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及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戴孝庆1942年春至1945年初,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的国内抗战的同时,中国曾先后派出了20多万将士奔赴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既是当时亚洲太平洋地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略需要,也是中...  相似文献   

2.
试论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中的多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所涉及的多边关系,并从政治、军事等角度阐述了这种多边关系对缅甸抗日战役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何跃  何琍 《学术探索》2001,4(1):47-50
二战后,一批经历过缅甸作战的当事人的日记、回忆录和著名史家的专著相继出版,如《史迪威文件》、《史迪威事件》、《史迪威在华使命》、《史迪威与美国在华经验》、《中国的纠葛》、《美国十字军在中国》、《中国远征军印缅抗战概述》、《蒋介石秘录》等,这些史料大量披露了中美英在缅甸战场的冲突与分歧.冲突与分歧成为国内外史学界研究这段历史的焦点,但很少述及中美英合作的积极作用.本文认为中美英在缅甸战场的合作大于冲突,是一次值得赞颂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一九四四年五月十一日至一九四五年一月二十七日,中国远征军为策应驻印远征军、盟军反攻缅甸,打通国际交通线,以获得盟国从陆路上的援助,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约二万余人,收复了腾冲、龙陵、芒市、遮放、畹町等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为抗日战争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战役中光荣献身的官兵、民工及支援战役的滇西人民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们的光辉业绩将永远为华夏子孙所敬仰! 现将战役的简要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缅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位和作用的演变苑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封闭了中国抗战接受国际援助的海上通道,使英美的军事力量连遭沉重打击,中美英三国联合开辟的中缅战场不仅是当时防止日军东突西进的坚固壁垒,也是维持中国战场物资供应的需要。中缅战场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6.
1931年日本在中国发动的"九一八"事变,是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开始。中国抗战对象——日本所具有的法西斯主义特征以及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侵略性质的认定,表明中国人民的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中国成为亚洲反法西斯主战场,有力支持了苏军对德作战和盟军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驼峰线的开辟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进一步证明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息息相关。中国坚持抗战和远征军表现出的国际合作精神,以及中华民族付出的巨大牺牲,使得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五个重要国家之一,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恰恰说明,中国抗日战争的作用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承认,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密切的中缅关系能够促进中国西部大开发、保证中国能源安全以及使中国冲破美国的亚太包围圈。但由于缅甸正在进行的政治改革、中缅能源合作分歧以及美国"重返亚洲"等因素,中缅关系开始出现了下滑。有必要以缅甸对中国的重要战略价值为切入点总结目前中缅关系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中国的应对策略。中国应该"有选择的介入"缅甸冲突,而且要在巩固原有的经济联系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缅甸社会对中国认同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偷袭了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随即美、英等国很快对日宣战,中国政府也在12月9日正式对日宣战。由于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中国政府建议成立反轴心国军事同盟。中、美、苏、英、荷等国进行多方面的磋商后,美国派布里特少将和马格鲁德准将,英国派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元帅及其驻华武官邓尼思少将于1941年12月23自在重庆召开了东亚军事联合会议。同日通过了《远东联合军事行动初步计划》。26日中、英双方还正式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二十六国在美国华盛顿又签署了对法西斯轴心国共同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遵照“计划”,“协定”与“宣言”的基本精神,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42年3月正式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历时四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抗击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日本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同阶段抗击的日本兵力虽然有所变化,但经常抗击着70%以上的日本兵力,最多时达94%,最少也在50%以上,毙伤的日军亦占大战期间日军毙伤总数的70%以上;中国抗战挫败了日本“北进”和“南进”的世界战略,拖垮了日本的战争基础,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攻作战,对打败法西斯国家集团在东方的支柱日本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战略反攻的重要之战 --滇西大反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4年5月,为减轻中美英联军在缅甸北方的压力,远征军向怒江西岸日军发起反攻,经过强渡怒江、攻克松山、推进龙陵等血战,终于取得滇西反攻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冷战时期,日、中两国都曾与缅甸保持过传统友好关系,但是1988年缅甸新军人政权上台后,两国对缅甸采取了不同政策,因而导致了后冷战时期不同的对缅关系格局。1988年以来,日本对缅甸的影响力大幅下降,在缅甸的投资和贸易额远远落后于中国,而其一贯使用的外交工具ODA也呈下降趋势,没有发挥有效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日本对缅外交受日美同盟外交、国内政治分歧等因素的制约,从而导致日本的缅甸政策定位模糊。相比之下,中国的缅甸政策目标清楚,政策执行富有延续性。在发展两国经贸关系上,中国国内各种行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导向明确,并成功利用了地缘、华商网络等有利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日本南进后,缅甸成为战略必争之地。1如年日本发动侵缅战争,对世界战争局势造成重大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从历史上看,一方面日本与英美等国在远东地区矛盾由来已久,另一方面它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它既是中日战争长期化的结果,也是欧洲战场上德军胜利的鼓舞。  相似文献   

13.
抗战后期的国民党战场在牵制、打击日军 ,并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支援、配合了国内敌后战场及英美盟军作战 ,在太平洋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 ,由于抗战后期国民党内外政策中依赖英美、保存实力和积极反共等因素的存在 ,以及国民党军队领导指挥系统、作战技术方面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和失误 ,从而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场上的空前溃败 ,使中国遭受了巨大损失 ,也埋下了国民党在大陆必然失败的种子  相似文献   

14.
新形势下,缅甸的大国平衡外交政策呈现出更加灵活、务实的特点,中国在缅甸的竞争压力随之增大,中缅关系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但是历史友谊深厚的中缅双方对彼此有着重大战略利益诉求,美西大国、印度等国对中缅关系的影响也十分有限,中缅的友好关系将能继续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随着中缅通道在中国战略物资输入中地位的日渐凸显,为维系此一运输要道,国民政府积极推动对缅官方和社会各界的交往互动,增进了双方的友好与合作。缅甸当时是英属殖民地,中缅之间的交流是在英国的掌控和认可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中国在自身面临巨大作战压力的情况下,也甚为重视印缅等国的独立运动,对这些国家争取自治或独立的斗争给予了一定的同情和支持,采取了切合不同国家实际的立场和策略,体现了大国的胸怀。印缅等国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战后发展道路上呈现出一些二十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共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段晓辉 《学术探索》2001,(Z1):39-41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的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之后一段时期中缅边贸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但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依然存在.为巩固和进一步扩大中缅边贸,应在加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制定切合中缅边贸实际的相关政策和促进发展的措施,利用好现有的条件加快双边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941年春,日军第一次占领福州.从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企图等方面分析.其原因除了封锁港口、切断水路交通补给钱之外,还用日本扩大战争的意图有关。在日军南进前,在福州地区进行摸拟登陆实战练兵和建立后方供应基地.这对日本帝国主义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称霸亚洲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行动。现具体谈谈日军发动“福州作战”.第一次占领福州的三个原因。(-)从日军占领广州前后的形结分析,日军封锁我国东南沿海港口.切断沿海水路交通补给钱.是日军占领福州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相似文献   

18.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加速了关东军的覆灭。苏联红军的这一历史功绩早已成为世人所公认。但是,人们在对其研究之时,往往忽视了作战过程中的某些失误。本文对此做一点探讨。一、协同动作中的差错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决定,是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做出的。同年4月27日,苏联第3方面军司令员亚·米·华西列斯基从白俄罗斯调往莫斯科,着手制订对日作战计划。从制订对日作战计划之时起,苏军最高统帅部就注意到参战部队的协同动作问题。经过反复论证,苏军统帅部确定对日作战的目标是,迅速全歼关东军,解放满洲和北朝鲜,使日本失去陆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使它不能继续在大陆作战,迫使它接受盟国  相似文献   

19.
“四川作战计划”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中国战场的一次重大的战略行动,它的出台与日本的世界战略尤其是对华政策的新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太平洋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和中国军民的持久抗战是日本不得不放弃“四川作战计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和缅甸壞地相接,山水相连,自古以来就有着传统的历史关系。据史籍记载,远在纪元前,两国人民就有了往来。他们通过有无互济的贸易,通过政治、文化、宗教的交流和相互影响,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缅语称中国为“德由”(意即“一个面貌”);缅甸人民昵称中国人民为“胞波”(意即“同胞兄弟”),且限定这一称呼只能是对中国人民的专称。这些都充分说明中缅两国关系的源远流长,表明两国人民友谊的淳厚、亲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