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高中教学的关键目标与重要内容。但因为从2003年到2018年1月正式颁布新课程标准之前,地理教学一直采用三维目标。核心素养还没有被实际应用到一线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师多数也对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工作没有明确的认识。针对在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潘劲松 《职业》2014,(21):96-96
环境安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中职学校开展环境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对中职生物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环境安全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陈小红 《职业时空》2008,4(3):I0001-I0001
在全球化时代,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整个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涉及到一个国家、民族的中心价值体系进而涉及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本问题”。文化的全球化正冲击着不同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特性。民族文化淡化或消失,必将带来民族生存、国家安全方面的危机。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也包括文化教育。因而在大学外语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外,对学生渗透国家文化安全意识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吴颖娇 《职业》2016,(3):130-131
本文阐述了中职生职业素养概念和初级药品购销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通过探讨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道德、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等职业素养培养的一些做法及成效,初步看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相辅相成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或可在中职学校全面推广在学科教育中如何渗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借鉴,为中职学校教育和学生培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技工院校生源整体素质有所下降,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基本的审美观及价值观,在行为习惯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上课睡觉、顶撞老师、说粗话、打架等。对这部分学生而言,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6.
美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两者是素质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加强,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体育教育中的美育既是教育的目的,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手段。美育能促进学生大脑功能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智慧,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智育更好更快地发展。美育渗透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在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老师要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各项英语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健康成长。文章首先对初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基本素质,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等等都是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语文老师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责任,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贯穿到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藏族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初中语文老师应该把对藏族地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合到一起。让藏族地区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个人基本素养,提高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9.
中职语文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人文素养培养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在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的渗透教育,这对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人文素养、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振中 《职业》2018,(25):72-73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中国旅游地理教与学与户外旅游活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怎样把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与专业性质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生存、生活能力和家乡观念,夯实专业基础,提高中职生核心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1.
吴园 《公关世界》2022,(1):100-101
劳动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调劳动观的教育.通过梳理和归纳近5年CSCCI和中文核心期刊上关于高校劳动观教育的文献,为正确认识高校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深刻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芳芳 《职业》2013,(21):44-4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把财贸素养教育贯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始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财贸素养教育相互结合,实现对学生进行做人做事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徐波波 《公关世界》2024,(2):181-183
在全球教育大格局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通过构建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与企业用人需求相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职业价值观相融合、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相融合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解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在改进优化过程中突出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帮助高职院校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高人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和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重要组成,其关系到学生思想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其关键在于创设相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内心得以升华,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其探究精神和求知欲望,进而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然而,当下高中历史课堂普遍对学生情感教育不足,更加注重课堂知识灌输,课程“功利化”现象严重,亟待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多元化教学路径、策略,构建出和谐的课堂氛围,用情景交融和情感教育触动学生的心弦,助力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不仅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而且也是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但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希望能为各位教育同仁们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国民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事关我国未来人才储备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破解当前我国学生价值观方面的现实问题,西方德育中价值观教育值得借鉴。我国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有待进一步发展。学生领导力教育以价值观教育为核心,重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培养影响他人的能力,且具有文化兼容性,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伴随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已经凸显出了培养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学校教育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对其综合素养进行提升,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进而对自身生命安全负责。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安全意识培养内容至关重要,要高度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向其传递生命意识,于常态生存状态中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本文针对科学地、合理地在小学科学教学期间培养并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的策略进行分析及探讨,旨在为实践教学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在国家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人才的强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状态,因此,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培养更多知识渊博的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精英人才还需要有健康、乐观的心理,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必然意义。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我国教育不断发展和改革,加强小学语文和德育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且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其内在的思想道德修养进行熏陶和感染。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和德育教学融合与渗透的主要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