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逻辑的本性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后现代主义者反实在论、反基础主义"给予"的根据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本文试图围绕这些问题,通过对形而上学和逻辑的本性及其相互关系的简要历史回顾,特别是通过对一种对后现代主义有着深远影响的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形而上学观的探讨、评价,来加深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阐述了莱布尼兹的逻辑哲学思想,分析了他的逻辑学对他的形而上学的意义,指出了泛逻辑主义解释的局限,探讨了他的概念理论、定义理论和命题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逻辑哲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模态性质命题:模态A、模态E、模态I、模态O命题间的5个逻辑方阵,以及将模态单称命题:模态单称肯定命题(a)和模态单程否定命题(e)引入模态性质命题逻辑方阵,能够有效地涵盖模态性质命题推理的56个有效式,以及关于模态单称命题与模态A、模态E、模态I、模态O命题之间推理的48个有效式,从而有利于用传统逻辑的方法掌握繁多的模态性质命题问的关系及推理。  相似文献   

4.
关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一个逻辑分析的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关系命题的两个关系者词被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约束时,即所有事物与有些事物有某关系或有些事物与所有事物有某关系,如何正确表达和理解这类命题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逻辑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一阶逻辑工具及其解释的方法,分析该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揭示不同量词在关系命题中位置变化的规律,对关系命题相应的普效式、可满足式给出严格的证明,从而提供一个逻辑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5.
由柏拉图奠基到黑格尔集大成的西方传统哲学在 2 0世纪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被指责为应被拒斥的“传统形而上学”。 2 0世纪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主要是从科学主义的角度来进行的。科学主义的反形而上学运动以逻辑实证主义为代表 ,它将形而上学把握为任何超出经验科学的理论思辨。本文重点对逻辑实证主义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因、方式和结果做了较详细的分析 ,以阐明其理论得失。  相似文献   

6.
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实证主义哲学体系反形而上学的历史使命,认为哲学问题只涉及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一个命题或理论的意义在于对一个适当的可观察语句进行事实检验。笔者试图在逻辑经验主义和法学研究方法之间勾勒出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发掘出逻辑经验主义遗产中可能蕴含的对法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当关系命题的两个关系者词被全称和存在两个量词约束时,即所有事物与有些事物有某关系或有些事物与所有事物有某关系,如何正确表达和理解这类命题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现代逻辑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运用一阶逻辑工具及其解释的方法,分析该类命题的语形和语义,揭示不同量词在关系命题中位置变化的规律,对关系命题相应的普效式、可满足式给出严格的证明,从而提供一个逻辑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8.
许多传统(普通)逻辑的教材对不相容选言命题定义的表述存在着一些问题,使人们在用真值表对不相容选言命题进行判定时并没有了解其潜在的局限性。再加上人们忽略了不相容选言命题联结词是一个二元关系联结词这种性质以及在构造真值表时错误地省略其步骤,从而导致认为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未能反映其逻辑特征。事实上,不相容选言命题的真值表如实地反映了其逻辑特征。  相似文献   

9.
"形而上学"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不同境遇是它们各自运用新的不同方法以图超越传统思辨方法的结果.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运用经验的逻辑分析方法拒斥传统的"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实践的辩证逻辑方法却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内容作了更进一步的解析.这使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比较对现代西方哲学有重大影响的两大哲学派别即逻辑实证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方法,是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不同走向的重要一环,并将给哲学的未来发展提供许多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逻辑实证主义把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的信条推向了极端,他们从语言的意义理论入手,把传统哲学研究的问题统统归入不可用经验证实的、无意义的形而上学加以拒斥,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科学语言的逻辑分析与语义分析.从总体上和根本上来看,逻辑实证主义"反形而上学"是不成功的.但是也应看到,他们也留下了值得我们珍视的、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11.
普通逻辑的科学本性及其功能,都是建立在以"三同一"为条件的思维确定性这个基点上的.辩证法作为关于客观世界联系和发展的科学,它要以普通逻辑为基础,没有确定性就谈不上确定性与灵活性的统一;离开确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确定性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与普通逻辑、辩证法是对立的,普通逻辑与辩证法是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2.
潘梓年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今年诞辰100周年。他一生崇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对哲学研宪作出贡献,而且对逻辑研究作出贡献。一、提出扬弃性的逻辑研究原则。潘梓年在他1937年出版的《逻辑与逻辑学》一书中,把逻辑分成方法论(逻辑学)与技术论(逻辑术)两部分,着重论述了辩证法与传统形式逻辑的关系,提出传统彤式逻辑中的一些内容反映出哲学上的形而上学的世界观,应当用辩证法予以扬弃。他从这一研究原则出发,把传统形式逻辑推论法中的概念、命题、演绎三段论和密尔归纳5法以及统计与概  相似文献   

13.
建立模型是对认知表达式进行逻辑语义分析的前提,可能世界语义学为此提供了有效工具。但是逻辑全能悖论说明认知世界不同于逻辑可能世界,为描述其逻辑特征我们需要“瓮”模型。此外对认知命题来说,名称—对象关系总是相对于认知主体而定,因此在对其逻辑分析中涉及到量词的信息独立等问题。这些都说明,我们对认知逻辑进行语义学和语形学方面的研究时,不能完全运用形式化和公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传统逻辑的公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逻辑的公理不是传统逻辑的三段论的公理,也不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还不是亚里士多德系统中第一格的两个全称式。传统逻辑的公理应具有自明性、不矛盾性和独立性。“并非p”、“p并且q”、“p或者q”、“如果p则q”、“当且仅当p才q”这5个基本命题形式是作为经典逻辑理论出发点的命题形式。它们之所以具有公理的性质,是因为人们在长期的经验中没有发现以它为前提衍生出假结论的事例。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修订的2003年6月第一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数学》第一册在第一章中加进了"简易逻辑"内容(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这对于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思维技巧无疑有巨大帮助。但编者混淆了逻辑中简单命题中性质命题的"否定命题"和复合命题中"负命题"两个概念,出现了些微逻辑错误。瑕不掩瑜,笔者愿帮助拭去这"明星上落下的微尘"。  相似文献   

16.
杜威对命题进行了独特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包括制定了特有的命题分类体系,阐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对传统三段论进行了工具主义的阐释,同时对于命题的构成即词项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杜威的命题理论为理解逻辑的起源、基础和应用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7.
台刊《哲学与文化》杂志第26卷第12期刊载作者的文章,围绕拒斥与建构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学主题,揭示以维也纳学派哲学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的内在矛盾。人们向来以为维也纳学派拒斥形而上学最为有力,作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文章首先梳理西方哲学史上建构与拒斥形而上学的演进源流,说明形而上学的共同特征,并以此重新检视维也纳学派哲学;然后着重分析该学派在拒斥形而上学的同时又隐蔽地建构形而上学的哲学悖论,指出该学派的哲学立意和学科定位有唯科学主义倾向,逻辑实证方法严重依赖非经验的先验预设,统一科学的努力是在追求终极的知识体…  相似文献   

18.
传统逻辑中对对当关系的讨论是针对主项存在的命题而言的 ,对主项不存在的命题就认为不存在对当关系或不存在某些对当关系 ,而不加以讨论。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不符合逻辑学的形式化、规律化实质 ;就形式逻辑而言 ,主项不存在的命题之间同样存在对当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育无用这一命题由来已久,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一命题都有相应的表现,带有很大的欺骗性,遮蔽着大学教育的功能价值。值得警惕的是,在大学教育的历史上,每一次大学教育无用论猖獗的时候,大学都面临着某种程度的危机或衰退。从理论上探究这一古老而虚假的教育命题,可以发现它既违反了逻辑的充足理由律,也违反了逻辑思维的同一律,同时还在逻辑前提中对论域未作区分,存在着论域模糊性的问题。在实践中否定这一命题,消除其不良影响,既有必要性又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论语言形而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采是第一个对欧洲传统形而上学展开全面批判的哲学家。在批判中,他步步深挖形而上学的根源,揭露了语言对于传统哲学思维的支配力量和语言在欧洲形而上学形成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是用逻辑虚构出来的道德化本体,而逻辑又是语法造就的,其最典型的表现是主谓结构造就了因果范畴。因此,传统形而上学在本质上是对主语的信仰,是一种语言形而上学。他进而提出一个假说:语言预先决定了哲学的发展,哲学家所属的语言谱系或类型预先决定了他的世界观类型。他把语言问题作为一个重大哲学问题提了出来,预示了现代西方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