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1月《江宁区文化志》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共分二十六个章节.100万字.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将江宁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文物古迹、文化事业的发展脉胳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借签性。江宁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浓厚。为将江宁文化历史、建国后江宁的文化事业发展轨迹祥实地纪录下来。2007年江宁文化局借第二次全国修志之机.  相似文献   

2.
赵锐 《金陵瞭望》2007,(7):59-60
今年我市的文化活动亮点纷呈,36集电视剧《夫子庙》将投入拍摄,具有南京特色的话剧《马祥兴传奇》和越剧《云之锦》将与观众见面,而备受世人瞩目的江宁织造府、大报恩寺塔及中华门瓮城复建工作也将揭开神秘的盖头……记者日前获悉.为进一步推进南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南京市委宣传部新近出台了《2007年“文化南京”行动纲要》。《纲要》将今年的文化工作要点提练为六大工程.并要求全市各有关单位将六大工程明晰化、具体化.让广大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和谐文化的魅力.从六大文化工程的建设中得到实惠和享受。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章世和对记者说.南京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但如何打造南京市民认同的当代城市文化.还是方方面面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今年出台的《纲要》是在前两年全市文化建设基础上的提升.其总体特点是更实惠、更可行、更具有南京特色。  相似文献   

3.
“湖熟文化”是3000多年前江南先民创造的史前文化,它不仅继承了“良渚文化”.成为“吴文化的先导”.还开阔了商周文明的视界,成为金陵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从而奠定江宁文化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文明根基。  相似文献   

4.
坚持不断发展,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是江宁文化建设目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该区文化事业各项工作均始终走在省、市先进行列:2009年,该区再次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先进区复查验收;10个街道文体中心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单位。2010年区文化馆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服务基层、服务农民”先进集体。面对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该区文化建设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让文化建设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精彩的“文化惠民”成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鼓楼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文化建设为重点.以建设“文化强区”为目标.紧密结合实际.不断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区、省群众文化先进区、省级文化示范区等。具体表现在:  相似文献   

6.
杨煌 《中华魂》2012,(15):11-1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就需要对文化的自觉、自信,这是前提和基础。没有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就会沦为空谈。  相似文献   

7.
《金陵瞭望》2010,(9):49-49
春色牛首四季春.四季花卉春更艳。3月20日,寥寥的薄雾,使得牛首山岚烟雾笼、如梦如幻.在缥缈的意境中.第二届江宁春牛首文化旅游节隆重开幕。粉的桃花、黄的迎春,茂林修竹.满目青翠.专业文艺团体的原创节目、美味地道的特色农产品,让万千赏景踏青的游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8.
文化自觉要求人们正确认知、理解和解释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联系现实,尊重并吸收他种文化的经验和长处,与他种文化共同建构新的文化语境。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自觉。因此,必须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其系统性、公共性、服务性和广泛性,能最大程度地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文化镇江的基础支撑和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宣传文化部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扣“两率先、两步走”的发展旋律和“文化名市”的建设目标。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注重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活动内涵,逐渐壮大公共文化活动队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网络构架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覆盖全社会、惠及全民的文化工程,它不仅向群众传送着文化知识.向群众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还体现了一个现代政府对自身功能的定位和责任的确认。如何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文化镇江提供支撑,这是文化建设的新领域。也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的中国社会,道德问题频出。面对价值标准的混乱、道德判断的相对主义与自我中心等问题.道德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探讨研究,互相借鉴,以促进中国道德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强  潘雪江 《金陵瞭望》2010,(11):66-66
继去年成功举办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江宁站比赛之后.江宁再度与汽车运动结缘。经中国企业运动联合会批准,2010“中国南京汽车4S园杯“(江宁)中国汽车拉力赛于5月14日至16日在江宁举行。  相似文献   

12.
大力建设各地地方特色文化,是推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有效手段。在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布局上,应充分考虑各文化区文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合理布局、特色发展。在各文化区内部,也应结合其独特的自然和社会条件。按差异化原则进行地方文化的建设。具体到每一个文化区中的城市,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的精神个性,来建设文化强市。地方特色文化建设,首先应抓住我有人无的独特资源进行开发,应当创造性的利用文化资源.以文化创意开发出特色文化产品,应该打破现行的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跨区域的联合,应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3.
农村基层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基础性工程。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关系农村乡镇的千家万户,关系农村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文化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项需要长期抓实抓好的基本任务。为全面了解南京市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情况.我们专门作了调查,并就建立基层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国防 《金陵瞭望》2010,(23):62-64
科学发展观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指针.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鼓楼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文化工作的转型、创新、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陵瞭望》2009,(21):8-9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局领导班子紧密结合南京文化建设的实际.统一了思想认识.在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南京下一步以科学发展引领文化建设的思路:围绕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发展目标.以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倾力打造特色鲜明、在同际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到2015年.力争将南京建设成为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完备、文化遗产成功保护、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文化产业优势突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的先进文化的示范城市、文化共享的和谐城市、文化创新的核心城市和文化交流的中心城市.南京文化的软实力进入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6.
发掘、研究和弘扬档案文化是当今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明确理解把握档案文化的内涵定位,牢固树立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服务、为建设先进文化服务、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宗旨,要不断丰富档案文化的内容,扩大档案文化功能的外延,开阔视野,贴近生活,自觉汇入文化建设的大领域中去,积极参与社会的各种文化活动,让档案文化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领导权理论指出:夺取和稳固政权必须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文化领导权获得的基本前提是民众的同意,依靠的主力军是有机知识分子,文化领导权的获得充满了斗争和妥协。党和政府要在农村区域获得牢固而持久的文化领导权,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就必须牢固坚持AIE建设、培育乡村有机知识分子、再造农村文化自觉和自信,同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也要有所坚守和适度退场。  相似文献   

18.
班集体是高校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大学班集体能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具有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功能.班级文化建设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干部队伍建设、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良好班风的营造上下功夫.班级辅导员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瑞斌 《金陵瞭望》2011,(11):89-89
企业文化是以生产经营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以企业的生产活动、经营活动、组织形式和企业行为、企业形象为载体的.一种由企业所创建的商品经济文化和市场竞争文化。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推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迫切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斌  方广和 《金陵瞭望》2007,(24):22-22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加强和谐文化传播.大力弘扬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效发挥和谐文化凝聚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给和谐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积极适应现代网络传播技术的新发展新趋势.加强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提高驾驭和谐文化网络传播的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牢牢掌握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