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辩证法作为人类深刻地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具有亘古及今的价值与意义。然而,辩证法的主题、向度、特征与形态,又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转换的。世纪之交,全球化交往社会正在来临,它呼唤着一种新的全球性思维,需要一种新的辩证法视野。这一思维的视野既不是以“存在”与“虚无”关系为主题的古代本体论辩证法,不是以单一的大写主体为轴心的近现代“主—客”辩证法,也不是无客体底板的后现代主体际辩证法,而是以“主—客—主”为框架的交往实践辩证法。交往实践辩证法是当代全球化交往社会的必然产物,辩证法思维形态演变的历史—逻…  相似文献   

2.
温权  孔妍 《北方论丛》2016,(4):118-124
通过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克尔凯郭尔的宗教哲学突显出特有的人-神辩证法理路.其中,绝对个体的内在性生存、上帝以绝对它者的身份对信仰的介入,以及千年王国的最终实现,分别构成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辨证法的开端、动力与终点.它们作为彼此统一的三个向度,在信仰层面为个体的生存与自由寻找神性的支撑.进而,在人与神的对话过程中,为个体脱离理性的狡计提供超验的依据.因此,克尔凯郭尔的人-神辩证法毋宁是关于个体自由的否定性博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关于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实践原则和社会批判原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过程的现实展开;而后者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抽象的思维.马克思的生存论辩证法早在他的"1844年手稿"中就深刻地蕴含着,已经贯穿于他对人的存在、社会发展以及自然科学等关系的辩证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劳动辩证法是马克思历史辩证法隐而不彰的重要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异化劳动向自主活动转化。劳动辩证法和生产力—生产关系辩证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者是历史辩证法在不同向度的表现。从异化劳动转化为自主活动,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一致的。文艺复兴以降,人们劳动观念的改变,是马克思劳动辩证法形成的重要的思想背景。  相似文献   

5.
"意识形态"是对被歪曲的现实世界的歪曲的意识,由此意识形态批判必须从两个层面上展开,即理论实践与革命实践向度,二者之间有一种辩证展开的关系。马克思从诉诸理论批判到诉诸革命实践,其间转换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思索与理论深入的结果。这是因为马克思的辩证法是一种内在、超越、实践的辩证法,这就使意识形态批判展现为一种批判、革命的实践辩证结构,正如萨特所说,"辩证法只不过是实践"。  相似文献   

6.
辩证法理论的当代危机根源于其传统视域的内在困境,拯救当代辩证法理论必须以转换辩证法的存在视域为前提.传统辩证法以"非时间性"为视域,形成了辩证法研究的"非时间性教条",也导致了辩证法理论两种传统研究范式的危机.现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为辩证法提供了"时间性"的视域,也为辩证法理论本性的当代阐释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辩证法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始自"人本质的发展",展开于"人性的升华",并经存在与意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这个核心范畴和一系列主干范畴,到发展为结.是生成、改造、否定过程的总结.发展这个范畴是辩证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为人生目的贯穿于辩证法的各个范畴,从辩证法的概念运动来看,发展是辩证法的总体范畴.  相似文献   

8.
辩证法与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精神家园是"活生生"的辩证法.建设人的精神家园,是精神由抽象的同一性上升为具体的同一性的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与社会自我意识辩证融合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凝聚为人的实践智慧的过程,是需要层次的跃迁和人生境界的升华的过程,是人的精神家园"自己构成自己"和"自己超越自己"的过程.这就是辩证法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家园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9.
萨特"批判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人"交互关系"的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批判的辩证法"是萨特在其"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作<辩证理性批判--关于实践集合体的理论>中对他所主张的辩证法理论的称呼.关于总体化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的交互关系问题的理论,是"批判的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主要包括对"总体化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规律的形式描述和对于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交互关系的可能性和可知性基础的论述.这些描述和论述,一方面包含着一定积极的辩证思维的合理探索,表现出后期萨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有其明显的理论局限性.而其中在有关问题上提出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错误批评,则彰显出萨特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10.
人的生存样态,从"客—主"混沌未分的原始整合的传统样式,经过双重分化和双重对立的"主—客"二分的现代样态,到强调多元主体间性的后现代样态,再到主张交往实践的"主—客—主"样态活动,造就和推动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始终是沿着"主—客"、"主—主"和"主—客—主"等多重维度螺旋式进行。这些迥异其趣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论旨,尝试塑造和培养一种真正的哲学致思取向,那就是人的生存境遇渴望能够达到自由澄明的世界。这是对现实人生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里,阿多诺最后讨论到现实中的否定辩证法.在此,他将人类生存中的自由问题排在首位,以此来显示人类主体行为在历史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一讨论中,他主要依托康德道德哲学的解析,并由此展开一轮实践理性批判的否定性反思.这大有些政治哲学的味道.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这也意味着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最后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升华发轫出来的.而且显见的事实是,他的理解并没有走出青年卢卡奇所设定的那个主体与客体的历史辩证法领域.注意这一点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的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 ,推进建设什么样的文化 ,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 ,以及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表明工人阶级执政党能否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关系着自身、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因此 ,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认为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而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人学唯物主义.抑或是唯物史观.辩证方法,或是别的什么?与此相联系,目前我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宣讲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否真正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回到马克思”,还是“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态”?这些似乎早已不成问题的问题,近年却成了哲学界的一个热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没能从哲学…  相似文献   

14.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理论实质,不仅是发现和瓦解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同一性逻辑,更深层的是揭示和批判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统治体制的交换原则与形而上学同一性逻辑的“同构性”,因此,对形而上学同一性思维的批判,也就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逻辑”强制性的批判。阿多诺在马克思之后实现了对同一性逻辑的理论与现实的双重瓦解。在这个意义上,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就是马克思“批判的辩证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回响。  相似文献   

15.
文化安全在本质上是国家身份与认同的安全,不仅涉及文化主权和文化实力,而且涵盖文化沟通与社会整合。国家在维护文化安全时,需要妥善处理好三个基本的辩证关系:身份的自治与联系、身份的统一与多元以及身份的稳定与变化。国家若要有效保障文化安全,既要强调身份的自治权,又要关注地方与国际社会的意愿,在理性运用权力、努力积累共识的基础上,建构积极的国家认同与文化安全共同体。国家在发展统一性之时,应为族群文化开辟生存空间,保障它们的文化权利与社会公正,缓解民族张力,促进社会融合。国家在维护身份的稳定性时,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延续,而且要不断进行自我更新,提升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增进民族自信及其国家认同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6.
辩证逻辑学界应该统一对辩证逻辑研究对象的认识.在当代,随着逻辑学的发展,逻辑作为非意识形态、工具性的学科已经从哲学中分化出去,以研究辩证思维形式、规律和方法为对象的辩证逻辑应是逻辑分支中的哲学逻辑,而以研究思维辩证法为对象的学科应称之为逻辑辨证法,它属于哲学分支中的逻辑哲学.  相似文献   

17.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考察,也必须在其演进历程中进行。辩证法历经自然主义的辩证法、以反思及反省的方式用概念把握思维对象的辩证法,以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基于辩证法的历史演进所超拔出来实践思维理念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意蕴的解读与实践价值的判断,也必须基于实践的视角,因为实践的规定性是人本质的规定性,实践的内在矛盾是自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只有在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理解联系、发展及其辩证法的规律性问题,而这种思维方式或思维方法,也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一种方法论启示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留给我们的最大遗产.他所采用和提出的阐释辩证法的很多方法、理论和观点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文章主要对黑格尔如下的一些方法、理论和观点重新予以阐释、讨论和挖掘:整体性和体系化方法;事物自己运动、展开的过程论思想;三分法和普遍中介的理论;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发展观;包含同一和差异的矛盾对立观;事物质变的突变性质的思想;事物普遍联系、过程展开的全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论辩证法与人的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和世界之间充满着机缘,世界离不开哲学,哲学也离不开世界,哲学的世界是一种理论上的世界。虽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只有一个,但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却有多个。通过归纳我们就会发现,各种哲学所把握的世界可以分为两种性质的世界,即物的世界和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人本身,即社会的人和人的社会。辩证法就是立足于人的世界的逻辑,是一种对人进行觉解的哲学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历史和人的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辩证法的产生及每一次重大发展都伴随着对人的世界的觉解。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源就在于,辩证法和人的世界在本性上具有适恰性,两者是内在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