受教育者,以改变受教育者的  相似文献   

3.
论回族地方立法韩治礼随着我国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依法治国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回族地方的立法工作已经提到回族自治地方的议事日程上来了。因此,我们研究探讨回族地方立法问题,这对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相似文献   

4.
回族对中国国家认同的内涵具体体现为对国家领土与主权的维护、对政府的认同、对国家法律与政策的恪守、对宗法的认同、对主流文化或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等方面。理解回族的国家认同,必须考虑到回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性与宗教性。回族国家认同的建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回回”入中国籍贯、明朝对伊斯兰教的同化与尊重、歧视与不争反应模式的出现、“五族共和”思想与抗日战争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对回族建构国家认同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回族国家认同的身份既体现出回族的中国人的国民身份,也体现出回族的穆斯林的身份。  相似文献   

5.
一、东北地区回族研究的可喜成果东北地区回族研究,一直处于薄弱状态。马鸿超、田志和主编的《吉林回族》(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1版)的出版。丰富了中国地区回族史研究。众所厨知,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有回族的地方就有回族历史。东北目前有近50万回民,回族史有丰富内容,不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写不出完整的中国回族史。因此,研究东北地区回族史是研究中国回族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吉林回族》出版,为中国回族史的研究提高放置了一块新基石。  相似文献   

6.
在回族社会性别的形成过程中,文化根源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斯兰文化是回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同时,汉文化是回族得以生存的大的文化背景。在当代条件下,加强对回族社会性别特别是回族妇女作用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展示回族妇女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8.
清代对回族的政策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总的趋向是从宽容、利用到约束、镇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回族信仰的伊斯兰教即回教,从允许存在到公开取缔(主要是新教教派);二是对回族人民进行歧视、约束、屠杀和强制迁徙;三是分化瓦解回族内部人民之间的内聚力和挑拨回族人民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如次:一清朝一代对回族人民信仰的伊斯兰敏的基本政策,是从允许存在演变为公开进行约束(对旧教)和取缔(对新教).从清朝初期的顺治年间到乾隆年间的一百多年时间里,清政府对回教虽不表赞赏,但也并不十分排斥,而是允许存在又时而加以贬责.清初在全国各地修建了一批清真寺,也允许回教徒朝  相似文献   

9.
国运兴,文运兴。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宁夏社会科学院回族学研究的春天。宁夏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以来,根据宁夏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丰富蕴涵,设立回族伊斯兰教研究所,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对回族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通过20年的培养,一批中青年学者脱颖而出,他们大都能独立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级课题,成为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他们已出版问世的著作有《回族史论稿》、《伊斯兰与中国文化》、《中国历代政权与伊斯兰教》、《回族人物志(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大西北对外开放的新思路》、《中国西北地区开发与向西开…  相似文献   

10.
领导行为的系统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研究领导行为的现实意义 1.研究和完善领导行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领导工作之所以成为成千上万人从事的专业劳动,正是因为领导行为对社会实践具有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社会的发展、政治和经济的进步依赖于一大批德才兼备、勇于改革创新的领导者,依赖于领导者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智慧,依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上来讲,回族是汉化的穆斯林。其形成年代大约在元至明中叶以前。伊斯兰教大约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影响不大。直至南宋时,岳珂著的《程史》才第一次用了“回回”的称呼。这个称呼的来历一直不甚明确,但是也反映了“回回”中的某些情况已值得史笔一提。按泉州《蒲氏族谱》记载,仁宗时的西域人蒲孟宗,“二世与苏子瞻是亲戚,四世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明代著名回族思想家、评论家李贽(1527-1602)出身于福建泉州晋江的一个平民家庭。他自幼学习儒家经典,前半生过的是读书、应举和宦游的生活。时值明代中叶,社会正酝酿着重大变化。他不满于做“矮子现场,随人说妍”、“前犬吠形,亦随之而吠”的道学奴隶,55岁之后,毅然弃官隐居,潜心研究历史、社会和人生,走上了与传统孔孟之道完全相悻逆的人生道路,成为明中叶文学解放思潮和启蒙美学的中心人物。作为杰出的思想家,他向封建传统礼教和宋明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孔孟等儒家经典“非万世之至论”,因而他反对“威以孔子之…  相似文献   

13.
14.
在中国的民族之林中,回族是一片耸立的白杨树。千百年来,它中间产生了伟岸的英雄,杰出的斗士,光芒四射的作家诗人。当代的回族诗人木斧,固原的儿子,也是一位时代的骄子。他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醉心的微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1月)、《美的旋律》(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木斧诗选》(宁夏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缀满鲜花的诗篇》(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年11月)及童话集《故国历险记》(四川人民出版社)等。木斧在几十年的诗歌创作中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取得了较高的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回族商业资本开始向产业资本转化,主要集中在纺织、火柴、面粉、加工等轻工业。回族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融为一体,商业资本流向产业资本形式多样,机器工业、工厂手工业并存,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程度低,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这种转化是积极顺应社会变化,突破了回族的传统观念,成为回族经济中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标志,代表回族经济的发展方向。也为现代回族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即:无意健全的宗教心态和有意健全的生活心态,分别是回族对其族源形成的历史必然性的回应和适应,对其族体发展的客观现实性的回应和适应.就宗教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认主独一为本,表现了健全的宗教心态.就生活心态来说,回族的日常交往以真诚为本,表现了健全的生活心态.回族日常交往心态的二元建构是回族对善的独特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河南回族人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回族历史悠久,人口数量多。建国以来的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河南回族人口在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排名中一直稳居第三位。河南回族人口的研究,对于正确认识中原回族、科学制定与实施回族人口政策与战略,大有种益。今就此略陈管见,抛砖引玉,以冀引起学术界对河南回族的重视。一、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河南回族历史人口的统计,可以说是十分混乱、一片模糊的“糊涂帐”,直到目前为止,关于河南回族的历史人口,不论是官方的、非官方的或者学者们的都属于一些估计、推测性的,如1947年描写河南回族人口数量时,称“约有一百万人…  相似文献   

18.
哈正利 《文史哲》2006,(2):82-86
用结构主义人类学方法,比较六个回族族源的传说叙事结构,来探究回族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尝试。多数文本的叙事结构一致性,沿着“唐王梦见回回(梦)———大臣圆梦,邀请回回(圆梦)———回回来华,辅助唐朝(请求贤士)———回回想家,唐王给他们娶亲,以求定居(人种和文化的交流)”的顺序来表述。在对不同传说对文化元素组合关系运用的共同性的讨论中,多个文本均是以回回/汉人、伊斯兰教/多神信仰、通婚/不通婚等三对基本的二元对立的关系组合来叙事,这正是回族日常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深层结构。  相似文献   

19.
回族的日常交往不可能不受到西方后现代语境的影响.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具有交往主体的多元化,对称的你我关系,关心“他者”,道德空间、美学空间被拆除,作为游戏场的共在,追求感受性的变化等六个鲜明特点.由于回族日常交往保持着民族性与宗教性相结合的特点,后现代语境中的回族日常交往既有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一面,更有保持民族文化优良传统的一面.这就促进了回族文化的新发展、新变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创新的系统结构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在社会科学系统结构上的实现条件是: (1)系统结构要素的特征表现为研究对象上立足社会,研究群体建立流动管理体制,研究课题高起点。( 2)系统结构的功能目标定位于发展新服务,建立新学科,开发新观念,形成新评价。( 3)系统结构的互动关系,包括理论的互动,理论与技术之间的互动,理论与社会的互动,理论与历史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