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金的传记文学接受、翻译和创作到目前为止还没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实际上,巴金的觉醒和巴金文学的诞生都离不开传记文学作品的滋养,他的革命家传记是以人格为中心的英雄叙事,他的自传则是人格的成长与发展的个人叙事。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兴起的历史中,巴金的翻译和创作必将留下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学生有无健全的人格,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成长,进而关系到社会是否稳定、国家能否强盛。所以,教育应首先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科学性,并要有制度作保障。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特别关注传记文学的创作,在不同时期都写有自传,并创作了几部重要的人物传记,且对中外优秀的传记作品大加推介。在考察中国古代传记文学时,林语堂从现代个体意识出发,发现了自然人性的流露和生命愉悦的存在。在这样的发现里,他表达了对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构想:尊重人性的自然流露,在日常俗世中追求超越性,实现审美文化人格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生价值取向多元,我们的德育方法如何重思考和道德选择;当代学生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增强,我们的德育方法如何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青少年行为养成,我们的德育过程中如何建立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青少年人格的德育,我们如何内修——这就是当前系统综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口、生产力、文化、教育,构成了一个考察现代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系统。  相似文献   

5.
公民慈善意识是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是道德基于感性基础上的理性升华。青少年处于慈善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时期,慈善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养成,为全民慈善意识培育奠定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价值理念。但当前青少年慈善意识的现状和学校对青少年慈善意识教育的现状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作为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重地,学校应将慈善意识培养引入学校道德教育的课堂,并同时加强校园慈善文化建设,构建良好的慈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素质教育,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但在我国目前的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中,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对于青少年具体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非常重视,而对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有所忽视。事实上,高尚而健全的人格的养成是一切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知识和技能培养走向正确方向的切实保证。因此,如何培养、造就高尚而健全的人格,是目前青少年教育中一个应引起足够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柳潇  曹清燕  周紫薇 《理论界》2005,(11):111-112
从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过程和结构看,道德人格教育实践应改变绕开道德自我的现状。道德自我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的核心,它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发展诸要素的整合力量,也是青少年道德人格同一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青少年道德人格不健全问题越来越凸显.目前,青少年的道德人格主要存在偏执、叛逆、两面、依附、自恋等问题.要解决青少年道德人格问题,就要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合力作用,促进青少年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6,(4):232-236
我国青少年安全问题发生率很高,但受到的重视或采取的防范措施却不尽如人意。从安全习惯养成的角度入手进行干预,对消减青少年的安全风险具有实质性的意义。安全知识教育对青少年安全习惯养成的作用微乎其微,通过亲身奖惩和替代奖惩两大路径交叉使用,才能切实地使青少年习得安全行为,养成安全习惯。替代奖惩可拓宽安全习惯养成的广度,而亲身奖惩则可增加安全习惯养成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环境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平 《江西社会科学》2004,(11):175-177
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也是其人格成长的过程。青少年人格的塑造和发展要受生物遗传和社会文化环境两大方面的影响。生物遗传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和可能性,而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人格发展的现实性。社会文化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不同的文化形态决定着青少年人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学校教育本应重视青少年身心特征及其心理问题,但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学校往往重視知识的传授,忽视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加之部分教师的不良人格与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常危及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形成。如何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网络色情与青少年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色情对青少年性道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络色情的传播,使得一些青少年的性伦理观念淡薄,并导致了青少年性犯罪案件的比例不断攀升。为此,在新时期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性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青少年网络性道德教育的内容列入其中。加强青少年网络性道德教育,使其有能力自觉抵制网络色情的侵害,应该着力建设好校园网,在学校开展网络教学,进一步规范青少年网络交往,使青少年完成网络道德的品质养成和行为养成。  相似文献   

13.
魏荣 《学术界》2004,(6):191-193
青少年在成为网络社会主要成员的过程中暴露了明显的人格缺陷。我们要确立网络社会道德的主导性价值体系 ,紧扣学校教育环节 ,优化青少年的网络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4.
胡适在批判我国古代传记的缺点和吸收西方现代传记文学长处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传记文学思想。他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传记文学名称的人,从上世纪20年代初到50年代末一直都在提倡传记文学,并以创建传记文学理论和努力创作两方面的实绩奠定了其在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显著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中存在的病态心理和畸形人格已不是个别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健全的理想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现代化,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论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与家庭的伦理责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巧香 《人文杂志》2007,25(1):185-188
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道德教育,父母对孩子和社会理应承担的义务,构成了家庭伦理责任的客观基础;完善青少年道德情感体系,培育青少年的羞耻感、荣誉感、义务感、责任感等是家庭伦理责任的基本要求;为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养成创设良好的家庭道德环境是父母应然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论述中国传记文学2000多年来的悠久历史、巨大成就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传记文学作家作品。以时间为经,分五个时段,系统全面、精当而扼要地论述了中国传记文学以《史记》为代表的辉煌开端,杂传的兴起及其成就,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嬗变,现代传记文学的发展,当代传记文学的马鞍型发展。总结了中国传记文学发展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8.
学生中存在的病态心理和畸形人格已不是个别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健全的理想人格,促进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现代化,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一、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及其关系创新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心理这块土壤里闪现的思维火花。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是个体逐步走向成熟的中间阶段。随着生理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青少年在心理发展上产生了许多鲜明的特点,如: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显著提高;强烈的自我意识;社会适应性和情感不断发展等等。这些心理特点,表明青少年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要正确引导、充分交流和积极教育。青少年创造性人格和创新能力培养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1)创造性人格是基…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人格教育是现代学校发展的方向和必备的教育内容.人格并不完全是与生俱来,有些内容是可以通过教育手段来改变的.分析我国目前青少年人格状况,阐述人格教育的必要性和深远意义,同时探讨学校通过教育手段改善青少年人格现状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