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征收和征用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我国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增添了征收征用条款,对征收征用在宪法中做出了规定。该条款的表述体现出了征收征用中应当依据的三个基本要件——公共利益、正当法律程序、给予补偿。本文通过对三要件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需要通过宪法解释和立法等手段对以上三要件进行完善,才能使进入宪法的征收征用条款在本质上符合宪法的宗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2.
宪法修正案与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修改与完善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是2004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目前征地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未因为宪法的修订而解决,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客观地存在下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法律制度,实现征地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首先必须在宪法层面再次修订土地征收征用条款,解决宪法框架内征地制度设计的内在冲突。  相似文献   

3.
陈明添 《东南学术》2004,(4):114-119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征收征用条款写入宪法,显示了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依法治国的信念,有利于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其影响将是极其深远的.本文主要针对新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征收征用问题的规定进行宏观分析.提出征收征用的性质上的定位,进而分析征收征用的对象前提条件以及补偿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4年宪法修正案明确在宪法中确立了基于公共利益的征收征用制度.清晰界定征用中的公共利益,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政府借用公共利益之名来行危害公民权利之实.结合国外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的立法和实践状况,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公共利益应从法律和实践两个层面界定,以期对公共征收和公民人权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2004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原来规定的土地征用区分为土地征收和土地征用两种情况,对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我们立足宪法关于土地征收制度之规定,提出改革土地征收补偿程序、补偿范围、补偿对象和标准等,以求落实宪法精神,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福利国家的出现 ,财产权的绝对性式微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 ,征收或征用制度在世界各国诞生。我国征收征用的理论和制度与国外相比都不够完善 ,表现在理论上概念使用混乱 ,制度上不能协调统一。现行宪法修正案第 2 0条和第 2 2条为我国完善征收和征用的理论与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相似文献   

7.
程先艳 《理论界》2008,(12):96-97
行政征收、征用权是超越私权的一种公权利,国家制定有关行政征收的法律法规的意义在于对行政征收、征用权进行约束,以防止行政征用征收对私人财产权的剥夺与限制。世界各国因此在以宪法中对征收征用加以确认的同时,多制定系统的征收征用法。新颁布的物权法对征收征用作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系统的操作性及适用的规范,应加紧制定与物权法相配套系统的征收征用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宪法第四修正案颁布实施以来,学界对征收和征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展开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启迪作用,但或是由于受到各自法域讨论的限制,或是由于忽略我国土地的特殊性等,这些研究都未能完全揭示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特点和实质,从而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对相关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看,展开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研究就具有非常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征用补偿的宪法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太高 《学术论坛》2002,(4):122-126
财产征用补偿制度的确立与宪法对个人财产权的保护密切相关。财产征用之所以可能是因为财产权的绝对性受到了限制 ,征用补偿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对包括财产权在内的基本人权的保障构成了现代宪法的基本理念。现代西方国家的宪法中都有完整而系统的财产权保障条款 ,而我国宪法类似的规定却十分滞后  相似文献   

10.
宪法意义上的财产权是公民的一种基本权利,同其他的言论自由、信仰自由等宪法性权利一样,是宪法应然保障的权利,对财产权的保护在宪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财产权的宪法保障规范主要有不可侵犯条款,制约条款和征用补偿条款。我国宪法亦应该在这几方面进行对财产权保障的改进。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农村征地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城市化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矛盾的日渐激化.宪法修正案第20条关于土地征收、土地征用和补偿的规定,为进行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失地农民土地权利的保护将迈入一个新的里程.  相似文献   

12.
吴雅洁 《天府新论》2007,(Z1):134-135
公共利益是一个广泛涉及判断政府征收征用私人财产过程中的正当性问题,通常由宪法或者立法者规定一个概括条款。但是在实践中,如何判断公共利益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利益的边界、主体、方式进行有效界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第四修正案颁布实施以来,学界对征收和征用以及与此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展开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启迪作用,但或是由于受到各自法域讨论的限制,或是由于忽略我国土地的特殊性等,这些研究都未能完全揭示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特点和实质,从而影响了我们在实践中对相关法律精神的准确把握以及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权益的有效保护。从这个角度来看,展开对农村土地征收征用的研究就具有非常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解读宪法中的征收征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强化征收征用制度的法律制约 ,实现征收征用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是近年来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对征收征用制度的修订是本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内容 ,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对征收、征用的概念、主体、对象、范围 ,以及法定程序和补偿等主要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5.
私法语境中的公共利益条款赋予政府征收、征用集体土地、拆迁城市房屋的权限,但由于该条款高度抽象而易生歧义.结合我国实际,立法机构应当出台有关公共利益的专门立法,采用概括、列举、反面排除等方法来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6.
宪法权利一般条款用以表示国家对于宪法权利的态度,对于公民宪法权利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宪法权利体系中一般条款的规定内容缺乏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和公民宪法权利的实际享有.因此,借鉴国际人权公约和有关国家宪法的相关规定,可以从增补国家促进人权实现的义务、改善我国现行宪法权利设定的方式和明确宪法权利限制的目的与界限等三个方面对宪法的一般条款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元元  裴枫 《天府新论》2007,(Z1):132-133
征收和征用是我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两个主要途径,但现今我国在对公民私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方面,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征收征用私有财产过程中存在着种种违法、违纪行为,甚至公然以国家名义侵占公民私有财产的现象,严重侵害了公民的财产权。应当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征收和征用的监督,保障公民合法财产。  相似文献   

18.
王祎  尚铮铮 《理论界》2006,(9):57-58
财产权是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世界各国普遍以宪法的形式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我国对保护公民财产权问题的研究也随着宪政理论的发展而逐步深入。我国宪法改变了过去我国私有财产保护范围过于狭窄的状况,并且增加了关于征用、征收补偿的规定,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提出应该进一步完善私有财产权宪法保障的机制与程序,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肖磊  王宗正 《江汉论坛》2008,(3):132-135
本文首先运用系统结构分析方法,解析了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的几个重要影响要素的层次关系,揭示了影响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实际效果的根本因素是体制不完善和手段单一.然后,围绕如何合理有效地建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考察了西方两大法系关于土地征收征用的相关制度和方式,并总结出几点值得关注与借鉴的经验和启示.最后,基于上述分析和考察,建设性地提出了建构我国土地征收征用纠纷解决机制的几点法律设想.  相似文献   

20.
政府规制私有财产的宪法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公民私有财产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改具有重要的法律价值首先,明确规定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使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得到确认;扩大了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从一般生活资料的私有权扩大到生产资料的私有权。其次,明确规定对政府行使权力的限制,即政府只能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并在给予补偿的条件下才能征收和征用私有财产。修正案颁布实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宪法的这一修改有利于保护我国私有财产权,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体系。然而,宪法的这一规定仅仅从宪法规范上初步肯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宪法能否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保护私有财产权的作用,还要从宪法学原理出发,对宪法规范和宪法体制的合理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