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中等职业学校文秘专业教学定位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书专业自二十多年前创办至今,从高等院校到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秘书专业,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文秘人才。由于近年来社会对文秘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变化,无论是高等院校还是中等职业学校,秘书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秘书热”出现了降温趋势,中等职业学校的文秘专业甚至面临减少招生甚至停办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的秘书人才总体上供大于求,而作为秘书职业“塔尖”上的高级秘书人才缺口非常大。据有关方面报道,仅北京市的高级秘书人才缺口就在一万人以上,并且这个缺口在以每年10%的速度扩大。某人力资源部经理曾向记者诉苦:公司只要发布招聘秘书的信息,前来应征的往往不下数百人,但能达到“职业秘书”水平的很少,真正有经验、有能力、能够称得上高级秘书的人更是凤毛麟角。正是由于人才稀缺,各地的高级秘书培训班才开始风行并火爆起来。由此高级秘书的培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高级秘书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开始凸现。  相似文献   

3.
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赋予秘书学本科专业“合法”的身份和地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历时20余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秘书专业人才。尽管如此,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慢了一个节拍,  相似文献   

4.
明卫红 《秘书之友》2007,(12):26-28
一.社会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 文秘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去向是社会生产、服务、建设、管理的第一线。在我国,5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2/3,这些企业规模较小,秘书的分工不可能太细。据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人才市场的预测,我国加入WTO以后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增加,对秘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必然会导致“复合型”的高级秘书供不应求与“传统型”秘书供过于求并存的局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门类、多层次的秘书人才。  相似文献   

5.
秘书专业分层次教育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常德 《秘书之友》2008,(11):24-26
一.秘书人才培养需要秘书专业实行分层次教育 无论是从人才自身实际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秘书人才划分客观上都存在着一种纵向层级。例如,人们通常将秘书划分为初级秘书、中级秘书、高级秘书三个级别,三个级别秘书的工作职责与工作内容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初级秘书主要从事操作性的服务工作,帮助领导处理一些日常程序性琐事和杂务,  相似文献   

6.
管文娟 《秘书之友》2008,(10):39-40
秘书实务是秘书学专业开设的一门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应用型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就是将秘书专业知识从抽象理论延伸至具体实践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秘书的职业定位已逐渐从事务型向智能型转变,从“偏重动手”向“既动手又动脑”转变了。这就要秘书专业的学生不仅掌握秘书工作技巧,也能适应社会、善于动脑,成为一种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秘书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桐 《办公室业务》2009,(10):32-34
新时期对秘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意义上的参谋、助理性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随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秘书工作被赋予更多的职责和更大的责任。新时期的秘书工作者应成为领导者的得力助手和出色参谋,必须是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是“一腔热忱”、“一生追求”和“一身正气”,能创“一流业绩”的“一把好手”。  相似文献   

8.
1998年,我国开始实行秘书职业就业准人制度,规定欲从事秘书职业的求职者只有取得相应等级的秘书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面对这种形势和要求,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秘书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应对?高职高专院校又应该采取什么方式来培养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秘书人才呢?笔者认为,构建秘书专业的“双证”教育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向阳 《秘书之友》2007,(5):9-11
“涉外秘书”一词自上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一直使用甚广,一些学校设有“涉外秘书”专业、开设了“涉外秘书“课程,与此同时专门的“涉外秘书学”、“涉外秘书实务”等教材也相继出版,一些秘书人员也被称作“涉外秘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秘书职业资格考试近年也增设了涉外秘书资格考试。“涉外秘书“似乎已经成为区别于“普通秘书”的一个专门的秘书类别。但目前备类专著、教材对“涉外秘书”一词的释义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金俊荣 《领导文萃》2009,(12):122-125
申论是什么?“申论”一词取自《论语》的“申而论之”。申,即说明、申述;论,即论述、论证。申论是对材料、事件或问题有所说明、有所申述,从而发表见解、意见,进行论述、论证。申论对古代选拔人才的“策试”有一定的借鉴。从西汉初年汉文帝开始用“策试”选拔人才,被选拔者根据一定的问题.在简策上逐条应对,如果见解恰当,析理透彻,确有辅佐之才,就可被朝廷录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代秘书科学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创以来,至今已有30年。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来,一批与当代秘书科学开创时间“同龄”的“80后”研究者,开始加入了秘书科学研究的队伍。近几年来.从悄然发声到崭露头角的史海威和刘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位。秘书业界和学界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每位优秀的领导身后都有一位出色的秘书。可以说,没有秘书办公室将无法运转。今天的秘书已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打杂的角色,越来越多地担负起管理职责。如果你的办公室里有一位能干的秘书,那你一定会知道:企业拥有这样一位人才是多么的重要。秘书不但要接听电话,为老板“过滤”掉一些不必要的电话“骚扰”,还要写信、组织会议、整理票据并负责向其他同事提供材料。更重要的是,身为秘书,必须忠于自己的公司和岗位,并且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守口如瓶。“秘书”一词是从“秘密”演化而来的,因此,对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来说,行事谨慎是关键。对公司来说,…  相似文献   

13.
蔡金龙 《决策》2009,(7):64-65
心理素质测评,是许多公务员录用单位的必要程序。心理素质测评与“体检”一样重要,是许多单位招聘.使用和选拔人才的必要程序。  相似文献   

14.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15.
时不乖兮运不蹇,尽管文章写了不少,可还是无缘秘书梦。秘书做不成,素喜写写画画的我照旧“日出而读,日落而写”,我行我素,人们便赠我一顶“候补秘书”的桂冠。“候补秘书”,好歹也是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说不定哪一天,登堂入室,由“候”而“补”。于我那未圆的秘书梦,多少也是一点慰藉。未解其中味,秘书的“荣耀”还未沾边,谁知,苦恼就接踵而至。  相似文献   

16.
丁端瑞 《秘书之友》2012,(12):10-11
秘书工作对秘书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名出色的秘书,必须是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软素质”(如人格魅力),又要拥有“硬素质”(如办公技能);不仅要会做人,还要会做事。秘书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成长、成熟,就要注重内外兼修。  相似文献   

17.
王茜 《秘书之友》2009,(9):36-38
教材是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中“必需、够用”之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师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日本教育家雨宫好文说过:“提高学生的质量,培养思考能力,其核心就在教科书的编写上。”适合于高职教育的文秘专业教材,可以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秘书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秘书非权力影响力是“影响力”概念在秘书学领域的衍生和发展,秘书要做到辅助领导决策到位不越位,服务群众利益主动不被动,协调部门职能准确不盲目,就必须从认识秘书的权力构成特点与运作机制出发,重新审视文化体制变革带来的管理方式转变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现状提出了“两个结合”“三个务必”的伟大思想,为秘书学人才培养规定了方向。高校秘书学专业应当把握新方向、新格局,培养出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卓越秘书人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接踵而至的挑战”,秘书学专业毕业生该具备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如何主动求变,如何合理应变,让秘书学人才培养具备新文科发展的时代性和融合化[1],这是秘书人才培养中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说秘书     
秘书这个行当是个特殊的职业,有着其他所有岗位人员一样的酸甜苦辣,更须有“万金油”似的全能型才干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超强的心理体能承受能力。秘书是“密书”。“秘”与“密”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合二为一就成为“秘密”。秘书理所当然与秘密结下了娃娃亲。秘书接触领导,在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