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 )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1 .内部结构。早在 1 940年 ,毛泽东说 ,自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以后 ,中国社会逐渐地变成了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种社会的政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治 ,其经济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 ,而为这种政治和经济之反映的占统治地位的文化 ,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文化。”① 从经济结构看 ,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本国资本主义经济 (买办资本与民族资本 )和解放区的经济是构成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成分。总的…  相似文献   

2.
一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我国,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辟为商埠,并设立海关。以后,英、法、美、日、德、意、奥、比、俄九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天津设立了“租界”。同时,外资开始在津建厂。到中日甲午战争前的1894年,已有英商隆茂洋行打包厂(1860年建立,年打包羊毛、驼毛十万担左右)等六家工厂。1895年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中日甲午战争后,向西方派遣留学生,已成为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当时中国留学生的主要去向是日本和美国。本文试就清末民初留日活动与留美活动的异同试作比较和评述。一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历史背景下,中国学生留日活动和留美活动在其形成与发展中具有如下的共性: 第一,美、日统治者利用近代中国的留学活动,进行其较之于武力侵略更高一层次的“和平”的侵略。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华民族从古到今5000年的历史中,有两次社会大变动时期,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一次便是近现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盛况,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学术高度繁荣的时期。到了近代,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的落后,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家都在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2000多年的帝制,五四运动掀起了文化变革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族工业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逐渐加深的过程中,民族工业一开始便丧失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打击是十分严重的。首先是猛烈的商品侵略。通过协定关税与海关行政权的控制,它们输入的商品只要缴纳百分之五的关税和百分之二点五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市场上畅行无阻。洋货进口数额逐年增  相似文献   

6.
旧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究竟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仍然是一个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新中国的成立,表明旧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以及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但是,旧中国国情"半封建半殖民地"基本特点的历史沉淀性与遗传性仍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其中的不少问题究竟应该如何处置,仍然关系着对旧中国国情基本特征的认识.因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后封建国度里,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反封建的任务自然是沉重的,万万忽略不得.这是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性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谓近代中国,按科学说法,应起自1840年,终于1949年。现拟按习惯说法,仅就1840——1919年间中国“半封建”问题,略陈管见。 中国原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自从鸦片战争后,由于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了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所谓半殖民地,就是“在政治上,形式上是独立的,实际上却被财政和外交方面的附属关系的罗网包围着”。半殖民地是从独立国过渡到殖民地的“中间”形式,追逐垄断利益驱使资本帝国主义力图把半殖民地变成自己完全支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也正是朝着殖民地的方向演化的,诸如英国侵占的香港,日本鲸吞的台湾,均已沦为殖民地。不过就整个中国来说,这还只限于局部的而尚未引发全局性的演化,仅仅属于量变中部分质变的范畴。 近代中国在从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的同时,逐步地从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这几乎是公认的历史事实。问题在于,“半封建”是否等同于“半资本主义”,而资本主义是否“半封建”的演化趋向? 在世界历史上,似乎存在过两种类型的“半封建”,一种是英法式的,一种是中国式的,两者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两重性的,它既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对立物,被压迫、被束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同时又通过同它们的联系得到生存的某些条件,遇到一定时机且能获得短暂的发展,但是它在整个社会经济成份中永远不能占主要地位。被帝国主义严重侵略和控制的封建落后国家,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没有力量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只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前途,而不可能有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前途。这是帝国主义时期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发展规律。从旧中国荣家资本的发展情况,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民族资本主义的这种命运。  相似文献   

9.
试论海军、海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这一重要的战争特点,是由中日两国的濒海地理特点、以及双方都将海军视为侵略与反侵略的主要工具所决定的。在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的三次交战成为战争爆发、转折和最终结局的突出标志,对于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的胜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其中,北洋海军在战争初期的行动和丰岛海战受挫,直接导致了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1894年9月的黄海海战,又埋下了中国在整个战争中失败的伏根;而1895年初的威海卫之战,则最后宣告了中国的战败结局。因此,深入探讨海军、海战在甲午战争中的地位和影响,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发展海军和运用海军的战略意识,是很有现实意义的。一、海军是日中两国进行侵略与反侵略战争的主要工具日本是一个岛国,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横流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海洋,决定了双方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露过帝国主义掠夺、剥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罪恶行径,在分析批判中作过专门论述。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形态,在当时仅仅还在开始形成阶段,它不可能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提供更多的客观依据。存在决定意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阶段,反映这种经济的理论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出来。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列宁研究过这种社会的经济形态,指出中国是“半殖民地”(《列宁选集》第2卷第800页)。同时,在他的许多讲话、报告和文章中揭露过各帝国主  相似文献   

11.
延边地区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之后,被迫开放,并且设置海关,成为吉林省内第一个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延边地区的海关管理大权一直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虽然通过延边地区海关的贸易活动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倾销政策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不能够由中国人自己来支配,并没有达到发展延边地区经济的目的,表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中俄两国的边界线长达一万多公里,是世界上两国间最长的边界线。在有清一代的260多年间,中俄两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复杂而频繁的关系。清朝初年,俄国曾入侵黑龙江流域,从1689年中俄订立《尼布楚条约》后,至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前,中俄两国的关系虽然也有比较紧张的时候,但一般说来,还是比较友好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成为西方列强和俄国竞相侵略的对象,俄国和中国的关系,主要是侵略和被侵略的关系。我国对清代中俄关系的研究,如果从康熙时期的萌芽状态算起,至今已有300年的研究史了…  相似文献   

13.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解放后修订本改名《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形态研究》)这本专著,可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代表作。王亚南最早而且多次提出“中国经济学”这个术语并表明了初衷。他说,“中国经济学”这个术语是我在1940年的……  相似文献   

14.
延边地区在《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签订之后,被迫开放,并且设置海关,成为吉林省内第一个海关。由于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情况,延边地区的海关管理大权一直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虽然通过延边地区海关的贸易活动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倾销政策下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通过海关征收的关税不能够由中国人自己来支配,并没有达到发展延边地区经济的目的,表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一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起反抗侵略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在这八十年中。中国逐步由封建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处在最困难、最危险、被奴役、被瓜分的灾难深重的时代。在这亡国灭种的厄运面前,中国的各个阶层都亟思探求挽救中国的道理,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在学习西方与抵抗  相似文献   

16.
这里近代的概念,是指1840-1949年。关于这近110年间中国的经济史,我认为,大体上是应该分作三个阶段的。要探讨近代中国经济史的分期问题,必然又会涉及到人们久已认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社会形态。半殖民地是个政治概念,半封建是经济概念。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外国资本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所谓“半封建”,是指“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①。如果说外来的政治因素在规定…  相似文献   

17.
(一)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两国国力强弱的总比较。重要的两国战争,往往决定着两国的命运与前途。中日甲午战争,正是决定近代中国和近代日本的命运与前途的一次战争。打败了的中国,便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深渊,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几代人民吃足了苦头。打胜了的日本,便一跃而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称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研究认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开端,始于中日甲午战争后俄国强租旅顺大连、德国强租胶州湾。我国几本近代史著作都持这样的观点。本文作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只注意到了列强划分势力范围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事件,而忽视了这个历史事实的整个演变过程。事实上,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主要特征和实质内容,早在甲午战争前英法侵略云南的历史过程中就体现出来了。也从即19世纪80年代英法侵略云南开始,就揭开了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这一历史过程的序幕。这个时期英法对云南的争夺,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明显例证,其特点在甲午战争后德俄日等列强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前后,是外国资本侵略中国的一个转变时期.由于中国的战败,帝国主义在华工业投资急剧扩张,中国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进一步解体.依据《马关条约》,沙市辟为通商口岸,逐步沦为列强进行商品倾销和掠夺农产原料的重要市场,城市经济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尤以棉花贸易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正> 五十五年前的台儿庄大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也是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大的一次胜利。在大战五十五周年之际,枣庄市、台儿庄区两级人民政府与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省社联等单位,于1993年4月8日至11日,在枣庄市和台儿庄区,共同举办了“台儿庄大战五十五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中国大陆学者共140余名,美、俄、英以及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14名,部分参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