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说到师德的重要性,顾明远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师德的核心就是师爱。爱是教育的灵魂,师爱是为师的根据。那么什么是师爱呢?师爱内涵丰富,师爱的内涵有很多解读方法,但我觉得要想理解教师的爱,必须从三方面理解,那就是师爱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广度,指的是爱的对象,包括爱国、爱教、爱校、爱生的内在统一;深度,指的是爱的品质,体现在把最爱给予最需要的学生的深刻性;力度,指的是爱的能力,体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1890—1946)安微歙县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和普及的过程。创立了“晓庄师范”,办了“育才学校”、“社会大学”,他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形成了他独特卓有影响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非常相信教育的力量,他极为重视教师的品德和业务修养。他在《古庙敲钟录》一文中说:“农不重师,则农必破产;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在师之自重。”他认为从前那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达则做官去,穷则教学生”的士大夫,就不配受人尊敬。本文仅就陶行知师德和修养略作探讨。 一、教师对于儿童教育要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 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毫无生命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无意识的植物,而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的有感情、有理智、有个性、有血有肉的青少年。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学生。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正如高尔基讲的那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陶行知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要  相似文献   

3.
莫妙 《南方论刊》2005,(11):67-67,69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出色地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要做好班主任的工作,我的体会是“三到位”:心到、口到、手到。恩格斯说:人的心理现象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教育本身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的影响,或者说是人的心理感应。教育工作者要教好学生,就要用自己的心去探究学生的心,用自己的心去浇灌出地球上一朵朵最美丽的花朵。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是学生最亲近、接触最多的教师,爱护学生,是班主任的第一责任。班主任只要真心实意地关心爱…  相似文献   

4.
肖友光 《南方论刊》2004,(11):58-58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人的内心状态是个“黑箱”,只能利用外界的控制来影响人的行为。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是对其进行“解密”。一个班集体里,优等生、中等生、差生始终是存在的。面对个体的差异,要讲究育人的方法。热心育人,要用心思,善于施爱,用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智慧,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罗荣 《南方论刊》2004,(6):63-63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任务就是用切实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下水,练成游泳的本领。”“引导学生下水”的“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当首推激励教学法了。正如夸美纽斯说的:“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吞到胃里,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作文不能硬逼,要想方设法拨动学生的写作心弦,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相似文献   

6.
周运恒 《南方论刊》2006,(4):59-59,53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育工作失去了严的前提而去爱,就等于放任脑力的冷漠。”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只有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才能理会教与学的意义。21世纪,世界大战讲的是打信息战,而教育教学工作彻底进入了心理战,过往的纯朴踏实和而今浮想联翩,思想底蕴差之千里,对受教育者“严”与“爱”的度量,并非一视同仁,会因人时而异。  相似文献   

7.
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具有挑战性的是担任班主任。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班主任的工作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教育专家任小艾老师说过,班主任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对学生有真诚的情感,学生才会"亲其师,言其道",快乐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只有情感交融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我认为,班主任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着重培养以下三种情感。  相似文献   

8.
张萍 《南方论刊》2005,(11):72-72,44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抽取某校1 8个班部分学生名单留给学校,并说他们都是“天才”的学生.8个月后,他来该校复试,结果他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增长很快,求知欲旺盛,差生也表现非常突出.事实上名单是随机抽取的,学生并非“天才”.罗森塔尔通过自己“真实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坚定了他们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在教师的爱护、信任下,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这一效应十分有力说明,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信任并施以关注和爱的情感,使他们得到重视即使各方面条件比较差,信心不足的学生也能得到各方面的发.“倾注情感”可以说是有效教育的前提,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人——人”的关系.那么以情感身体语言接触的体育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情——情”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感情发生共鸣时,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如何发挥情感的媒介作用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呢?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的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后进生往往被教师忽视,脱离班集体.造成他们后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我们不要认为,只有优等生才会有闪光点,后进生身上也会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聪敏才智,只不过这些闪光点被消极因素所掩盖了,我们只要用爱去发现,创设条件,用爱去抓住其"闪光点"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用爱心去理解帮助学生,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用爱去交换爱,用心灵去赢得心灵,用师爱架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感受理解我们的真挚的爱意,从而调动他们内在的自我教育力量,就一定能获得很好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体在获得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有无一个认识结构? 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特别是十六、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经验论,他们把人的心灵比作一块“白板”,对外物映现而显影,把大脑比作“琴弦”受外物拨动而发声。这里并没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存在。这种观点,虽然是唯物的,但使主体完全处于  相似文献   

11.
薛琳 《中文信息》2013,(5):41-41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是作为一名教师,要领会“爱”的精髓,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给予的爱,并懂得回报爱,却并非易事。10年多的从教经历,让我对如何爱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2.
郑树色 《南方论刊》2010,(10):111-112
教育应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在教育目的上要把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过程中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爱人。班主任工作繁琐、啰嗦,但是由于与学生的接触最多,只要你能以爱心为基础,把爱的阳光撒播在每个学生心灵,就会成为最有意义、最有成功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的教育学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万民 《齐鲁学刊》2003,(4):118-120
接受美学理论高度肯定了读者在美学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能动作用 ,改变了过去作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的偏差 ,其中的许多观点在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予了诸多有益的启示。它包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是最本质的” ,接受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第二文本” ,学生的“审美经验”和“期待视野”影响教育的效果 ,“学生参与”是实现思想教育有效性的最佳路径等  相似文献   

14.
常听到一些教师说:"我不是班主任,只要上好课就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哪需我操心?"言下之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仅是班主任的事,其他教师可以一概不用过问.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对班级管理和学校建设很不利,因为这样的看法、做法严重违背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也脱离了教师的职业要求,这样的教师可以说是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是不及格的教师.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5.
师爱育人     
爱是人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需要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在学校教育中,爱是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探索知识,爱可以支持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调整和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6.
接受美学理论渊源及其对教育的新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慧 《兰州学刊》2004,(3):274-276
本文在追溯了接受美学的哲学基础和理论先驱的基础上 ,分析了接受美学给予教育的一些新启示。它包括教育必须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 ;教育者必须认真对待受教育者的“期待视野” ;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接受以及教育必须与时代同步等。  相似文献   

17.
张晓红 《南方论刊》2008,(5):102-103
有句俗话:牛不喝水硬按牛头亦枉然。这句话用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也不无道理。因为我们不能把学生当成“容器”,只会被动地接受教育。老师提出的各种要求也不会“照单全收”,而是根据自己已有的思想水平、知识水平以及需要有选择地接受,逐步转化为品德意识,作为自己的道德判断。所以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努力实现学生知与行的统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对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威廉·詹姆士的纯粹经验学说进行理性的重构 :心灵的机能主义仅仅把心灵属性作为理论词项加以处理并对物理对象加以量化 ;詹姆士的“普遍机能主义”则把心灵与物质属性都作为理论术语加以对待并对纯粹经验进行量化。詹姆士的纯粹经验学说是他的实用主义的最合适的伙伴 ;当詹姆士说实用主义“在我们经验过程中”指导我们的时候 ,这个“经验”必须被最终理解为“纯粹”经验 ;心灵的机能主义者有充分的理由成为心灵和身体的普遍功能主义者 ,而这正是詹姆士的纯粹经验学说起作用的方式 ;接受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的人也应当接受他的彻底经验主义。  相似文献   

19.
畅销书《回到家庭》的作者、心理门诊医生雷·加伦迪考察了100个成功家庭后说:“父亲在培育儿女上的作用不可替代,他们有着特殊的力量。”根据专家们的意见,称职的父亲应该同时成为下面四种人: 一、善于对孩子表达爱心的人 牧师肯尼思·米德常为遇到难题的孩子提供咨询。他说,许多找过他的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对我说或向我表明他真的爱我。”作家瓦尔特  相似文献   

20.
所谓关系,就是物质运动中的联系。关系存在具有普遍性,人是关系的存在物。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要使受教育者打开心灵之窗要利用好三种关系:树立“角色权威”;培育“秩序”理念;用爱和爱的教育去感化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