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宁 《新天地》2011,(11):37
很少和父母谈及自己每日都在敲打的文字。偶尔回家小住,也是在电脑前熬夜忙碌不休。母亲总是坚持陪我到凌晨才肯睡去,我听着客厅里电视的声音几乎小到没有,去洗手间的时候瞥一眼母亲,已经迷迷糊糊地在打着瞌睡,我轻声唤她,她会吓上一跳,而后又揉揉眼睛,看一眼电视屏幕,说:"这两个男人女人怎么还没吵完架呢。"我几乎是强迫她,要她去睡觉,她拗不过,只好躺在床上假寐。却时不时地眯眼看一下时间,  相似文献   

2.
老局长的母亲永远走了,她只看到今冬满天雪花飞舞,却没等到来春遍地桃花盛开。我很少见到人与自然同哀:田野里,一片白;院子里,一片白。因为风雪太大,我们敬献的折叠式花圈,实在无法打开。无可奈何下,只好向老人鞠了三个躬,默默地祝福她旅途愉快。为一位老人送行@马维  相似文献   

3.
田可 《社区》2005,(11):52-52
古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我想这主要是指人在弥留之际说的话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真实的思想。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弥留之际的话语都曾令我们这些生者感动过。几年前,我在国外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当义工时,曾经帮助过住在该院的一位96岁高龄的老人。据说老人年轻时是位教师,长得很漂亮。由于她的亲人都去世了,所以5年前,她住进了这所医院。我每次来这里服务,她总是微笑地感谢我为她做的每一件事。甚至我从床边上扶她站了起来,她都会非常感谢。有一天,我到医院去看望她。护理人员告诉我,她已处在弥留之际。我立刻赶了过去,但她已…  相似文献   

4.
灵丹妙药     
姚剑 《老友》2011,(5):40-40
父母年龄大了,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了,而我们兄妹三人却都在城里安了家,父母固守着乡下的几间旧房子,说啥也不愿进城来。我们兄妹三人拗不过父母,只好平时多汇点钱回去,叫两位老人多注意保养身体。但从去年开始,母亲就开始不断地给我们打电话。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我曾去平顺西沟采访过申纪兰老人。对于申纪兰最初的印象是来自我的母亲。大约是二十几年前了,我去宾馆看望来参加省妇联会议的母亲。我一到那里,她便用兴奋的声调跟我说:"今天可算是见着申纪兰了。"当时,我的反应比较平淡,不能理解母亲的"兴奋"。直到几年前,因为要对申纪兰老人作一次专访,在去平顺之前,我便将她的全部资料调了出来,这一看,敬意油然而生: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她参加过世界妇女大会,受到了  相似文献   

6.
《可乐》2006,(8)
那是一个忙碌的早晨,大约8点半钟,来了一位老人,年龄80岁靠上,他是来拆拇指上的伤口缝合线的。他急切地说,他9点钟有一个重要的约会,希望我能优先给他安排。我请老人坐下,看了看他的病例卡,按惯例,老人应该去找另外一位大夫给他拆线,但至少得等一个小时。出于对老人的尊重,而且正好我有一点空当,我便决定为老人拆线。治疗中,我和老人聊了几句,问他是否已经和为他拆线的大夫约定了时间,老人说没有,他知道那位大夫9点半以后才上班的。我好奇地问道,那你还来这么早干什么?老人不好意思地笑了,说他必须9点钟到康复室和妻子共进早餐。这一定是一对恩爱老夫妻,我心里猜想,话题便转到老人妻子的健康上。老人告诉我,她的妻子已经住在康复室相当长一段时间了,她患了老年痴呆症。我随口问道,如果你去迟了,她是否会生气。老人说,那倒不会,至少在5年前,她就已经不知道我是谁了。我非常惊讶,问道:"5年前就已经不认识你了?你还每天坚持来和她一起吃早餐,甚至还不愿意迟到一分钟?"  相似文献   

7.
等待     
由部队转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探望父母的机会很少。母亲80岁那年,我调回到原籍县城,让母亲到城里住,她不肯,所以只好每周六下午下班后骑车回家探望,并在星期天安排好母亲下周的生活用品,实实在在地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困难。从此,每到星期六下午五六点钟,母亲总要拄着拐  相似文献   

8.
郑雁 《新天地》2011,(9):35
一个叫孔婕的姑娘在和我聊天时,向我述说了她最近遇到的烦恼事。她说:"我妈退休以后,一开始是照料我姥姥、姥爷的生活。妈妈每天到姥姥家去,早晨去,晚上回,像上班一样坚持了数年。姥爷去世后,姥姥也于前年去世。两位老人去世以后,本来父母可以享受愉快的老年生活了,父亲已经作好了和母亲一起旅游的计划。岂料,我妈对我爸的建议一点儿兴趣也没有,而且马  相似文献   

9.
改嫁     
我8岁上没有了父亲,第二年母亲执意要改嫁,她向男方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必须带上我。然而我认为母亲再嫁人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死活不肯跟母亲到继父家中。母亲没有法子,只好含泪把我托付给我的二叔二婶,自己一人到了继父家中。母亲改嫁后,常回来给我送新衣服和好吃的东西,可我不但不穿不吃,而且一见到母亲回来就躲起来不肯见她。二叔二婶家并不富裕,可供我上学读书却不遗余力,我很顺利地考进了大学。大学三年级时,我回家探亲,二叔告诉我:你母亲中风瘫在了床上,你得去看看。二叔往常没少催我去看母亲,总是说她有病,这回没准又是在哄我。我很冷漠…  相似文献   

10.
偶遇     
晓蓉 《社区》2005,(11):57-57
我随着人流走在江北车站的列车通道里,一辆开往两路口方向的列车便在月台上站稳。我正准备迈下高高的台阶去赶车,却被一直走在我前面的母子俩挡住了去路。那个中年人猫下腰,背起老母亲,一阶一阶往下走着。我只好绕过他们,越阶而下,赶到列车前时,车门却关上了。我扫兴地转过身,列车在我身后疾驰而过。那位老人还在中年人的背上,老人温存地微笑着,笑容里似乎还含着羞涩,她轻轻地拍着儿子的肩头,意思是让儿子把自己放下来。儿子喘息着退到石柱前,两条手臂伸向身后,把握着母亲的身体,让母亲从自己的背上滑下来。老人贴着石柱从儿子背上滑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老丁: 您好! 我母亲是纺织印染厂的退休女工,今年51岁。本来她是个性格十分开朗的人,可是自打退休后,她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整日腰酸背困,心慌起来坐卧不宁,头痛起来直发脾气,性格也不像以前好了,人也老了许多。我们做儿女的怀疑母亲得了什么病,便陪她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结果除了血脂高,血压有点不正常外,什么病也没查出来。可母亲就是自我感觉不好,我们只好再度陪她去医院求治。医生查了半天,还是什么病也没查出来,说她是更年期综合症,让她服用“更年康”。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都说,与所爱的人说再见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刻。然而,在目睹我的好友谢莉尔陪伴她母亲从生到死的半年之后,我想人最痛苦的时刻莫过于跟亲爱的人永别的那些牵肠挂肚的日日夜夜。谢莉尔频繁地到医院暗她的母亲。每次去医院她都要用去两个小时,随后再和母亲呆上一整个下午。她俩一起祷告,彼此安慰,回忆过去的美好日子。  相似文献   

13.
刘明 《老友》2021,(2):50-50
我的母亲90多岁,由我兄弟四人轮流供养,一年之中,每人供养三个月。我离母亲较远,以前都是请人照顾她。去年因为请不到人了,我只好自己回去服侍她老人家。春节一过,我和老伴回到了老家。老伴不是我的原配,她和我在一起生活还不到一年,也没见过母亲,我私下里想,这次她会怎样对待母亲呢?  相似文献   

14.
坚强的母亲     
湘香 《社区》2007,(15)
母亲到我的单位来,问我是否需要些什么,我才想起好久没有去看她老人家了。自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不固定地住在我家或哥哥家,尽管我们都还算孝  相似文献   

15.
闻名吕梁的汉高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圪针湾,村里有一位年近八旬的女共产党员。就是这位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老人的名字叫秦拖则,在她还不到10岁时,父亲就身患重病去世了。全家的生活难乎维继。无奈,母亲只好把秦拖则送到邻村圪针湾当了童养媳。13年后,再嫁的母亲也去世了。当时,她的继父心想:"我是个继父,这个前家女儿能孝敬我吗?  相似文献   

16.
导演生活     
那年暑假,母亲将我和妹妹关在家。我们没一个玩具,家如囚笼。我只好和妹妹打架,打得妹妹大哭。母亲摘菜回来,不看妹妹脸上的泪痕,放下竹篮,说:"瞧我给你们带来什么。"我们快乐地扑过去,母亲拿出辣椒和茄子。口母亲说:"我们能不能把它们变一变呢?"她让我们从篮子里找出两粒黑豆,从篱笆上折下几根红荆条,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春天,我因病住院。退休在家的母亲自告奋勇去医院陪侍我。当时,正值母亲关节炎病发作,为了不让我担心,她却说:“腿一点也不疼,早好了。”还把“人老了,腿脚也老了”挂在嘴边,让我放心。同屋两病友,一个长我10岁,一个略小我几岁。比我年长的病友,一直由女儿陪侍,1周后,就以能自理为由,让女儿回家了。她对我们说,女儿自谋职业,家庭困难,不能再耽误她了。比我小的病友,虽由姐姐陪侍,但她七十多岁的母亲,却隔一天坐公交车来医院看她一次,且总是坐在床头,唠叨几句“以后改改倔脾气,多注意身体……”关爱之情,溢于言表。不同的表达方式,道出的都是无价的亲情!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我的母亲因患脑溢血,瘫痪卧床,我的父亲也于同年患胃癌,做了胃切除手术。两位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急需有人陪侍。经人介绍,从本市农村请来一位大姐,名叫尚小蜜,我们都叫她“小蜜姐”。小蜜姐在我家一干就是8个年头,她陪侍老人似亲生父母,处处都显示了她吃苦能干、善良憨厚的本性。在200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对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得无微不至,博得亲朋夸奖,邻里赞扬。她的动人故事不胜枚举,这里只能回忆几个感人肺腑的片段。她在我家是个好管家,除照顾好病人外,还要做家务活,如:四季更衣、拆洗缝补,打扫卫生、来人接待、节日团聚,她都安排得…  相似文献   

19.
所谓主动养生,就是主动开展科学的养生活动。我的母亲今年82岁,身体非常健康,被人称为"健康老人"。她的健康秘诀来自于"主动养生",她常说,学会养生,不但自己少受病灾的折磨,而且也不会给儿女增添麻烦。主动爬楼梯。近年来,我们所在的城市大搞旧城改建,我家因搬迁住在6楼。以前,母亲患有静脉曲张和冠心病,爬楼时腿疼,气喘吁吁。可当时租房非常紧张,根本找不到平房。在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每天爬楼。半年之后,她意外地发现自己腿疼减轻了,气也不喘了。尝到爬楼的甜头后,母亲就更愿意爬楼了,并坚持自觉爬楼。  相似文献   

20.
好人吴振兰     
父亲现年85岁,母亲病故。父亲一人离休在家,我们均无暇顾及,只好找一女佣来家照料。 去年11月经人介绍在翼城县下韩村找到吴振兰。经过近一年的共同生活,我们深深体会到吴振兰真是一位难得的好人。 自从振兰来家,家里的面貌焕然一新。尽管还是几间老房、一座四合院,但振兰把里里外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