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城镇反贫困的思想是邓小平“富国富民”经济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城镇反贫困思想 ,在宏观运作上 ,有一个突出特点 ,就是三位一体 ,侧面突破。所谓“三位一体” ,就是从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国企改革三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布局。所谓“侧面突破” ,就是在推进城镇反贫困 ,选择国企改革的策略时 ,应坚持先进行非国有经济的改革 ,后进行国有经济的改革 ,从外向内侧面突破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30余年国企改革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梳理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迄今为止我国国有企业主要经历了两轮大的改革的观点.第一轮从1978年开始到1989年,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效益为导向的改革;第二轮改革是1992年由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起的,这一轮改革的特点是以产权为导向的改革.在对国有企业改革方向进行思考后,提出了未来第三轮国企改革构想:加速国有资本从生产领域向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国有股份从控股向参股转移;国企发展战略从传统产业向高科技领域转移;国资管理从综合管理向分类管理转移.  相似文献   

3.
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国企改革进入了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新阶段 ,它确立了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就意味着中国企业体制是在向着世界上公认的最理想、最高效的制度迈进。近年来 ,中国经济在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美国 9·11事件冲击以及国际经济贸易增速趋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之后 ,仍能保持快速健康的发展势头 ,国有经济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对于辽宁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 ,面对加入世贸的挑战 ,面对新的经济腾飞时期 ,国企改革更有其特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方向、战略方针和推进途径,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取得了新的突破,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下岗,本是军事术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近年又成了社会用语,标示了一些职工身临歇业、减员及失业的问题。时至1997年,下岗,与邓小平、香港回归、国企改革等一道,成了中国“十大流行语”。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对我国的国企改革进行深入分析.文章阐述了有关国企改革认识的一些误区,分析国企改革的核心问题乃公司治理,并结合党的十六和全国十届人大的精神,提出了改善国企公司治理的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选配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已成为国企改革至关重要的一道关口。试图通过对目前国有企业领导班子选配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剖析 ,并建设性地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以待解决好国企改革中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基本顺利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民营化.本文对英国国有企业民营化的主要经验、改革顺利推行的社会原因以及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从英国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中,找出一些对中国国企改革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企改革中的企业文化重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文化的重塑是国企改革成功的基石,本文对国企改革中企业文化重塑的重要性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重塑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重塑过程中相关的需求识别、行政指导、制度和培训等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国企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国企改革不仅要解决政企关系、产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等问题,此外,对国有资产行业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资源行业配置也是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企活力及其在国民经济中主导作用的战略性措举。本文第一部分分析了国企的行业布局情况及其问题,第二部分对国企的行业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对策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进行战略调整,实现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本文从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的多元性出发,认为竞争性国有企业应该对员工进行经济补偿,然后由经营者和员工整体承接国有股权,重构治理结构,以有效推动国企改革,实现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企业的产权结构分为外部产权关系与内部权利结构,从企业制度的演进中可以明白企业产权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的国企改革必须首先进行产权改革,廊清其内外部关系,国企改革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改革和国企改革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通过论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公共财政收入和支出制度对国企改革的巨大促进作用,阐明了规范、完善的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对国企改革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产权的论述很多。针对中国国企改革,引入产权的稳定性概念,将其与产权的流动性进行辩证分析,可以从中构思国企改革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国企改革二十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四个阶段对国企改革二十年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回顾和评析。认为二十年国企改革遵循一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之路 ,是十分稳妥的。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曾出现利改税的原则性失误 ,对承包制的过渡性缺乏认识而实施过长使国企陷入困境 ,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产权安排错位 ,致使国企改革至今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本文从二十年改革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 :要使国企改革取得真正突破 ,必须按国有经济的性质和特点 ,科学合理地和规范地确定国有资产授权出资者和企业承担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并赋予企业职工与国有资产相联系的权利和承担相应责任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产权结构分为外部产权关系与内部权利结构,从企业制度的演进中可以了解企业产权结构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国的国企改革必须首先进行产权改革,廓清其内、外部关系,这样国企改革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企改革出现了新的机遇和更为严竣的挑战.我国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企业的兴衰主要看国有企业,因此政府行为的正确定位则事关国企改革的生死成败.本文通过对锦州万得工业集团资产重组历程进行分析,说明政府在企业改革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并对政府行为的正确定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 ,国企改革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是一直没有取得整体的突破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指导思想上囿于力图搞好每一个国有企业的思想束缚。国企改革思路必须有重大转变 ,按照“有进有退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 ,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 ,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通过多种形式 ,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产权明晰私有化论”、"产权明晰决定论”以及"产权明晰不对称论”三种观点的辨析,认为产权明晰不是搞私有化,不是国企改革成功唯一决定因素,用充分竞争取代产权明晰不是国企改革的根本出路.应当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跳出国企自身的框架范围去探讨国企产权制度改革和国企改革的思路,国企改革思路应是多元的、综合性的.  相似文献   

20.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与国有资产流失存在耦合性。国企改革不同阶段表现出国有资产治理不同层面的缺陷,3类国有资产流失行为因此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特点。起步阶段和过渡阶段以投资流失型为主,攻坚阶段以管理流失型为主,规范阶段以交易流失型为主,在调整阶段,国有资产流失的行为有很大收敛,数量减少,但国企改革在这阶段也渐趋中止。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国企改革新时期,应以过往改革与风险的耦合性对未来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进行预评估。在资产流转前,须建立大宗国有资产转让公示制度;在资产流转过程中,须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权力的责任机关与具体职责;在资产流转完成后,须以公益诉讼制度实现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司法审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