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包括各种经济哲学体系,均有自己的逻辑起点或“假定”。从这个逻辑起点或“假定”出发,按照逻辑规则顺序,可以建构出一个自圆其说的形式体系。起点的选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现着选择者对有关问题的根本看法和立场,同时也从根本上表现着该体系与其它体系的区别。可以说,一个理论体系的品位和质量,首先是由其逻辑起点或“假定”选择的品位和质量决定的:错误的理论体系,往往起因于它的逻辑起点选择有错或不准确;正确的科学的理论体系的首要要求,是其逻辑起点选择必须正确无误。一、不能把《资本论》逻辑起点搬用于邓小…  相似文献   

2.
逻辑起点是理论体系的出发点、生长点、突破点、联结点、基本点.环境社会学的逻辑起点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世界",二是"环境",三是"社会",四是"相互作用".但是,上述概念不完全符合逻辑起点的要求.而"相交"作为从物理学中移植过来的范畴,可以更好地反映环境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从而可以成为环境社会学的逻辑起点,即它不仅是环境社会学的历史起点(发生史和认识史的起点),也是它的逻辑起点,具有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特征.在这个起点中,包含了环境社会学全部发展的萌芽,由此可以展开环境社会学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任何称得起体系的科学理论,都有自己的逻辑起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当然也有它的逻辑起点.一般说来,特定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应该同时符合两个基本规定:第一,它是历史起点在理论上的本质反映.就是说,逻辑起点要与历史起点一致,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①.第二,它是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形成的核心生长点.就是说,由逻辑起点可以推演出整个理论的大部甚至全部内容,就像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商品"一样.本文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是"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权力互动关系,治理在中国历史传统中早已存在,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古代社会的权力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互动关系,不是权力的单向关系。所不同的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制度下,权力的互动关系的工具、形式会大相径庭。尤其是政府治理,从文献来看,中国可能为世界提供了最早、最系统的政府治理实践。治理、统治都是政治科学的重要理论概念,所谓“政治学要回到历史”,就不能回到某一个时代的历史,而要追溯这些重要概念所体现的政治科学的本源意义的起点,尽可能地回到被今天所认知了的历史。“大一统”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成为一种政治实践,但在先秦时期和秦国统一中国以后变为不同的治理形式和治理逻辑,前者是分封治理,而后者则是中央集权的治理。两种不同的治理逻辑所体现的治理伦理也不同,分封治理以正义为前提来构建秩序,而中央集权则以绝对君权的秩序为前提兼顾正义。前者充满了民本主义的政治逻辑,后者则更多的是君权至上主义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5.
确立学科的逻辑起点对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作为专业的教师"是教师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它是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起始范畴,也是与教师教育实践与教师教育研究的历史起点相一致的逻辑起点。"作为专业的教师"既是教师教育学的"起点"又是"终点"。  相似文献   

6.
权力民授是毛泽东、邓小平行政人格观形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党性和个性的统一则是他们关于理想行政人格的价值诉求.由于两代伟人所面对的历史任务的区别,他们对行政人格特质要求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的行政人格塑造途径上,毛泽东强调思想改造的作用,而邓小平更重视制度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2001年的"9·11"事件之后,宗教成为了所谓"第四波恐怖主义"的一个主要因素.宗教恐怖主义可被看作是全球宗教复兴和宗教政治化的一个极端后果.宗教恐怖主义的发生基础在于全球化所导致的认同危机.作为一种强力的认同因素,宗教由此介入了权力政治的范畴.宗教政治化的结果即其变为了一种意识形态.恐怖主义则是全球宗教政治最突出的表现.恐怖主义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一种极端的形式来克服身份危机.如果说认同是基础,暴力是表现,权力则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中间逻辑.认同、权力和暴力三个政治概念,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宗教恐怖主义的一般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行政法逻辑起点是行政法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如果作为行政法理论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概念根据不足,整个行政法理论大厦就会倒塌.区分行政法逻辑起点、研究起点、理论基础、宪政理念以及基础理论是界定行政法逻辑起点的前提,探讨行政法逻辑起点应具备的条件则为界定逻辑起点提供了标准,而行政权所体现的所有特征完全胜任行政法逻辑起点的重任.因此,行政权是行政法逻辑起点的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9.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逻辑起点"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胶着点,"实践作为实践美学的逻辑起点"的观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的认同.然而,这一起点的判断本身却缺少坚实的逻辑支撑.与"实践"相较,"关系"是一个更为恰当的美学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首要地是对研究方法的变革.《资本论》 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探索的光辉典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追问、逻辑展开分析、逻辑中介考察全部矗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基之上.马克思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起点的"商品"的考察,蕴含着抽象法的完整展开过程,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中介环节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一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贯彻了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与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杜赞奇对"分叉历史叙事"和"复线历史观"的认可, 或者说对分层生活历史的叙事在<文化、权力与国家>一书中经由正当性概念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这一概念将不同的分层生活整合进一个文化网络,从而使得这些生活在理论自洽与实践逻辑的基础上呈现出秩序.换言之,一旦权力运作得不到文化网络的支援,整个乡村社会则会失去往日的秩序.权力的文化网络对于利益的组织在静态的意义上是比较成功的,也即是在横向的利益传输方面是可能的.但对于纵向的利益传输以及动态性的利益组织,文化网络却缺乏说明的张力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理解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必须将其置入国家、社会与官僚机器三维视野予以考察.它是国家权力的"集装器",又有乡村社会赋予的社会权力,还具有拓展自主利益的官僚权力,依靠强制性或规劝性技术实现权力的弥散.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农民的分散性,对乡镇机构权力规训的软弱正在侵蚀其正常生存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历史主义学说深受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其对历史书写的权力性、文本性特征的发现,扮演了为正统历史"解魅"的角色,为历史反思和重写提供了逻辑铺垫和创作准备.中国新时期历史小说也在多个层面回应了这股思潮,以"小历史"、逸闻历史、权力缝隙中的历史等方式颠覆正统历史.但历史反思的限度也必须被纳入到思考当中.  相似文献   

14.
近代政治文明体系是在利益与利益的较量、权利与权力的对抗、权力与权力的制约中形成的.利益、权利与权力诸要素并非欧美所独有.然而唯有基督教文明主导的欧美世界,以及欧美世界强力引导下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才发育出了相对良性运行的宪政民主制度.基督教律法与恩典的整全关系,构成了西方宪政理论的逻辑起点;以新教(抗议宗)为代表的基督教教会,以清教徒为主体,所开展的公民不服从运动,则让这种法治伦理具备基本的动员能力、群众基础和组织资源.基督教既持善一元论,又持正义一元论.作为宪政国家的伦理结构,善一元论与正义一元论的分野,促使开放社会形成了一元多样主导下的多样格局,是对价值多元论谬误的一个纠正.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论证了"自由主义之前的自由"的重要性.由法政史学这门跨专业学科所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解读范式,以基督教神学和政治哲学为起点,可以延伸到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中去,能完整解答类似疑问:缘何立宪时代的美国没有多少政治哲学大师,却成功建立了宪政民主超级大国的社会与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5.
发展伦理与西方中心论——发展伦理学的一个前提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身份并不是西方中心论的必然条件,但目前的西方发展伦理学在本质上仍是西方中心论的."神圣古希腊"是西方中心论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作为一种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作为西方历史、精神和逻辑优势论的统一,西方中心论是对东西方关系、西方文化自信的扭曲反映.没有对西方中心论、种族中心论的超越,也就没有发展伦理学的真正合理化.对"发展"本身、"伦理"本质及"学科"建构方法进行深层反思,是发展伦理学超越西方中心论的重要知识基础.确立全球视野、推进感性交往、加快自身发展,是应对西方中心论的重要实践路径.在批判西方中心论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走向东方中心论或其他类型的自我中心论、种族中心论.  相似文献   

16.
在<论语>思想体系当中,"己"是"仁"的逻辑起点,"敬"、"信"等构成了逻辑过渡性的范畴.目前存在的对<论语>当中的"己"的解释,带有主客体思维和对象思维的倾向,"己"进一步被分裂为"公心"和"私心",并成为一个需要加以限制或否定的对象.这一对<论语>中"己"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补充了<论语>未曾明确说明的哲学内容,揭示了"己"包含的深层的哲学义理.但在另一个方面也忽视了"己"所包含的超越他人和自我二元对立性的规定性.孔子追求一种超越主体问矛盾的主体性道路.  相似文献   

17.
逻辑起点是构建一定的理论体系的出发点,也是区别于其他理论体系的基本标志。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不同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或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也不同于他的学说的总逻辑起点。通过对马克思的类哲学、异化的积极扬弃、艺术生产的二重性等思想的分析可以认定,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应该是确证人的类本质的“类活动”,而不应是人的社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提出实践性艺术实践性的提出,是重新界定了文艺学体系逻辑起点之后的必然结果.我在关于逻辑起点的那篇文章(载《江汉论坛》1987年第3期,以下简称《逻辑起点》)中谈到,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既不应该是"主体性",也不应该是"客体性",而应该是马克思再三强调的"实践性".因为在辩证法这一"最高思维形式"看来,所谓主体,乃客体之转化为主体;所谓客体,乃主体之转化为客体,它们都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历史进程而相互转化的.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把实践看作是文艺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并以实践性作为艺术的本体  相似文献   

19.
一、黑格尔对开端的确定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第17节里,专门讲了哲学的起点与终点的问题。黑格尔认为,谈到哲学的开端,本来与别的科学不同,因为哲学自身是一圆圈,不存在一般科学的起点问题。可是,为了研究方便起见,也需要像别的科学一样,先假定有它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20.
马志辉  苏禾 《理论界》2003,(2):63-64
经济学分析中的基本前提假定,即人的行为机制问题是经济学方法论研究中的核心,也是经济学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西方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作出简要的分析和批判,并创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假定--"主体劳动人",将"劳动人"、"主体性"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