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青少年中存在的许多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都同家庭和学校合作不畅密切相关。家校协同育人落而不实是新时代青少年教育亟待破解的难题。问题的根源在于家校协同育人共识度不高、政策法规支撑不力、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等。中小学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具有角色优势,应通过政策法规明确班主任在家校协同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其重要作用;对此,要更新观念,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家庭的协同共育意识;要加强培训,提高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水平;要明确任务,增强家校协同育人实效;要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进家校协同育人高效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2.
张振华 《现代交际》2014,(5):190-190
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管理者,必须做好家校沟通的桥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刚进校大学生的基本情况,阐述家校沟通的必要性和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静瑶 《现代妇女》2014,(5):215-216
艺术类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年龄层次复杂,教师、同学、父母等学生日常直接接触者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从学校单方面开展,家长因教育观念、教育技巧等因素限制,致使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出现不同步,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问题无法得到彻底改善,本文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家校合作相关理论和经验,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家校合作方式同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目前江西艺术职业学院家校合作的现状和问题,以及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张娟 《公关世界》2023,(6):31-33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社会各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家庭教育的关键性。近年来,我国也在不断地完善关于家庭教育和家校协同育人方面的法律法规。《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发布和实施进一步地肯定了家庭教育的地位,推动了家校的协同育人。本文简要阐述了《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从《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来看家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总结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视域下家校协同育人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心理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部分学生由于缺乏正确适合的心理疏导可能引发极端行为。在此背景下,需要家校协同合作,共同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三全育人”作为新时代育人的重要理论,主张育人需要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和全方位参与,与家校协同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本文探讨了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家校协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面临的困境与可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校应更加重视家校合作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合作人员不专业、合作内容涉及少以及合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但家校更应该加强这些方面的合作,探寻更多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段,重视家校合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7.
李爱珍 《职业》2012,(17):58-59
技工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中技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甚至有利于校园的和谐。本文从技工院校的办学目标和中技学生的特点出发,分析技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等方面阐述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家庭教育无疑对学校教育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甚至反其道而行,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反作用.有效的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者的理智、合作心态,“家校合力”.  相似文献   

9.
王歆睿 《公关世界》2022,(14):176-177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幸福健康和安全稳定。新媒体时代,大学生虚拟网络生活冲击其心理健康。本文提出新媒体时期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策略,强调积极心理学、生命教育、协同育人机制融入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发挥网络心理育人功能,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危机干预预防,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卫必佳 《现代妇女》2014,(5):226-226,23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已经发展成为心理健康研究的新方向与主流。在积极心理学理念下,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需要从学校工作、师生互动、家校合作、个人自身四个角度来对自身角色进行准确的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1.
田吉阳 《公关世界》2023,(20):77-79
大学生家庭教育对学生学业、心理健康、品质品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但是,高校和家庭都不够重视大学生家庭教育,严重缺乏沟通协作,使得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价值无法呈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受到极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校教育的开展。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究,并分析大学生家庭教育现存的问题,同时指出大学生家庭教育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指导是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它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诉求,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最优发展,有效促进心理特征与个体职业的双向选择。指导内容主要表现为:依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咨询,科学开展职业心理测评工作,以教育发展性为指向,开展持续动态的职业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3.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青少年儿童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重要性,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然而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在学生犯错误后请家长到学校来,但很多家长都怕与老师打交道,原因是他们觉得在老师面前有压力。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家校教育互动、开发与整合家校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顺利成才、服务社会的基础,高职学校应高度重视,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心理安全事故发生。为了更好的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确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理念、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长效机制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家校合作已成为学校和家长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怎样才能形成家校合力呢?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特色家长会、举办家长读书会、巧用QQ或微信群、实行"家长考试"制度以及成立家长志愿者协会等途径来促进家校合作,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完美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6.
冯姗 《职业》2024,(4):7-9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高度重视协同育人的教育功能。为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通过创新家长会组织形式,征集管理“金点子”,民主协商教育问题;搭建智慧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实现共同成长;举办“校园开放日”,开启家校联手育人的风尚;叩开“校门”,鼓励社会参与,助力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7.
张谊 《职业》2016,(9):116-118
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的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自我认知等心理状况影响着学生就业后的行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是影响就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为了技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校+企+家”三方合力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学校、企业、家庭共同合作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三方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职业竞争力,从而提高技校学生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建立优势互补、平等协作和目标明确的高校家校双向合作育人机制,要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思想、理论、素质和能力教育方面的作用,形成学校和家庭协同的状态,积极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施思 《现代交际》2014,(12):216-216
对于大学生而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校期间,要经历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的入学适应问题、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的问题、择业与创业等心理困惑问题等。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必须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中从本校学情出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使之能够真正做到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实际出发,达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0.
积极心理学是当今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教育实效性。基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应着力于增强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体验,挖掘和培植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符合心理发展规律与社会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