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景佳妮 《公关世界》2023,(22):66-68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教学策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高校需依托大数据优势进行改革,以提高思政课程满足教学需求的应对能力。文章论述了对思政教育改革的探索,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学的特点,提出了思政教学改革策略,包括创新思维促进思政教学改革、提高能力引进先进教学模式、与时俱进更新思政教学内容、系统优化打造智慧数字思政等,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在引领时代潮流方面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结合的不断深化,互联网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善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育改革和突破;如此才能保证高校思政教育充分发挥自身效力,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围绕"互联网+"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创新并发展思政教育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必须也要实现信息化,而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了教育的实效性以及及时性,丰富了教学形式。因此,本文通过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内涵,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联系实际,提出了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终端和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分秒以指数级的增长,事实上我们已身处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其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拓展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对高职院校、高职教师和高职学生产生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变革建议,期望为当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蕊 《公关世界》2022,(12):122-123
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关乎大思政格局的构建,更关乎课程思政的发展。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时代价值,分析当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发展进程,认知高职院校思政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可进一步推动思政工作优化与创新,也能在素质教育改革时打造大思政教育格局,助推高职院校迈向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台阶,并为我国增强办学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当前思政教育有了更为宽泛的理解和延伸,已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主阵地的范畴。在课程思政理念大背景下,除了思政课程之外,我们的专业课程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这是课程全程育人的一次全新的革新。而作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英语课程也不例外,该课程受众面极为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是其应有之义。如何找到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点,从哪些方面考虑才切实可行,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研究。就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渗透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做法进行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自媒体时代,这对我国各行业及各领域发展而言,将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对此,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思考如何将自媒体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不利",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动力.鉴于此,本文将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分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不断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新路径,创新教学理念,促进自媒体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并针对两者契合点采取最佳的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以此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与发展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培养及民族未来的进步。其中,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开展不仅关乎大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大数据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我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抓住大数据时代的机遇,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挑战,积极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9.
微博时代下,如何在高校切实有效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微博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微博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积极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如今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带动了信息技术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传递更加便捷,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接收到各种信息,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扩展了视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更便利地搜集资料,掌握学生的动向。但由于如今是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学生在这一背景下脱离了教师的管教,在思想政治观念上有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就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理载体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但处于如今多元化的时代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所以需要通过利用管理载体来巩固高校中的文化传播阵地,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引领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潮流,这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途径。要是想在当今时代下建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话,那么首先就需要对管理载体的主体自觉性与主导能力进行强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智媒体是智能智慧媒体和智库媒体的统称。智媒时代的来临,优化了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流程,形成了新的媒体生态系统,也使得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公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思政队伍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责任人。在智媒时代,提高高校思政队伍的媒介素养极具必要性。本文特以智媒体发展为背景,阐述了提高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提升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的策略,以期能对高校思政队伍媒介素养提升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是当今最为流行的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教育思维的转变。这里,我们讨论关系思维、主客观思维、过程思维和经验思维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此启发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发展迅速的互联网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我们的生活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伴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信息的传播途径及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对传播概念的理解,并且影响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政教育受到重视,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利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来构建一个学生思政教育机制,使学生们的思政教育可以通过情理互动来实现。通过对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的不断创新,从而使学生们的网络素质得到提高,最终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政教育情理互动机制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产水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政治联合越来越密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也随之成为时代的主题。基于此,本文首先从道德相对主力、信仰分裂危机、思政教育包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面临的问题,其后重点针对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坚持共产党主导地位、拓展教学内容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一定机遇,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变革、创新。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思政教育受到网络的挑战,暴露出一些弊端,但互联网大环境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教学革新和发展带来了巨大机遇。高校思政工作应该认清现状,充分利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教育管理进行创新研究。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7.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阵地,随着社会时代背景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规划和教育目标十分必要。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科目,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如何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值得深思,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才能确保高校人才培养保持先进性和高效性,保障人才培养可充分满足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向人们的生产生活渗透,不仅成为众多行业的发展指向标,更是被国家方面提升到了发展规划层次的高度。互联网技术对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辅导员想要保证自身的思政教育契合时代发展潮流,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善用各种互联网技术优化思政教育的模式,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19.
当前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于党员干部思政教育有很大的益处,能够提升党员干部思政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坚持人文性、针对性、系统性以及主体性的原则下,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党员干部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不仅在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对高校学生影响更大。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互联网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平台,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和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理念、加强舆论引导、创新教育方法、打造特色活动,把互联网思维融入教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