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旗的秘密     
张淼 《今日辽宁》2014,(4):82-84
正清代的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正式创立的,初建时设四旗: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旗皆纯色。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因"归服益广",努尔哈赤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又增设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合称八旗。其中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均镶红边,镶红旗镶白边。八旗排序体现旗主地位尊卑八旗的等第顺序与满族的宗法、旗主的身份地位、尚色习俗等有关,但其阶段件的变化却源于政治,是八旗旗主  相似文献   

2.
1644年清军入关后,满族统治者首先圈占了北京内城,强迫城内汉族居民迁到外城或其他地方去,以安置八旗官兵及其眷属,在北京实行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从此内城成为京师旗人的集中聚居区,旗人成为北京城内的永久居民。清初,内城八旗人口计约32万。……  相似文献   

3.
八旗制度是清朝根本的社会制度,前代未有,后世也无.清朝重视八旗制度,先后编纂了两部<八旗通志>[1],为加区别,称前书为<八旗通志初集>,后书为<钦定八旗通志>.  相似文献   

4.
入关前的后金(清)政权,对征服或来附的女真、汉人军民、蒙古各部、朝鲜,都以分封来确定他们与本政权的统属关系。因此形成:满族政权内部汗家宗王贝勒对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共24个旗的集中统领,异姓功臣对所赐牛录的世袭专管,率众来归之蒙古部长对八旗之外蒙古族的领辖,汉藩王对原所部军队之私统,以及蒙古各部贵族对编为扎萨克下的原牧民的统领,朝鲜李氏也经清廷以册封的形式而成该国之王。这种分封的实行,确定了各受封者与属人或属民不同的领属关系,以及他们对满族政权不同的统辖关系,形成当时满族政权复杂而又远近分明的统治体制,这种旧制在入关后的延续,也给清王朝的统治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清代从康熙皇帝至乾隆帝大大加强了祖国的统一,巩固了幅员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一过程中,鄂温克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清朝对鄂温克族的政策自从顺治年间,被称为“索伦”的鄂温克人迁来嫩江各支流之后,总称为“布特哈打牲部落”。“布特哈”是满语,汉译打牲之意,故亦称“打牲索伦”。“索伦”一名,是满族及清文献对打牲鄂温克人的称呼,他们是鄂温克族的主体,人数最多,居住在布特哈、阿荣、莫力达瓦、讷河、呼伦贝尔等地。“索伦”名称的含意有“先锋”或“射手”之意。清统治者把这部分鄂温克人编入八旗,其主要目的有二:一是平时为清统治者猎取貂皮,  相似文献   

6.
萧旭 《今日辽宁》2014,(2):98-99
正篮球、足球、棒球、橄榄球……这些多人参与的球类比赛项目人们都会很熟悉,但如果说起一种民族运动项目"珍珠球",可能大多数人就不大知道了。珍珠球这项运动也叫采珍珠,产生于满族古老生产生活中,满语是"尼楚赫"。当下的本溪满族自治县仍然保留着珍珠球这项传统的满族运动项目。在闲暇之余,大家会组织一场观赏性和对抗性兼备的精彩比赛。听当地人介绍,早在16世纪初,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多以渔猎为生,在江  相似文献   

7.
康熙时的八旗武官选任制度承前启后,与顺治时期相比,其重大变化在于:族属、旗界的根本打破,尝试委任汉员,并形成对拟选武官的引见制度,就用人方式而言,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有清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也成为康熙朝八旗武选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8.
一、皇帝寨─—金上京的前身 在金朝建立之初,阿什河流域的女真人尚无城郭,皇帝、后妃、大臣都居住在村寨中。“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日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 ①村寨是女真人的聚落,“多依山谷,联木为栅”②,木栅栏是用来防止野兽的袭击和敌人的侵扰。清代东北满族人聚集的村落和庭院,仍以栅栏(俗称障子)作为禁围,即女真人的遗风。清代有“木城”,例如齐齐哈尔城、宁古塔城最初都是“木城”③,即由栅栏演变而来。 村寨是以地域结成的居民聚落,已经打破了血缘的界限,有各种不同的氏族成员混杂其间。在金朝建立前后,这种村寨已经广泛…  相似文献   

9.
杜家骥 《求是学刊》2006,33(3):125-132
清政府最初安置伯都讷等三处的主体锡伯人采取的措施是将其编为八旗,而不是编入满洲八旗。迁至盛京及北京后,锡伯族人则被拆散而散编入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各佐领之中,而且散居多处驻防点的各村屯,这对其民族属性不无影响。此后,由盛京地区西迁伊犁的锡伯人,又是从各家族、家庭中抽出,甚至父子分离。但至伊犁后,锡伯族人则又被集中组成“锡伯营”,成为独立性的民族群体,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顺治元年(1644)五月清兵入关南下,一场激烈、复杂的战争拉开了帷幕。大战之后,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满族,成了这个已有半亿以上人口的国家的统治民族。这个令人惊讶的结果长期以来一直激动着研究者们,他们力图从各方面来加以说明。我认为,满族能够成为统治民族的最重要的因素,莫过于满洲统治者对八旗汉军的成功利用。就是说,八旗汉军是促成这个结果的最重要的角色。本文拟就八旗汉军在清初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清初政权的性质等问题谈一点看法。 清军入关后,随着民族征服战争的逐步升级和民族高压政策的不断强化,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  相似文献   

11.
京味文化中的满族风俗赵杰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也是一个富取博收外来文化并善于融汇创新的民族。一千多年前,满族的主要祖先——女真人就曾在其发祥地白山黑水一带和早期闯关东的汉人及当地的土著诸民族发生过密切的文化接触,形成了许多带有融多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满语对北京语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自1644年入关定鼎,满八旗几乎倾全军主力进入北京,把原明代北京汉人“尽徙于城南”。之后,东北满族又全迁进北京内城,有清一代,作为统治阶级的清朝官员,说着自己的国语——满语(至少顺治至乾隆年间的满人是如此),更多地是说着带……  相似文献   

13.
满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兄弟民族各方面的成就,综合提高,造成一种新的成就。因而,满族对祖国文化宝库有极其丰富的贡献。过去对满族有过一种偏见,以为这个民族粗犷好武,不学无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满族不但擅武,兼能擅文。只因清朝统治者限定满族全族皆兵,不准研习文艺,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满族在文艺方面难于发展。又兼清朝号召满洲青年,效死疆场是光荣的事,造成了满族群众主观愿望也以习武力荣。真正从事文艺的人,乃是极少数的上层人士。  相似文献   

14.
正"老的不讲古,小的离了谱。"古往今来,本溪县满族民间盛行讲故事之风。他们用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子孙、记录历史。寒冬里的漫漫长夜,劳作休息的田间地头,时时处处可见老人讲故事的情景。本溪县为女真人频繁迁徙之地。公元1 382年,明政府设草河千户所,管辖迁徙于此的女真部落。1 467年,明政府在清河城、马城子、孤山子修城筑防,防止女真部落劫掠。1621年,女真人大规模进入本县,八旗兵丁在这里驻防垦荒,后金时,本溪县的大部份土地为皇亲贵族所有。大清朝,这里又因"龙兴之地"而被封禁。本溪县不仅见证了一个奴隶制氏族崛起的历程,也汇聚了这个民族的文明。民间故事来自社会最底层,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包含着人们对现实社会和政治的评价。满族文字发明很晚,民间故事从某种  相似文献   

15.
关于啥尔滨名称的由来,历史上众说纷纭,曾有俄语的“大坟墓”、蒙古语的“平地”、满语的“晒网场”等多种解释。近日出版的《哈尔滨考》一书中,关成和先生认为,哈尔滨这个词既不是来自俄语,也不是来自蒙古语和满语,而是金代“阿勒锦”村的音转。早在公元十一世纪,满族先祖女真人就称这里为“阿勒锦”。“阿勒锦”作为哈尔滨的最早名称,至今已有八百八十多年的历史。由“阿勒锦”最终音转为今日的哈尔滨,关先生认为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其依据为是年官印的《黑龙江舆图》上标有“大哈尔滨”的字样。并认为哈尔滨一词“从此即成了该城名称的定译”。关先生的考证,已为多数人所接受。近日,笔者在整理清代《黑龙江将军衙门档  相似文献   

16.
《今日辽宁》2008,(3):57-57
辽阳地会,相传有200余年,是大清帝国与各民族融合的产物。它以老牛锤为指挥(一种5米多长的粗壮鞭子),全队由128人组成,上装为女,下装为男,老中青结合的一种地秧歌。其中有一个腰胯腰刀为满族官员,  相似文献   

17.
八旗武官的选任,事关八旗兴衰,作为一代制度,它确立于顺治年闻.康熙时期的八旗武选承前启后,其选任制度出现了一些重大变化,用人方式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有清一代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康熙帝选官,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其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正> 清代康熙中期以后,开始出现了初盛的形势。然而,随着经济的日益繁荣和社会的相对稳定,一些官员也开始贪图安逸,甚至乘国家典制未备之机大贪国家之财,以致吏治趋向腐败。国家战事减少之后,八旗风气日渐颓废。“诸王皆习尚骄慢,往往驭下残暴,任意贪纵”。①满族官员不习骑射,只知酗酒作乐,再也不见往日大战沙场的剽悍之勇。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弄得清廷内部乌烟瘴气。由于官员恣意侵吞国帑、国家“库帑亏绌,日不暇给”。②仅八旗汉军所奏亏空银两计有四百余万。③而允禵部属领兵各员名下应追银两则达六百万之多。④  相似文献   

19.
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京师是满族的聚居区,其地域文化受到满族民族文化多向度的影响。北京话,是经过满族依据本民族语言特点来重塑汉语北京方言的文化结晶;旗人作家们在创作中体现了京腔语言的风采神韵,开创了“京味儿”文学流派;满族在京剧和曲艺等北京传统表演艺术的形成与完善方面贡献良多;满族的习俗曾给予北京文化以熏染;而昔日满族人的性格气质,也在当下北京人的精神文化层面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20.
正锦州地处辽西走廊中部山海关外,由于这个地区是交通要道,过往行人频仍,关里关外方言在这里交汇。史书记载,清朝时,北方的满族南移,八旗中的正白旗在此落户,跑马圈地、占庄为王。清末民初,河南、山东一带又有大量移民涌入辽西。时间一长,南北相融、满汉联姻,在语言上,便形成了一个南北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