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尤 《北方论丛》2007,(6):38-41
台湾女小说家在书写同性恋题材时,书写策略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一个从"有放逐悲情/无同性情欲"向"有放逐悲情/有同性情欲"转变的书写历程,这除了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有关,更关乎女作家们对同志身份和同志情欲的认可程度。朱天文和邱妙津是将放逐主题、悲情书写、同性情欲三者相结合的典型作家,她们最具代表性的同性恋作品通过描写同性恋者们的外在放逐(外部社会放逐)/内在流放(内在自我流放),控诉和批判了男权异性恋社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射雕>三部曲中的复仇母题为案例,对金庸武侠小说的民间叙事模式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解析,并试图阐明这不是传统民间叙事模式的翻版,而是在延用与发展之间孕育了金庸武侠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伪满洲国的文学书写展开了这个时代怪胎留给人们的历史遗存,这一时期独有的殖民性、奴性等政治属性更多地附加在文学作品中,民众的奴性和心灵反抗也在小说创作中交织错综着,作家们总能透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展现伪满洲国的史学观照。在《朦胧烟花巷》的结构叙事过程中,作者虞生本着史学观照的视角,将自己儿时的生活场景进行复现,再现了妓女这一底层群体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具有悲剧底色。  相似文献   

5.
纳博科夫在小说《洛丽塔》中运用了复杂的叙事策略创造出惊人的叙事效果。叙事时间的含混,将梦幻与事实、虚构与现实相交织,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叙事聚焦的杂糅,使小说成为读者狂欢的审美盛宴。  相似文献   

6.
程伟 《阴山学刊》2009,22(2):23-26
《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所采用的不同叙事方式体现了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在“十七年”和“新时期”从集体化叙事到个人化叙事的转变。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文本结构的安排、“家”意象的讲述来看这一变迁,可以窥见“十七年”到“新时期”对于农村题材现实主义小说讲述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1):86-93
莫言在《酒国》中把处在不同层次的多种文本、却又可以相互渗透和强化的叙事单位组合成一个复式结构。这是一种利用多重文本进行反复叙述主体事件的方式。这些文本虽然自成体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是它们还具有开放性、互文性的特点,正是这种特性的存在,使不同的文本之间产生了内在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叙事整体。红烧婴儿和酒的意象成为叙事过程的焦点,它将小说中的不同文本勾连在一起,从而显示出其贯穿叙事结构的功能。意象叙事还具有凝聚意义的功能,在象征的作用下,揭示出其意义的丰富蕴含。  相似文献   

8.
《东岳论丛》2018,(2):154-160
论文运用叙事语义学方法对《醒世姻缘传》的文本意义进行分析和阐释。论文从欲望、义务、知识和意图等方面考察女主人公薛素姐的行动,通过分析冲突和事件的起因和后果对人物行动和情节结构的意义进行了阐释。素姐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采取行动,打破了各种社会规范,引起了她与周围人物的冲突,结果在无意之中拆毁了自己的生存保障系统,最终导致了命运的反讽。《醒世姻缘传》通过素姐故事探讨了个人命运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密切依存关系,表达了一种清醒地看待现实的理性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杨懿斐 《齐鲁学刊》2006,(6):105-110
1974年1月在上海创刊的文学月刊《朝霞》,产生于“文革”后期极其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它的创刊和运作直接而且集中地显示了文革后期以“保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目标的主流文学叙事及其意识形态。通过样板媒体《朝霞》不仅可以透视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叙事策略,而且也有助于把握文革时期极左文艺思潮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的《纵囚论》作为史论性质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揭露唐太宗贞观六年的纵囚之事来阐发暗含在政治权术下的虚假和伪善。欧阳修认为唐太宗以所谓的信义释放死囚,既不符合法律惩治死刑犯的程序正义,也违背了大众逻辑下的常规情理,只不过是一种帝王德政形象的塑造和宣示。从唐人的集体性赞颂到宋人而后的群体性批判,欧阳修的指摘在其中的转捩,无疑开启了宋人法律文化思潮的萌蘖。然而,欧阳修的论断只是触及了政治权术表层的意涵,却没有对唐太宗纵囚的缘由根柢进行本质性揭示。实际上,从汉晋至隋唐,历史文本接续中皆存有类似的纵囚事例,这就不能以单向维度的判辨来归因于帝王权力图式影响下的历史书写。唐太宗施展特赦的举措,固然既有帝王德政思维下追求“内圣外王”理想人格的需求,也有蕴含在教化和资治功用下的信义取向。不过,在省思传统政治行为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忘却政治正确与事实真相之间的变换。缕析《纵囚论》,不仅有助于思索自西汉法律儒家化以来的士大夫伦理文化,而且可以藉以追寻探讨经过唐宋变革后的法律文化路径嬗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代表作<宠儿>揭示了奴隶制的邪恶及其无穷胎害.这部长篇小说的叙事特色为多视角内聚焦,其言语策略为隐喻、口语化和比喻字面化.本文以陌生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其叙事视角和言语策略,揭示其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文学乃至当代文学的发展潮流中,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呈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约瑟夫·海勒受哲学、语言学、自然科学、文学潮流和社会后现代性的影响,引进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在小说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中体现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确定性特征。黑色幽默的叙事策略与幽默的叙事策略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从主题到情节,海勒以语言逻辑上的悖论和语言实验以及话语游戏作为该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在解构"逻各斯中心"的同时,将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不确定性发展到极致,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形成了重要影响,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丽 《理论界》2006,9(12):186-187
《红楼梦》中人物形象众多,描写手法纷繁,“背面敷粉,注此写彼”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叙述手法之一,也是作者在创作中使用的一种叙事策略。作品刻画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宝、黛、钗与丫鬟袭、晴以及王夫人薛姨妈等人,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这种描写手法。使用这种叙述手法的效果与影响力,比正面描写更胜一筹,人物性格更其突出,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世纪现实主义小说中,苦难叙事是其最主要的一个面向。曹征路的《那儿》与楚荷的《苦楝树》,都以当代工人的苦难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但是它们的写作主题和叙事策略却有较大的不同,呈现出较为多元的倾向。面对苦难,《那儿》重在揭示底层苦难之源,以突显主人公英雄般的抗争精神;《苦楝树》则看重苦难自身,意在表现底层所遭遇的苦难程度。在提出解决苦难的办法时,《那儿》从正面引入中国"左翼精神",并在揭示主人公的精神困境中,提出了历史资源如何在当代实现的问题;《苦楝树》则从侧面追忆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氛围,在肯定彼时日常伦理的同时,为苦难叙事提供多元视角。在小说的叙事策略中,《那儿》采用限制视角叙事,并经由不可靠叙事向可靠叙事的转变,让叙事兼有了复调的意味;《苦楝树》则在全知叙事中借用人物视角,通篇采用可靠叙事的做法,使叙事充满了审美的张力。《那儿》与《苦楝树》同中有异的现象,是当代苦难叙事特征的主要反映,也是新世纪现实主义小说深化探索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少年派》的电影文本分析,我们发现,《少年派》的电影语言并不单纯与“漂流”或者“成长”有关,更内在的是多重叙事之间的往复穿梭.影片最终将“真实”与“真相”完美地缝合在了一起,既完成了视觉体验意义上的一次光影历险,又成为将“故事”转译为“奇观”的一次成功催眠.  相似文献   

16.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15-122
叙述时间是贯穿小说创造悬疑与冲突的重要元素,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对应性,叙事过程长短与发生时间的长度不协调性以及故事或某间段时间的重复性纳入探讨范畴,旨在证实这些非线性多元化的叙事更替隐性地烘托内容叙述,增加了文本的张力,多维地展现了作品主旨。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运用时间策略充实《在乡下》的逃离主题,即灵活的倒叙方式使得历史与当下、南方与北方激烈的碰撞,张弛的叙事节奏彰显了人物的内心所向,而层层递进的重复则串联了主人公山姆觉醒的全过程。反转跃动的叙事时间策略向读者展现了表层故事之下的暗潮涌动,这使得中心表达更有指向性和层次感,作品也更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1979年发表《鬼作家》到2007年出版《退场的鬼魂》,菲利普·罗斯的叙事技巧既有承袭也有嬗变:虽然在叙事视角上都采用回溯的第一人称"内聚焦",但视角与声音的相异或一致凸显叙事的稚嫩或成熟;虽然在叙事结构上都采用框架式,但叙述时间与故事时间却有简单和复杂之别;虽然在叙事策略上都采用虚实相间的后现代小说艺术手法,但就叙述者与作者、叙述本身、叙述文本中主人公的真实性与虚构性界线而言,《退场的鬼魂》比《鬼作家》的叙述更复杂、更娴熟.从视角、结构、策略三个维度看,《退场的鬼魂》承袭前作叙事主体、文本语境与叙事风格,含而不露地生成兼具文本间性的独异性,其充满叙事性想象的小说文本为"祖克曼系列小说"画上完美的句点,可视为菲利普·罗斯"祖克曼系列"叙事艺术技巧上的扛鼎之作.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7,(5):147-153
图像叙事已成为当前文化的一种基本表述方式。封面和插图作为文学期刊图像叙事的主要表意符码,能与作品形成互文关系,在为读者提供空间化视角的同时,还能便于读者进一步理解和接受文学作品。在特定的政治文化语境中,诗歌刊物更是通过封面和插图,将编辑意图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契合,这既能拓展诗意空间,又能扩大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远山先生新著《庄子奥义》,在2007年本刊连载之后,由江苏文艺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 《庄子奥义》首发式暨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赵一凡、余世存、徐晋如、单正平等学者。周实、陈村、韩少功、叶兆言、毕飞宇、伍立杨、李更、黄孝阳等作家,出席首发式和研讨会。吴思、李劫、张桂华等学者因故未能出席,做了书面发言。《新京报》《中国青且报》《中华读书报》《海南日报》天涯网站等媒体.特派记者到场采访。与会人士和各家媒体,对《庄子奥义》均给予高度评价。本刊获准独家刊出评论专辑。 张远山先生为此专辑特撰之文《超越时空的蝴蝶梦》也一并刊出。  相似文献   

20.
晚清民初,我国传媒业发展出现了从单纯的政治鼓动向文艺性、趣味性、娱乐性转变的倾向.文学格局在新的生存处境下也发生了变化,文学与大众传媒相结合,开始成为具有经济性质的大众娱乐产品.为娱乐读者、扩大报纸销售量而诞生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不仅让娱乐文学在现代大众传播格局中占据了独立席位,它也标志着媒介文化消费品不再仅仅是个人的自由即兴创作,媒介文化产品的生产开始进入规范化、工业化的文化产业运作轨道,并由此形成了鸳鸯蝴蝶派文学和现代传媒的特殊文化关系和消费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