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实验语音学的方法, 运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对恩施城区方言单字音的音高、调长等进行研究, 客观描写该方言声调的实际情况。恩施城区方言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为阴平35、阳平22、上声53、去声113。声调的时长模式为阳平>去声>上声>阴平, 或者去声>阳平>阴平>上声。  相似文献   

2.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2期刊载的江琦先生的《汉口方言声调问题新探》一文对至今为止仍为方言学界一致肯定的汉口方言四声说(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入声字归入阳平)提出了异议,并进而得出了汉口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古入声字自成一类)的结论。如果这一结论符合汉口方言实际,那么对进一步精细地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实验所得数据,对无极西部话的声调和连读变调进行了分析.无极西部话的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曲折调,调值为213;阳平,弯曲的降调,调值为542;上声,高平调,调值为55;去声,高降调,调值为51.无极西部话还存在六条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4.
合肥方言的连读变调李金陵合肥居皖之中,地处安徽省境内的江淮之间,也在江淮官话的中部。合肥方言的范围包括肥东、肥西、舒城、六安等地,其语音系统的特点是无全浊声母,不分尖团音,有鼻化元音韵母,声调有五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人声收喉塞尾。五十年...  相似文献   

5.
开县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没有入声,中古入声字今基本读阳平,极少数读去声、阴平,个别读上声。开县话没有入声韵,中古入声字今全读舒声韵。与普通话相比较,中古入声字在今开县话韵母中的分布自有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青岛城阳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其语音系统有鲜明的特点:分尖团音,韵母简化,声调三个。除此之外,城阳方言有两个比较特殊的语言现象:儿化和普通话的去声字在城阳方言分别归阴平、阳平,前者会对音节的声母、韵母都产生比较特殊的影响;后者则和城阳方言本身只有三个声调以及语法条件的限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考察孟州方言单字音的声调。孟州方言调类可以分为五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去声包括低降、弯降、低平等几个变体。入声字在孟州方言中不保留入声韵尾,但大部分独立一类,属于“中长调”,不过也有一些字已完成舒化,并与同形舒声调合并,全清人、次清入、次浊人大部分都归去声,全浊入归阳平。  相似文献   

8.
金乡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属济宁市。古称绵城、山阳。金乡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与其他方言有相异这之处,其中以连读音变更具特色。连读音变,内容较多,本文主要介绍变调和几化两个部分。为印刷方便,本文采用汉语拼音标音,对汉语拼音不能标记者,则用国际音标标记。一关于变调金乡方言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在音节连读时均有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阴平的变调主要有两种情形: 1.阴平在阴平、去声前,由降升调(213)变为低升调(23)。如:  相似文献   

9.
长沙方言单音节声调及双音节变调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发现,单音节声调包括阳去21和上声42两个降调和阴平23,阳平13,阴去45,入声24四个升调;没有平调。变调有三种形式:阳去做前字时,调值由21变为22;上声无论做前字或是后字,均由42变为33;入声做后字时,在并列或偏正结构中由24变为33。  相似文献   

10.
从各方言专家的描写来看,散布于全国各地的客家话普遍有入声韵和入声调.根据语音学理论,文章认为,第一,客家话多数仍保留着入声韵,而不存在所谓"入声调",一般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第二,客家话被誉为"活化石",其平声、上声和去声或许反映了中古汉语声调系统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1.
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客赣方言声调分化的主要因素有三 :古声母的清浊、声母的送气与否、古韵类属性。平分阴阳 ,而阴平阳平或再根据声母的送气与否分为两类。全浊次浊上部分归阴平。去声分阴阳 ,而阴去或再根据声母的送气与否分为两类 ;有的清去归阳平 ,有的浊去归阴平。入声分阴阳 ,而阴入与阳入都有的再根据声母的送气与否或全浊次浊各分两类 ;有的则依据古韵类分类 ,通常是咸深山臻四摄入声字为一类 ,宕江曾梗通五摄入声字为一类。客、赣方言都存在浊上部分归阴平的现象。客赣方言都有次浊随清流的现象 ,但客家方言内部比较统一。  相似文献   

12.
湘潭方言单字调和双字组变调的语音实验研究发现,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4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湘潭方言的连读变调有两种形式:上声在二字组无论做前字还是后字,均由42变为44;入声在阴平、阳平、入声字后时,由24变为33;湘潭方言的轻声时长大约是非轻声的一半,调值为3,上声在轻声前也发生变调,由42变为44。  相似文献   

13.
慈利方言共22个声母,44个韵母,4个声调。其主要语音特点是:声母方面严格区分ts tsh s与??h?,字的分布与普通话相差很小;韵母方面存在?行韵母;声调方面清去多派入阳平,清入次浊入绝大多数派入阴平,全浊入派入阴平和去声的数量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切韵》一书,作者把193个韵部编成五卷: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分列上下两卷,不是因为有两个声调,而是平声字太多,本子太厚。因此,传统把《切韵》音系看作平、上、去、入四个音调。一般的学者,又不区别调类和调值,使后学者认为这个“四调”说似乎是无可争辩的了。从四调说出发,有的方言与这个结论不合,认为是分化了。北京话的平声,称之“平分阴阳”——一个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个声调,是分化的结果,其他方言,有七个,八个以至九个十个声调,也认为是从四个声调分化出来的,这个结论,究竟对不对,我认为是可以讨论的。  相似文献   

15.
重庆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包含嘎裂声、假声或张声等特殊声调现象,这是过去未曾发现的。嘎裂声主要分布在去声调中,这种现象与元音高低和性别等有密切关系,是读低调的去声调的伴随特征。假声或张声是高升阴平调的重要特征,从调形格局演变的角度来看,假声或张声也有可能发展成高升阴平调的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现代胶东方言的声调是在语言内部因素、人文历史、地理环境诸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阴平、上声以艾山、牙山、海莱山区一带为过渡区,形成了不同的调形格局.阳平与其他声调的合并表明:不同声调的合并与方言内部声调的调形有关,调形相同或相似的两种声调可能更容易合并.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方言声调格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学者们对哈尔滨方言声调的调值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相对精确和可信。以十组词为实验材料,利用计算机和praat软件分析出数据和音高曲线图,在此基础上,得到哈尔滨方言的声调格局:阴平44,阳平24,上声212,去声52。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一些方言论著对成都话叠音词音变规律(简称“规律”)的总结是:1.阴平不变调;2.阳平、上声、去声三调①在连读中都变调。变调规律是:阳平或去声,后一音节变阴平;上声变阳平。尽管这个说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正确的,但它缺少了一个前提,表述也不甚明确,易使人产生误解②,有必要加以补充。  相似文献   

19.
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而成都话又是四川话的代表,所以成都话的研究意义不言而喻。成都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处于中心地位,经济最发达,交通最便利,说成都话的人相对最多。关于成都话,前人有过一些研究。文章采用语音实验的方法,研究成都方言声调,主要研究成都方言单字音声调,将音高换算成log值,然后用科学计算软件matlab7.0进行计算和绘出音高曲线,从而得出五度值。通过实验研究,最终得出成都方言有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以及他们的动态段和稳定段。  相似文献   

20.
粤方言区的声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列举了粤方言区中的一些人说普通话时存在的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念成其它声调的问题,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指出了普通话和粤方言的声调,除了互相对应的一面外,还有互不对应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