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连捷 《理论界》2008,1(4):116-117
围绕中共中央如何控制东北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为主题,陈云在参与制定东北解放战争战略方针的同时,为建立北满、南满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陈云在建设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的努力,为夺取全东北乃至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李富春先后在东北工作四年多。他对东北地区的解放和建设,对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保障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主持东北局财经委员会 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对东北地区采取了“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妄图先消灭南满革命根据地,再转兵北上,夺取全东北。他们从1月至4月,先后对南满临江地区四次侵犯。东北我军为了巩固北满保卫南满,决定实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互相支援的作战方针。我北  相似文献   

3.
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地处祖国东北边陲,以佳木斯为省会的合江省,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有着重要的军事、政治地位,是党中央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的前沿.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同时,先后派遣11万部队和2万干部迅速挺进东北.这期间,大批党的杰出干部和主力部队云集于合江地区,一时期里,合江省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城市佳木斯被誉为“东北的小延安”,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合江地区成为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后方.  相似文献   

4.
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关于东北的战略方针经历了从“独占东北”到“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转变过程。在制订和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过程中,陈云同志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的建议,推动中央关于东北战略方针的转变;首先创建北满根据地,实施中央的战略方针;统一东北全党的思想认识,实现中央战略方针在东北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进军东北,经略东北,决战东北,使东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部解放的大区,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这一辉煌的胜利.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陈云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常委之一,自始至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东北解放战争,因此,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对东北解放战争全局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出贡献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系统提出建立东北根据地思想,初创北满革命根据地;坚持南满斗争,扭转东北敌攻我守的战局;解决东北根据地的经济困难,统一东北财经.本文力求以翔实的资料再现陈云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对陈云革命生涯的研究有所裨益,并借此机会求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6.
抗战胜利后,张闻天主动要求到东北做地方工作,他曾一度担任中共合江省委书记。在合江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并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一个中心(发动群众)、三项任务(剿匪、生产、支前)”的工作部署,从1946年5月到1948年5月,就把一个政治混乱、经济凋敝、土匪猖獗、民不聊生的合江省,建设成为东北的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从而对推进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出了重要贡献。一、领导和组织册匪斗争合江位于东北边题,北面以黑龙江、东面以乌苏里江与苏联接壤,松花江横贯其中。解放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共东北内战和东北土地改革时期,位于三江平原的合江省(今黑龙江省所辖)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妇女解放思想的宣传引导下,积极投身于土地改革运动,开展大生产、支援中共领导的解放战争,进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揭开了内战时期东北地区妇女解放运动的先声,有力地推动了此间东北各省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展。探讨此间合江地区的妇女运动的影响,有利于总结历史上的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经验,为全面研究和准确评价在近现代东北地区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妇女的作用及其历史地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后,合江获得了解放,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但是刚刚获得解放的合江,人们的思想和社会秩序十分混乱.合江的广大知识分子(包括敌伪遗留下来的各界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一方面由于深受日本帝国主义14年的残害,渴望获得翻身解放,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勇敢的斗争精神,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受日伪的奴化教育和国民党反动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及其军队的认识十分模糊,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国民党政府的身上,期待着国民党给中国带来繁荣,思想上存在着较严重的盲目正统观念.长期的革命实践使中国共产党人深深懂得:“革命力量的组织和革命事业的建设,离开革命的知识分子的参加,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建设巩固合江根据地的过程中,怎样同国民党反动派争夺广大知识分子,是关系到合江根据地建设成败的大问题.我党在对合江广大知识分子的问题上,认真贯彻党的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思想改造、吸收、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参加了革命队伍,在与国民党反动派争夺知识分子方面打了一个大胜仗,使这些知识分子在建设合江根据地乃至全国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幅员辽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客观上为我党进军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在日本投降后,我党即派部队出关作战略侦察。1945年9月19日,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对党的战略方针与部署作出重大调整,确定党的新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随即从山东等地调派大批军队和干部开赴东北。11月中旬,根据国内斗争形势和苏军态度的变化以及我军进入东北后面临的新情况,刘少奇又及时地提出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方针,指导东北我军创建东、西、北满根据地,为夺取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 ,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的抗日游击区里存在过游击根据地 ,其中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就是由杨靖宇将军和他指挥的抗日军队所创建。这一根据地虽然只坚持 7年 ,但对南满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南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丧失 ,主要原因在于东北是日本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 ,敌我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仅靠其自身力量是难以取胜的  相似文献   

11.
南昌起义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在人民军队走过的战斗历程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战斗,钳制了日本关东军全面侵华进程,配合了全国抗战,在夺取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起到了巨大作用.解放战争中,抗联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为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联的艰苦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当前继续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势力大决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它进行了艰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其间,曾一度出现过严重匪患,给根据地的创建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而,清剿土匪的斗争,在当时,对于创建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东北解放区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在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决定派出大批干部和主力部队分期分批进入东北。同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据此,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  相似文献   

14.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党中央向东北派出两万余名干部,其中包括众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的优秀人才。新中国建立后,为建设东北工业基地,党中央又向东北派出大批科技文教人员,同时广泛建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设施。这两次大规模的人才派遣,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东北"人文不盛"的局面,嵌入式地使东北成为工业基地的同时,也成为科技文教都比较发达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东北的文教人才开始向关内中心地区流失,改革开放之初和90年代后,又出现两次较严重的流失现象。在这一背景下,党和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业中,必须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而制止人才大规模流失和吸引与培养新人才,是全面振兴东北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16.
土地改革运动中,对日本在我国东北的移民所侵占土地的分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土改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地区土地革命和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它改变了几千年来,特别是日伪时期的土地占有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仅使农民摆脱了贫困,而且保证了军民的供给,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南、北满"是1905年日俄两国在东北争霸所造成的代表政治空间的新名词,以往的研究均是从政治史的角度阐述二者的来龙去脉。但若从经济史的视角看经济地域控制与南、北满政治区域的变动关系,"南、北满"政治区域的演化过程实与日本控制下的大连、安东两港与俄国控制下的海参崴港的经济腹地圈的争夺过程合二为一,两位一体,在日俄争霸东北的过程中,日本逐步通过市场渗透而把其势力从南满拓展到北满,1935年最终通过"三港三线"(大连港,南满铁路;安东港,安奉铁路;清津港,吉会铁路)完全控制了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利益。此后,"南、北满"之词也逐渐淡出历史。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进军东北,经略东北,决战东北,消灭了国民党在东北的数十万精兵悍将,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这一辉煌的胜利,无疑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毛泽东主席作为指挥全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高统帅,他在酝酿、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过程中,在与国民党争夺东北的竞赛中,在决定东北战局  相似文献   

19.
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财经政策及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文瑄 《东岳论丛》2002,23(4):90-96
抗战时期 ,中共山东抗日根据地财经政策的产生、制定 ,是随着抗日战争之对敌斗争形势的发展和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而不断发展完善的 ;根据地在“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 ,“发展经济 ,保证供给”的战时经济总政策的指导下 ,适时制定了各项财政经济政策 ,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根据地财政经济体制 ,在落后的农村建立起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 ,有力地促进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基础 ,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同时 ,根据地培养了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经工作队伍 ,根据地的财经工作实践 ,也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乃至建国后全国范围内的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在抗战胜利后建立起来的。 日本投降以后,中共中央鉴于东北地区在两种中国命运、两个前途的大决战中,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于一九四五年九月中旬,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作出具体部署,派出四分之一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十三万主力部队和二万名干部,分期分批进入东北,还决定成立以彭真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加强党对东北工作的统一领导。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根据这一指示,东北局领导广大军民大力地进行了根据地的创建工作,经过艰苦的努力,在土地改革、剿匪斗争、军事斗争、政权建设、恢复经济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至一九四七年五月,在东北建成了四大块比较巩固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