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拜读了陈君聪同志《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孙中山》一文(见《光明日报》1984年5月9日第三版,以下简称陈文)。认为其中一些史实似乎有误,特予辨正(以下陈文的引文中凡加着重号的字,即需商榷之处)。 陈文第二节第一、二行说:“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其实,“逸仙”並非孙中山的“字”,而是他的号。关于这点,孙中山本人在自传中已写明:“仆姓孙名文字载之号逸仙……”孙中山原号日新,“1886年改号逸仙(与粤语“日新”谐音),以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学医、行医及游历欧美各国时常用此名”。  相似文献   

2.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字劼刚,大学士,勇毅候曾国藩长子。由二品荫生于同治九年(1870年)引见,“奉旨以员外郎用,戲分户部”蹇谕ㄉ毯?时代风会转变,中外交涉日益纷繁。曾国藩历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曾纪泽  相似文献   

3.
僧格林沁(?——1865年),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科尔沁左翼后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人,清末将领、显贵。他的生父毕启,曾被清政府封为四等台吉。嗣父科尔沁札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是道光帝的姐夫,1825年(道光五年),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死后,僧格林沁就承袭了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的爵位。困僧格林沁与道光帝是甥舅至亲,得到道光帝的重用,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都统。翌年,命总理行营,“出入禁闱,最被恩眷”,成为道光帝最为信任的皇亲国戚。道光帝临死时,他是“顾命大臣”之一,可见其地位的显要。咸丰帝继位后,因僧格林沁和咸丰帝属表兄弟关系,又得到咸丰帝的宠信,一直让他掌握着清朝精锐部队的军权,  相似文献   

4.
(一)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4月25日,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伐时病逝于谷塘原(今河南邓县东南)。临终遗诏以咸阳王禧(太尉)、北海王详(司空)、王肃(尚书令)、广阳王嘉(左仆射)、任城王澄(右仆射)、宋弁(吏部尚书)六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太子恪称帝执政。孝文帝为什么要安排顾命大臣,并且是六辅呢?从北魏历史上看,曾有六辅和四辅之设,孝文帝设六辅当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明元帝末年(公元423年4月),“命世祖(即太子焘)为国副主,居正殿临朝”,以长孙嵩、奚斤、安同为左辅,“坐东廂西面西”;崔浩、穆观、丘堆为右弼,“坐西廂东面”,共决国策。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正月,“皇太子始总百揆”,“命侍中·中书监穆寿、司徙崔浩、侍中张黎、  相似文献   

5.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写的一篇游记。王安石生于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一○二一年),卒于宋哲宗元佑元年(公元一○八六年)。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出身中下层官僚地主家庭,少年随父宦游,立志报国,自比夏禹的大臣稷和契(“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一○四二年),考中进士,出任地方官达十七年之久。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北宋王朝的  相似文献   

6.
从驻藏大臣的设置看清朝前期对西藏的施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对西藏的统治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 )顺治、康熙时“政教分立”的间接管辖时期 ;(二 )康熙末年开始向西藏派遣官员至雍正五年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由间接管辖过渡到直接管辖的时期 ;(三 )乾隆时“政教合一”的实行与各项管辖措施的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大理高氏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国,十二传至段廉义,元丰三年(公元1082年)大臣杨义贞篡轼段廉义,夺取王位,自称“广安皇帝”。后四月,鄯阐(今昆明)岳侯高智升起兵诛杀杨义贞,复立段氏。其后,段氏历二世不振,高氏掌握了大理的实权。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段氏被迫让位给高智升之子高升泰,高氏立为君王,改号“大中国”。升泰立二年寝疾,遗命还国政于段氏,段氏乃中兴。时为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延运百五十余年,史称“后理国”,高氏仍为国相,被封为“中国公”,执掌政柄,号令咸出其门,段氏仅拥虚位而已。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语敬称接尾词“一殿”的考察刘晓民语言是不断变化的。敬语既是语言现象之一,也应不断有所变化。日语敬称接尾词“一殿”附在人名、官职名等之后表示敬意。古时“一殿”附于“关白”[系古代辅佐天皇的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等地位极高的人之后使用,但在...  相似文献   

9.
《老子》通行本第一章(《道可道》章)总论世界起源,但文义简古,论老者解说不一。兹就本章文义之可异议处并其道论逻辑,略陈拙见,以求教专家学者。“道可道”“名可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首二句通行本与湖南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甲、乙本(下简称帛书本)文字基本相同。于字义有异议者唯“道名可常”四字。四字关涉道论逻辑处拟后文述及,此处讨论末道名二字。此二字论者皆以为言词文字之谓,清俞正燮更谓道特指言词,名特指文字之义。他说:  相似文献   

10.
1747年,颇罗鼐去世,其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郡王爵,总理藏务。他在位之后,反其父志,欲谋叛逆。1750年,被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诱杀,二大臣亦殉难。事隔两百余年后,国外一些鼓吹西藏独立的人突然婉惜地称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为“西藏的独立丢掉了自己的生命”,他所演出的闹剧是“民族起义”。然而,历史岂容歪曲!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上台伊始,得到清廷充分信任和各方面支持,乾隆帝谕军机大臣说: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年尚幼小,甫经袭爵,噶卜伦等务如颇罗鼐在时同心协力,黾勉办理,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谓“公职”,指的是蒙古王公贵族出任外藩盟旗体制之外的官职。清朝统治蒙古的政策制度基本定形之后,这些官职大体可分三类。一类是专属喀尔喀王公贵族兼任的库伦(蒙古)办事大臣和乌里雅苏台(蒙古)参赞大臣,及短期设立的科布多(蒙古)帮办大臣;一类是宫廷系统职司皇帝侍应、禁卫的御前大臣和侍卫处、銮仪卫职官;一类是属京营八旗系统的都统、副都统、护军统领等。后二类一般都是由常年驻京蒙古王公担任,即所谓驻京“当差”。年班晋京者中有御前行走、乾清门行走等头衔的,只是在年班期间值其“行走”的“班”。此外,在政府系统还…  相似文献   

12.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七月,苏轼坐作诗讽喻时政,遭到御史中丞李定等人弹劾,遂以“讪谤”罪被逮赴台狱,是为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由于神宗怜惜其才,加上太皇太后曹氏及有关大臣的全力营救,同年十二月底,才获释出狱,责降“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相似文献   

13.
就数首苏轼词编年提出与曾枣庄、保佳昭的不同看法 ,用大量事实考证出《永遇乐·长忆别时》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 (1 0 75 )正月 ,《浣溪沙》二首 (“倾盖相逢胜白头”、“炙手无人傍屋头”)作于熙宁七年 (1 0 74)三月 ,《南歌子》三首 (“雨暗初疑夜”、“日出西山雨”、“带酒冲山雨”)作于宋仁宗嘉八年 (1 0 63 )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 ,《双荷叶》词题中“湖州贾耘老小妓名双荷叶”之“双荷叶”乃两妓均以荷叶名之而非一妓姓双名荷叶 ,贾耘老也不可能娶双荷叶为妻。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皇产”的整理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日〕江夏由树(一)旧奉天省大地主张家的历史1905年9月,当清朝五名宪政考察出洋大臣在北京站出发之际,一个名叫吴樾的人企图炸死清朝方使节而壮烈自爆。他的一名同谋者就是本文所关注的奉天张家之子张榕。张榕本名张焕榕...  相似文献   

15.
魏源在扬州     
十九世纪初,我国出现了一批爱国思想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魏源,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魏源(1974—1857),湖南邵阳人,名远达,字默深,晚年自取法名承贯。道光二年(1822)举人。1830年与林则徐、龚自珍结宣南诗社,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他曾长期生活在扬州,一生著述颇多。  相似文献   

16.
袁宏道,湖北公安人,字中郎,号石公。他与兄宗道,弟中道,文学史上号称公安三袁。“二袁才名,在万历时几倾天下。”(《桃源县志》)袁宏道生于明隆庆二年(1568),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生只活了四十二岁。他从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即结社于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下称《行状》)但是,他正式从事文学活动,大概是举进士(1592),特别是令吴以后的事,从那时到死,总共不到二十年。在这段时间里,  相似文献   

17.
自建炎元年至绍兴八年,宋高宗和大臣们围绕初立、避敌、定居、措置、国是五大主题对驻跸何处展开争论。这些有关驻跸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回銮(川陕)派、西幸(汴京)派、南渡(江浙)派、南移(京湖)派。四派大臣皆以迁还中原、重归正朔为中兴目标,派系之间的分歧其实映射出各派大臣对如何迁还中原的思想碰撞。这种碰撞的发生,实质上是南宋对“大一统”观念进行狭隘辩解的结果。南宋正是在南移过程中开始凸显“中国”作为汉地中心的专有性和汉人身份的唯一性,将“大一统”标准由汉唐时期的“天下”重“一”转向服务自身的“中国”重“统”,这种偏执的严防华夷的思维客观上促进了金元“大一统”意识的迅速发展,缩小了南北封建化进程的差距,成为“大一统”内涵蜕变、“中华民族共同体”形式更新的关键。因此,宋高宗初期的驻跸之争是解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一块重要的历史拼图。  相似文献   

18.
陆游于一一七○年(南宋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两年后到南郑抗金前线,不久“细雨骑驴入剑门”,先后作过蜀州(今崇庆)、嘉州(今乐山)、荣州(今荣县)地方官,其间至少“四到锦城”。一一七五年(淳熙二年)后,陆游定居成都,任他的诗友、成都府路安抚使兼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的参议官,一一七八年暮春东归江南,前后在成都住过六年。这一时期,正是他“四十从戎驻南郑”,获得诗家“三昧”后,诗歌创作的高潮时期;也是他“画策虽工不见用”“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比较颓放,自号“放翁”的时期。他写了不少爱国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生活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他是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及徽宗五朝的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苏东坡自幼深得家学熏陶,博览文史,文如泉涌,加之深受西蜀文风和家乡外在文化环境的影响,早有济世之志。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年仅22岁的苏东坡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顺利登上了政治舞台,开始了他并不顺利的人生之路。入仕几十年来,他以超群的才华和崇高的人格屡受皇帝、太后及正直大臣们器重,历任制诰、侍读、翰林学士、礼部侍郎和龙图阁、端明殿学士之类的京  相似文献   

20.
1996年7月,为选拔培养跨世纪青年干部,黑龙江省漠河县委、县政府组织了一次“选青”考试。经过笔试、面试,当年刚刚30岁的原林业局资源科的刘忠新,在百余名应试人员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县第一名“状元”。后经组织部门认真考核,他被任命为漠河县河湾林场副场长。一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