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处于改革前沿的珠江三角洲的人们在冲破传统的生产方式之后,迅速开阔了眼界,再也不满足原有的生活方式,传统农业文化的婚姻、生育模式也随即出现转型。为考察东莞市育龄妇女婚姻、生育观念的转变状况,1996年7月我们在该市的8个镇、区,通过随机发放问卷的办法进行了一次女性婚姻、生育情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4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5%。 一、女性婚姻观念情况 (一)实现了由早婚向晚婚的转变 东莞绝大多数即约86.74%的妇女认为在23岁以后结婚比较好,而只有13.24%的人认为应在20—23岁间。对已婚者初婚年龄的回顾性调查反映出,  相似文献   

2.
2000年5月26日至6月4日,国家计生委党校第13期进修班赴四川绵阳进行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调研工作,先后考察了3个县(区)的10处生育文化建设示范点。本次调研采取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定量方法主要为进村入户访问育龄群众,填写调查问卷;定性方法包括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听取汇报等,并通过参加广场生育文化文艺晚会从侧面了解当地的婚育文化。通过调研,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各级政府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有专门领导负责,有计划,有…  相似文献   

3.
一、十五年来广东人口的发展状况 广东省是全国人口较多和较稠密的省份之一。1993年,全省总人口已达到660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5.57%。自70年代开始,尤其是1978年后,随着计划生育被确定为基本国策,人口发展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广东妇女生育水平明显下降,人口出生率从1978年的22.14‰下降到1993年的18.34‰,人口自然增长率随之降低。与1978年的5064万人相比,1993年全省总人口虽然增加了30.47%,但如果我们不搞计划生育,自70年代至今都保持1970年的生育水平,1993年的广东人口就会高达8019万人。换言之,23年间广东共少生1412万人,其中近15年就少生1069万人。因此,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初步的控制。 人口控制已获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是节约了大量未成年人口抚养费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客家农民的高生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在千百年的繁衍生息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方吉,还形成了特有的客家生育观。本文试图从迁移──高生育的历史继承性、语言──生育扩散性及生育的生殖崇拜这三个方面解释客家人的高生育水平,并简单地论述了传统生育文化和现今社会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联合早报》五日报道,新加坡妇产科协会在今年一月至二月透过问卷向西南社区的二百六十八名十六岁至六十岁的妇女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她们对家庭和生育的看法,以及怀孕期间的身心状况。受调查者之中有百分之三十八已生育孩子。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平度市共有1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1992年5月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独女户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活动。到1993年1月,已有53.6%的独女户自愿报名,退出二胎生育指标,表示终生只要一个孩子。这对农村普遍实行独女户二胎间隔式生育政策的山东省来说,平度市的做法无疑是对新形势下如何使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一、独女户自愿不生二胎活动之由来  相似文献   

7.
1995年2月我们在山西省运城市金井乡谢家营村对20—40岁妇女的生育状况进行了调查。这个村地处平川,它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在山西省处于中上等水平。从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村一孩生育者占总生育人数的27.7%,其中70%属于25岁及其以下年龄的妇女所生,95.6%属于28岁及其以下年龄所生,在20—40岁这83个妇女中,有23人只生育了一个孩子,并且这23人中,年龄处于25岁及其以下的就有16个,占一孩生育总人数的70%,年龄处于26—28岁之间的有6名,26岁的3人,27岁的1人,28岁的2人。超过30岁只有一人,而且是抱养的。这个村除20岁一个,21岁一个生育两个孩子的外,普遍生两个孩子的开始年龄为26岁,即自26岁开始至29岁止,每个年龄上都有,且在这个年龄组中占绝大多数的妇女生育了两个孩子。所以,按照这一规律,这25岁以下的16个生育一孩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有很大可能步入二孩生育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人口过程的科学研究,需要我们在掌握充足资料的基础上作出言之有据的定量分析。本文试以福建省晋江县祥芝公社282例个案为基本资料,对渔乡人口现状和渔民的生育意愿作一定量分析,为渔乡的人口控制做一些基础工作。本文全部资料均采自282份调查问卷。这批问卷,是在对该社282名45岁以下已婚妇女逐个访问的基础上产生的。问卷按照统一格式由访问员填写,是比较可信、比较详尽的第一手资料。问卷设计,旨在了解渔乡的人口概况和渔民的生育意愿,共有28个项目,分家  相似文献   

9.
应从多角度审视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的一幢宿舍楼发生火灾,导致中国留学生41人受伤,11人在大火中罹难.这次事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伤亡者的家属带来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伤亡学生中有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已年过40岁,再生育孩子或没有可能或家庭难以承担抚育幼子的重负,这就不能不使我们对成年独生子女意外伤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生育意愿:是确定值还是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15年先后在北京和天津开展的"居民生育意愿和行为研究"为例,探讨个体生育意愿存在区间范围的现象.研究证实,在数量方面,两成以上的人计划生育1到2个孩子,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生育了1个或者2个.在性别方面,"儿女双全"是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望,但是可能仅有不到一成的人会为了实现"儿女双全"而坚持生育两个孩子.有性别偏好并不意味着就会人为选择子女性别,只有拥有强烈性别偏好的人群规模才会与出生性别比升高密切相关.在年龄方面,实际生育子女的年龄在理想生育年龄3岁左右的范围内,都被认为是满意的.充分认识到个体生育意愿并不是一个确定值而是存在一个区间范围,这对于生育水平的预测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女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现象广泛存在。在发达国家,普遍的情况是实际生育率大大低于意愿生育率。发展中国家同样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现象,但更多呈现出与发达国家相反的规律。中国也出现了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且实际高于意愿的情况。根据中国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基本完成生育的40~49岁妇女,其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而平均实际生育子女数为2.2。利用2001年全国生殖健康调查数据,考察中国妇女生育行为与生育意愿背离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并考察个体背景(个人特征和社会经济背景)、生育政策和生育孩子情况(包括孩子的性别结构和存活状况)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因素都对生育意愿与生育行为的差异产生显著影响,但性别偏好是造成生育行为大于生育意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生育意愿探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吴帆 《南方人口》2009,24(1):5-11
本文结合调查问卷,运用半结构式深度个案访谈方法,对我国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生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做出深入探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生育观已经被现代生育观所取代。同时,研究发现新一代乡-城流动人口从生育观念到现实的生育决策,再到实际的生育行为,受到了各种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增强政府面向流动人口的城市计划生育服务与管理,完善制度供给。  相似文献   

13.
三、生育及婴儿死亡(一)妇女的平均生育子女数逐年减少,反映了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是成功的。1.山东、广东70年代进入生育旺盛期的30—34岁和35—39岁的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比60年代进入生育旺盛期的40—44 表8 已婚妇女各年龄组平均生育子女数(单位:人)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海淀区属近郊区,共有人口965,191人,其中城市人口780,389人,农村人口184,802人。我们于1981年12月,采用整群机械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我区14个街道和6个公社进行了生育史调查。共抽选11个居民委员会,3个家属委员会,6个生产大队。抽样单位总人口为60,34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3%。调查了其中67岁、61岁、51岁、41岁和35岁的全部妇女  相似文献   

15.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下的中国人口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背景下,文章运用分家庭类型的分年龄别孩次递进生育率模型测算政策目标群体并根据其再生育意愿和计划完成时间推测新增出生人口,得出生育水平、生育模式,并对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将累计多出生近2100万人,总人口峰值将推迟到2030年的14.66亿,略大于不调整政策的情况.同时,“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放缓了总人口和劳动力人口的减少速度;增加了2035年之后的劳动力供给、减轻了劳动力负担和人口老化程度.但预测结果也显示总人口的减少趋势并没有改变,2030年后我国人口将以平均每年640多万的规模持续减少,到本世纪末人口减少到10.16亿.  相似文献   

16.
同批出生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受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为基础,专门分析我国女性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对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类地区的影响模式,说明提高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长远意义.二、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依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我们计算了城市、城郊、镇和农村四类地区45—57岁(分三个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显然,这些妇女基本上完成了终身生育任务,在生育期内受计划牛育政策的影响较小.教育水平同其它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一起影响了她们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是我国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之一.1953年为146万人,1990年已达480万人,人口数量增加了2倍多,尤其是1982到1990年的八年中,人口净增139万,平均年人口增长率为4.36%.在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的形势下,分析蒙古族妇女生育率的变化及其对人口增长的作用至为重要.本文利用1988年2‰妇女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妇女的生育和节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1.正确认识人口流动对计生工作的影响。人口流动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是人皆认可的事实,但对于“人口流动从长远看有利于降低生育水平和转变生育观念”这一点,不少人可能不理解,总认为人口流动只会增加计生工作的管理难度和漏洞,导致计划外出生的蔓延。从某段时间或从某个局部看,给人的感觉也确实如此。然而从长远看,从全局看,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另一面。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从1982年的3000万到的1997年1亿多,人数翻了几倍,而计划生育率却没有因之而下降,人口出生率也没有因之而提高,流动人口中出现计划外生育的人所占比例也是…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把握农村群众生育观念现状,切实改进和加强计生工作,更好地完成“十六大”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们于近期在农村符合二胎生育条件而尚未提出二胎生育申请的独女户中抽取1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对回收问卷的整理、归纳、分析,从中得到不少启示,既增强了我们做好当前计生工作的信心,更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一、人口现状及调查目的 近几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支持和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河北省阜城县计生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几项主要工作均有新的突破,整体工作  相似文献   

20.
人口拾零     
美国孕妇生多胞胎人数大增。据美国《世界日报》1992年7月15日报道,这显然与30多岁的白人妇女多用生育药有关。有关研究报告显示,从1972年到1989年,多胞胎的出生率增加了113%,达到每十万例活产中有62人,其中以30多岁的白人妇女中的增加幅度最为猛烈,上升50%以上。生下多胞胎的家庭会面临很大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