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其理论精深、内涵丰富,是新时代推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行动指南。勇于自我革命是党的鲜明品格,领导社会革命是党的崇高使命,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蕴含丰富的辩证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逻辑体现为二者之间既各有侧重、又内在统一,党的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先导和保障,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旨归和动力。自我革命是社会革命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及组织引领,为其提供强大的政治领导,指引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举旗定向的政治引领作用;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引领,发挥思想引领凝心聚魂的作用,为其提供锐利思想武器;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的组织引领,发挥强基固本作用,为其夯实组织基础。社会革命是自我革命的动力源泉、崇高使命和奋斗目标,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革命性、人民性一一对应,其历史逻辑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这既是一部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史,也是一部革故鼎新的社会革命史,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新时代新征程,要始终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不断丰富和发展其实践逻辑,坚信理论指引,为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凝聚磅礴思想伟力;坚定领导核心,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提供根本保证;坚持人民立场,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夯实最大底气;健全监督机制,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前进铸造坚实屏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灿烂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从社会基本矛盾出发,深入分析了社会革命的产生根源,明确了社会革命主体和领导力量,为全人类的最终解放指出了一条现实道路。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作为科学的理论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和发展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在不断丰富社会革命理论的过程中却遭受到了种种诘难。为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有力回击对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责难,就必须厘清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议会斗争策略和暴力革命道路、一国胜利理论和多国同时胜利理论、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斗争为生命要素的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在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双重运思中,马克思确证了社会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天下最权威的东西”和“人民权利的法律根据”,同时还回应了工业革命和资本逻辑背景之下反对旧的社会关系和联合的革命行动何以可能的问题。在马克思的致思理路中,他先后聚焦物质利益、异化劳动、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而分别阐发了他的社会革命思想。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是与众不同的,它既是革命理念与革命行动、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经济革命与人类解放、阶级革命与民族解放相统一的总体性革命,又是历史地回应时代之问的人民革命。在新时代,我们必须高扬马克思的社会革命思想和精神,在理论上肃清消解、否弃、拒斥革命的误识,在实践中继续推进伟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4.
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农民革命问题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立足于中国国情,通过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同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在革命对象、革命同盟、革命主力、农民土地等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为什么“中国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就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中心就是土地问题”等进行了科学剖析,从而提出了独有的农民革命思想。农民革命思想是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具体实际得出的重要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农民理论和革命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开端。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研究是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固本培元之举。对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进行分析界定是革命文化研究的起点和基础。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主要体现在:第一,革命文化蕴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作为灵魂;第二,革命文化凝聚着内容丰富的革命精神,以革命精神作为其理论品格和贯穿始终的精神主线;第三,革命文化蕴含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表现出明显的递进性、层次性和逻辑性;第四,革命文化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这既是区别于一切旧文化的根本标志,也是革命文化的宗旨性质和底气所在。科学把握革命文化的历史性内涵是新时代传承发展革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学理根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需要永葆革命精神推进双重革命。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社会革命的建构逻辑来看,党在执政后仍需要继续进行社会革命,破解社会矛盾,推动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彰显革命状态、主体、旗帜和前景等内涵特质,实现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是其现实旨归。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建构逻辑来看,党在执政后仍需要继续进行自我革命,源于自身所具有的彻底革命性,内蕴坚守党的人民立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从严管党治党、坚持“四个自我”等科学内涵,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要求。双重革命的推进逻辑是内在统一的,自我革命为社会革命奠定基础,社会革命为自我革命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社会革命理论的困境主要表现为革命动因困境、革命主题困境和革命道路困境。马尔库塞颠倒社会基本矛盾和无产阶级贫困的因果关系,否认无产阶级的革命主体地位,追求爱欲革命、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大拒绝”的“总体革命”。他的社会革命理论充满矛盾,是浪漫乌托邦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指导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的行动指南。如果忽视了不断革命论,就会犯右的错误;如果忽视了革命发展阶段论,就会犯“左”的错误。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无产阶级政党就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这已为人们广泛接受。但是,什么是社会革命?许多教材、论著甚至辞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实现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勿庸赘言,社会革命的这个规定,同我国当前改革的情况相距甚远。那么,我们的改革究竟属于社会革命的何种类型?社会革命的类型是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它似乎早有定论,其典型形态是:反对奴隶制的奴隶革命和新兴地主阶级革命;反对封建制的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不断革命”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标识。丰富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丰厚政治资源。始终高扬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政权需要革命精神,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需要革命精神。对于不断发展的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而言,中国共产党以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未有穷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完成历史使命担当的历史进程中,处理好理想与现实、资本与劳动、政府与市场、科技与社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关系,都需要不断增强革命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1.
国民革命思想是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被主张革命的国民党左派原则采纳、并被广大民众普遍接受的一种富有特色的新型民主革命思想。从农民是中国国民的主体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出发,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一度将国民革命直接等同于农民革命;在国民革命的高潮中,以农民革命为中心的国民革命思想流变为贫农革命思想,发生了革命对象、内容、性质和目的的变化,革命的目标由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为主转变为以消灭封建地主阶级、消除剥削压迫为主,革命的阵地回转为广大的乡土社会内部,革命的性质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贫农革命思想使社会的兴奋点集中在有土地财产的地主富农与无土地财产的贫下中农的阶级斗争方面,苏维埃性质的土地革命思想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12.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政治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必要政治条件,只有完成政治革命,才能实行社会革命;而只有完成社会革命,才能最终消化和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社会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因此,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要进行政治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圣西门论法国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圣西门的法国革命论认为,法国革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和演变的结果,尤其是欧洲自中世纪以来实业力量的成长与封建神学体系矛盾发展的结果,因而是合乎历史规律的、必然的。但是,由于作为"中间阶级"的法学家和形而上学家操纵和指挥革命,这场革命成了"资产阶级"的而非"实业家"的革命。从而背离了法国革命的宗旨,使革命逸出了常轨,因而法国革命的实际成果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法国革命开创了一个普遍革命的新时代,从而为实业社会开辟了道路。近代社会是实业社会,实业家应该不失时机地占领政治舞台,通过与王权的结盟和平地进行社会改造,以建立实业社会,这既是法国革命合乎逻辑的解决,也是它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社会发展遵循着客观的问答逻辑,资本全球化是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深层底板与推手,不断生成和转换的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是对资本全球化不同阶段的应答。资本全球化的影响有由外到内三个层次: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中国革命结构的转换也大体遵循着物质中心的革命结构、制度中心的革命结构和文化中心的革命结构的生成与转换。资本全球化与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挑战——应答”模式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生成和转换的客观道路。从“资本全球化”入手能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结构的生成和转换。  相似文献   

15.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因素。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和所面临的现实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发生逻辑的起点,在实践中不断继承和发展自我革命精神、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完善自我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必然趋向。理解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的发生逻辑,有助于更加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的有益经验、更加深入理解和把握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毛泽东邓小平的独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后革命时代,有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毛泽东认为:一个是以建设为主题的革命,即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一个是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革命,即“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直至“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则认为:一种是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的革命,一种是生产力方面的革命。改革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分别是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在当代中国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革命重心实现了从阶级斗争到发展生产力的战略转移。后革命时代的革命观逐步确立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观念,这是对传统革命观的超越与发展,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科学命题,丰富和发展了社会革命范畴的内涵和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本文根据邓小平的系统论述,从社会结构是社会基本制度和第二次革命的根源,以及第一次革命和第二次革命的联系和区别,论述了中国第二次革命的对象、性质、根本问题、革命道路和动力。初步论证了第二次革命的普遍性,认为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不独是中国或社会主义国家的个别现象,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各历史阶段的共同规律。任何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经历两次革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关系到这一革命成败的中心问题,它决定着这一革命的整个进程、结局与前途。毛泽东创立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系统理论,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丰  相似文献   

19.
<正>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各种形态的革命精神和分布在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遗址、革命文物、革命博物馆等载体,都蕴涵着厚重的先进文化,都折射出先辈的理想信念,都孕育着丰富的革命精神。红色资源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育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而其第一阶段是新民主主义的革命。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就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是关系到这一革命成败的中心问题,它决定着这一革命的整个进程、结局与前途。毛泽东创立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领导权的系统理论,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对垄断以前资本主义时代的西欧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非常重视的。他们教导无产阶级应该积极地参加和支持资产阶级革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