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9,(11):36-37
我是一只老鼠 有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老鼠,在医生的帮助下。总算调整过来了。出院那天,他刚走到门口,突然有一只猫出现在他面前.令他目瞪口呆。 医生说,你现在你已经好了,为什么还这样? 这人说:我是知道我不是老鼠了,可猫知道吗?  相似文献   

2.
钱永广 《社区》2009,(23):62-62
父亲的病熬了6年,医生说,这一次真的没有治疗价值了。我的心黯淡到了极点。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存续45年的英文版《博医会报》的中文版计划始终未曾实现。创办中文医刊是外国传教士为探索西医知识中文化而迈出的关键一步,其过程举步维艰,最终失败。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制于西方医生在传播西医知识上的保留意识,另一方面又遭遇华人西医突然崛起和华人主持的医刊大量面世,西方医生在华的学术空间受到挤压,最终丧失学术话语权。《博医会报》中文版从筹建至最终流产凸现了西方医生对科学知识传播中文化的认知局限,以及中外医生间的语言转换与权力格局演化。  相似文献   

4.
斗鲨     
《阅读与作文》2007,(3):26-31
约翰·佩里医生断定时间不早了,该回家了。这是令人满意的一天——只身自在的日子,多年来第一次有这样的一天。  相似文献   

5.
啄木鸟医生 你能用简洁的文字把一本书、一篇文章、一部影视介绍给别人吗?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故事梗概。写梗概,这可是我们要经常用到的方法哟!怎样写好梗概呢?请看一位同学写的《开国大典》梗概——  相似文献   

6.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9,(9):44-45
一个男人问医生:“大夫,我妻子嗓子说不出话。我应该做些什么才能帮助她?”  相似文献   

7.
袁大令 《人生与伴侣》2007,(2):M0003-M0003
上个月我生病了,医生嘱咐我要静养。正巧,朋友送来2006年的《人生与伴侣》,好几期,供我随时翻阅,以消闲,解寂寞。于是,我这才知道有本叫《人生与伴侣》的杂志,但还认为是“野”的,放在床头的案桌上,没有很当回事儿。然而一读上,我就一篇一篇地读下去,大有爱不释手的感觉。  相似文献   

8.
《心术》以现实主义视角,直指时代的痛点,让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医生所承担的巨大压力和责任。透过《心术》,我们看到了医生的担当、护士的责任以及医护人员受到误解伤害时的悲凉与无奈,揭示了当今社会有些领域信仰的缺失。悲凉之余也不乏意外之喜---“仁爱”“仁心”“仁术”,又让我们看到了医患之间重拾信任、共建和谐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平凡的瞬间     
多年以前当过医生,生老病死的事看多了,心里就多了麻木。然而始终记得那个瞬间,关于父爱的瞬间。  相似文献   

10.
还记得《大宅门》里的那个无赖韩荣发吗?还有那个《神医喜来乐》里的坏药商孟庆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那个喊着“安红!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的民工,以及热播电视剧《玉碎》里的“臭咧咕”……清一色的反面配角无一例外地让观众记忆深刻。他们的扮演者有一个并不太响亮的名字——杜旭东,别看他长相不济,他可是大校军官,海政文工团演员、剧团团长,而且,有一个漂亮的医生妻子……  相似文献   

11.
《新京报》2007年7月14日刊文说,7月5日,一位仅仅在世上逗留了1年零9个月的男童龙圳在深圳辞世。他死于医院和医生责任意识的严重匮乏:头一日下午,小龙圳在深圳家中意外被钢管插入肛门直达胸腔长达30厘米。在紧接着的10小时漫漫求医路上,父母带着龙圳辗转五家医院,均被以各种理由推诿。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07,(12):32
啄木鸟医生:大家一定都读过《伊索寓言》,知道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讲道理的文体。作为载体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想象出来的。今天这批患者呀,也不知道是不是寓言读得太多,只要开口便是寓言,满口道理都快把读者的头给讲晕了。  相似文献   

13.
又一次,他陪她坐到了一个新的医生跟前。 医生简单询问了她的病情后,又随口问了句,有以前的病历吗?  相似文献   

14.
打针     
保健站的医生要给我们打针了。我一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就紧张起来。好像那尖尖的针头马上就要扎到我的肉里,我浑身哆嗦起来。 可是我发现打针时,同学们都咧着小嘴笑眯眯的,仿佛一点儿都不疼的样子。我想:如果我害怕的样子,被同学们看到了,一定会笑话我的。于是我鼓足勇气,站在了黄怡(yi)冉(ran)同学的后面。轮到我打针了,我勇敢地伸出胳膊。啊,原来打针没有想象的那么疼!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与作文》2014,(10):62-63
1940年8月上旬的一天晚上,已是剑桥大学大学生的安妮刚回到宿舍,突然头痛欲裂。同学们将她送进医院的时候,她的体温高达40℃,已呈昏迷状态,医生们采用了多种抢救措施,皆不奏效。除了微弱的呼吸,几乎很难测出她的脉搏来。  相似文献   

16.
小时了了     
她一生中见过的绝大多数花都是在病房里,花的开,花的败,人的生,人的死。因为她是医生。  相似文献   

17.
刚入腊月,因为雪后路滑,婆婆摔了一跤。50多岁的人,滑倒后直直摔到了石阶上。后果可想而知,腰椎严重受伤,最乐观的结果是,休养三个月后才能站起来。现在,只能是彻底躺着了。住了一周的院后,医生建议回家休养。  相似文献   

18.
冰夫 《新少年》2009,(1):61-61
秋天刚刚过去,小男孩儿东东就病了,而且得的是一种绝症,医生说最多只能再活三个月。 爸爸妈妈悲痛欲绝,但是,谁也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儿子。 东东每天只能躺在病床上,不能去上学,不能和好朋友一起踢球,一起爬山,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特别慢,心里特别特别急。  相似文献   

19.
一个年仅17岁的男孩,刚刚还活蹦乱跳的,意外中,双脚瞬间被钢丝齐刷刷地勒断。男孩爆发出的惊人毅力和对健康的强烈渴望,深深感动了医生.紧急关头,医生毅然打破禁忌冒险为他进行断足再植手术……  相似文献   

20.
分析"医生"这个形象在文本中的作用,以及作家创作这个艺术形象的思想根源,从而揭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的多维意义.指出"医生"形象在文本中出现的位置及其言行,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左右着狂人的命运.认为鲁迅先生把治病救人的医生写成"吃人的人"和其人生阅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