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问题,不能不探讨以现实主义为旗帜的“人生派”。“人生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仅出现最早,队伍最广,而且成就和贡献也最大,影响最为深远。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派,也是并不过分的。所谓“人生派”,似乎可以有狭义和广  相似文献   

2.
杨春时  朱盈蓓 《中州学刊》2007,1(2):230-235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是适应现代性以及现代民族国家双重历史要求的产物。在现代性的不同历史阶段,文学对现代性的态度也各有不同,于是就形成各种文学思潮的流变:新古典主义是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肯定性回应;浪漫主义是对现代工具理性和现代城市文明的反动;现实主义是对现代性带来的社会灾难的揭露和批判;现代主义是对现代理性的反叛以及对生存意义的反思。“五四”以前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滥觞阶段,形成了三种倾向:争取现代性的启蒙主义、争取现代民族国家的新古典主义,反思、超越现代性的审美主义。这三种文学潮流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端,也影响了“五四”及其以后的中国文学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文化思潮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着深刻影响。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清理极左思潮, 拓展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视野; “走向世界文学”的提出, 文化保守主义的崛起, 新方法的引进, 文化热的介入, 文学流派、思潮研究的兴起, 多种研究思潮的交织碰撞促成中国现代文学多元复杂、丰富深入的研究格局; “重写文学史”问题的讨论,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追求的新的文学史观整合中国现代文学现象、整体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尝试和努力;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关于文化保守主义的新的讨论、人文精神和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问题的讨论, 都是市场经济冲击下的深层思考, 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史观、史法和视野都有内在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社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往往把社团和流派、运动连在一起 ,合成一个叫做“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课题。陈荒煤先生在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主持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丛书 ,率先将“运动、论争、社团”组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单独的系列[1]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将社团和文学运动并重进行研究的开始。 80年代中期 ,贾植芳等主持撰著《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书 ,正式将社团流派研究归并在一起 ,此后出现了施建伟、殷国明和陈安湖等人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为论题的专著 ,算是坐定了现代文学社团研究与流派研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作家的籍贯作为流派称谓的情况并不罕见,如明代的“公安派”、“竞陵派”,清代的“桐城派”、“阳湖派”。在当代文学史上,也有以某一地区的代表性物产来指称某一创作流派的,如“山药蛋派”、“茶子花派”等。由于中国土地辽阔,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各区域之间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由此也造成了区域之间在文化上的很大差异,这样,从现代作家的地域分布入手,观察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并由此注意到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特征,也许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代古典主义批评视野中的文学与人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古典主义批评视野中的文学与人生·李怀亮钱振文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一直存在着古典主义的批评倾向。从“学衡”派到“新月”派再到“京派”,虽然这些流派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面目,但是其总的倾向还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就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古典主义倾向。本文...  相似文献   

7.
最近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与会者较多“阐述了外国文学流派、特别是欧洲和俄国的进步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各种影响,强调应从整个世界文学发展的背景上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为了探讨这个问题,在纪念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回顾一下他译介外国文学的概况、探寻一下他译介外国文学的目的和外国文学对他创作实践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 鲁迅先生文学活动的生涯,是由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从一九○三年翻译《月界旅行》开始,他的译介外国文学的活动逐渐频繁,仅就翻译的版本来看,自一九二一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很久以来这是个被人们忽略或无条件认同的问题.对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回答,牵扯到对什么是现代条件下的文学价值问题的认识.原来讲中国现代文学,一般只注重作家作品、思潮和流派等,但假如将中国现代文学纳入到中国现代社会一文化的变迁历史中来考察,人们将有新的考察视点,这就是现代文学有着自己的文化逻辑和历史逻辑.具体地说,一是呈现出多种现代影响要素,这种复杂性是传统文学所难以比拟的,二是现代文化现象的呈现,三是城市空间的作用;四是多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纯艺术思潮。由于以往人们研究现代文学思潮时,多从自由主义、唯美主义及社团、流派等角度切入,致使一些问题模糊不明。作者从非功用、超功用视角考察了中国现代文学中纯艺术思潮的四次发展嬗变,对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性质、功能和文体方面的纯艺术追求做了估价,并站在中西文艺思潮的大背景上,考察了这一思潮形成的原因。作者还对纯艺术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是非得失做出了估价,认为这一思潮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失,但其作为战鼓外的琴声对于新文学的发展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戴季陶主义派,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资产阶级哲学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与当对流行在国共统一战线外部的另一个资产阶级流派——国家主义派,互为表里,遥相呼应,都是中国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政治代表。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学习毛主席关于批判资产阶级哲学的论述,深入揭露和批判戴季陶主义的反动政治纲领、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反动影响,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戴季陶主义的虚伪性与反动性,正确认识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特点和规律,都具有十分重要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我以为,20世纪新文学的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1)民族性。凡是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越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就越有世界意义。文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一定带有民族的特点。如果没有民族特点,就说明它是不成熟的。过去,我们讲到五四以来的文学流派,不论是文学研究会的现实主义,还是创造社的浪漫主义,以至现代派、新月派等等,几乎都说是从外国来的。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些人只说这些流派和外国某种文艺思潮有联系,而忽视它们和中国古典文学的继承关系。实际上,中国现代文学并不都是从外国来的,它是中国优秀文学的…  相似文献   

12.
现代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文学流派和思潮的生成、文坛格局的组合和分化以及文学功能的传达等,都受到了现代出版所体现的原则或功能的制约.现代文学景象的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现代文学出版机制运行状况的反映.现代文学出版机制中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等的有效运行,是使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多样性和丰富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生与演进,首先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作一历史的回顾,进而探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发生的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文学思潮与文学思潮的关系、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以及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多维关系,最后对中国三大文学思潮进行定位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1917年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在它诞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广泛地受到了近现代外国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在前十来年,这种影响甚至深刻地表现在文学现象的各个方面。要是我们着眼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的消长,来对外国文学的影响作面面观,那是不难于揭示出某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加深对一些规律性问题的认识,并为当今的中外文学交流提供若干可以借鉴的经验教训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于今年五月在海南岛召开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讨论重点有两个,一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是我国现代文学的思潮和流派。各省、市出席代表共227人。其中有全国知名的老学者,年事最高的是许杰、李何林、王瑶、唐弢等。  相似文献   

16.
一、了解学习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的意义和水平的编写特点。专升本的学员为什么在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后又要开设“中国现代文学流派”课程呢?学习后者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知道所谓文学流派,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内,一些思想倾向、文学观点、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上相近或类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结合在一起,有一定的群体结构,创作显示出共同的特征,于是形成了文学流派。这种文学流派一方面联系着特定历史时期有独特风格的众多的作家作品;另一方面又联系着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审美倾向的总体面貌。正因为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变的反思赵红梅一、思潮流变概述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孕育于“五四”时期这个文化大开放的时代,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初,终结于40年代末。在短短的30年内,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基调和主潮。纵观三大主潮之流变,...  相似文献   

18.
“精神奴役的创伤”——论七月派小说的主题意蕴刘开明一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唯一的由一个文艺理论家思想影响,并通过他个人的杂志丛书而形成的创作流派,就是又被人称为“胡风文人集团”的七月派。这是由胡风周围的作家组成的具有明显艺术倾向性的文学流派,他们或与胡...  相似文献   

19.
熊权 《云梦学刊》2009,30(1):5-9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开创者之一,李何林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左翼文艺研究和鲁迅研究两个方面。他的《中国文艺论战》、《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仍是当今学界现代文艺思潮研究不可忽略的出发点;他的鲁迅研究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学史观结合,堪称建国后鲁学“正统派”的代表。对李何林而言,革命经历影响学术选择,学术方法、理路体现革命信仰和斗争思维.我们要从“革命”与“学术”的交融来理解其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感觉派是一种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追求文学的现代性与自由书写。这本应是一个去却了政治意味的文学流派,但它的发生、发展、壮大,直至最后消亡,却与政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它是政治与文学相互纠缠的活标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