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薄如蝉翼淡如烟,万缕千丝总相连.借得七仙灵巧手,换来天下第一帘."这是赞誉被称为巴渝十大民间文化艺术之一的梁平竹帘.它与梁平年画、梁平灯戏并称"梁平三绝".  相似文献   

2.
居室少不了角落。有些角落临近窗口和家具,是“活角”,无需做其它装饰。一些角落远离门窗或家具,附近无任何装饰,光线晦暗,这种角落单调、乏味、毫无生气,常被称为死角。如何一扫死角的“晦气”,将之变成生机勃勃的活角,又兼具实用功能呢?  相似文献   

3.
1984年诞生的自贡师专,现在已经十周岁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的形势下,学校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飞跃的发展,开始招生仅160人,经过十年现已招生1600人,教职工人数已由153名增至到287人。  相似文献   

4.
《南方论刊》2009,(1):132-133
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广培小学创办于1912年,原名广培学校。是深圳市历史最悠久的名校之一,曾广树良才遍布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南粤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5.
4年前,阿云接到单位的下岗通知时,心里感到空荡荡的没有着落,成天闷在家里不愿外出。每次去买菜总要等到人们上班后,生怕遇见熟人。经常在家里莫名其妙地对丈夫发火,怪他老实无用,不关心她,下岗大半年了也没能帮调个效益好的单位,呛得老实的丈夫在一旁直叹气。  相似文献   

6.
“镜湖俯仰两重月 ,春山远眺一带水”。净月潭那山水环抱之中的一池碧水 ,长 7公里 ,宽 1公里 ,水域面积 4 3平方公里 ,形同弯月 ,故取名净月潭。有人说 ,净月潭是个“山林水”合一的整体。其山因林而秀 ,水因林而清 ,林因水而茂。潭水清澈碧透 ,虽古有“水至清则无鱼”之说 ,可这潭岸边游动的小鱼却清晰可见 ,如镜如晶 ,如诗如画。静静的一潭清水 ,与四周春山绿树相掩映 ,道道溪湾迂回宛转 ,令人心旷神怡。净月潭环绕着 119个大小山头 ,连绵起伏 ,纵横交错 10 0多平方公里 ,虽没有长白山的挺拔、秀美 ,却也是个“五岭逶迤腾细浪”般潇洒、…  相似文献   

7.
绿色,是夏季的象征。夏季的净月潭青山、绿林、碧水无不铺满了绿色。 净月潭的山因林而秀。绿的山、绿的水,连吹在脸上的风都是绿色的。来此消夏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沐浴,这大森林的沐浴,这浓荫绿意的沐浴。这里没有噪音,没有烟尘,有的是涌动的绿色的云团。空气那样新鲜、清爽,微风那样的惬意酣畅,阳光那样和煦温柔。据考证,这“绿色世界”,由于含负离子,空气新鲜、湿润,能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良好刺激,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机能有着重要的恢复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洋洋五卷本、百万言的《中国逻辑史》是经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院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国家“六五”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它以翔实的史料、精辟的论述,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总结了中国2500多年来逻辑思想的发生发展史,为中国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争得一席之地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努力和贡献。因此,《中国逻辑史》的编辑出版具有世界性的意义。弗兰西斯·培根有句名言:“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逻辑,是一门思辩的科学,也是“一个激烈争论的场所”(恩格斯语)。中国逻辑思想的发端正是起源于春秋战国群雄纷争、百家争鸣那个  相似文献   

9.
①四时报喜(墙画)②白狼过秦川(谷雨画)③渔(窗画)④耕(窗画)±小《陕西凤翔木板年画》@王宁宇  相似文献   

10.
生态女性主义者担负着消除男女性别歧视,消除环境污染危机,使妇女权益和生态环境得到保障的使命。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是对生态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种优化组合,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和文学发展的"双赢"策略。所以只有两性关系平等和谐,生态环境绿色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迎来自己的春天。  相似文献   

11.
石峻教授是新中国近现代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道德高洁,心地澄明,孜孜为学,谆谆诲人,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他博学,对中西印古今思想,无所不晓,融会贯通;他无私奉献,积极热情培养、提携青年学者,并传授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他治学严谨,对学术要求极高,唯有严谨才能写出好文章;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教授、博导。我现将石峻教授从1979到1983年参加学术会议发言的记录扼要进行整理,以明石峻教授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9,(9):43-46
奇妙的山水,优质的生态,精致的文化,诗意的乡村,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走进画里乡村、体验桃源仙境、感受徽州文化。黟县,已然成为中国旅游业的一张响当当的“名片”。改革开放三十年,从名不见经传的皖南山区小县发展成为中国旅游强县,黟县在前进的道路上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描绘出一幅后发争先的壮美画卷,中国画里乡村在悄然中完成了一次美丽嬗变。  相似文献   

13.
半厘米 《中文信息》2004,(10):82-83
在旅行中会拍摄各种各样的建筑:现代的,古朴的,华丽的等等。建筑相对来说拍摄难度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拍摄角度的选取。笔者在周末常常约一些“色友”外出采风,现就拍摄摄建筑的一些心得和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4.
石峻教授是新中国近现代哲学史教学和研究的开创者之一,他道德高洁,心地澄明,孜孜为学,谆谆诲人,平易谦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他博学,对中西印古今思想,无所不晓,融会贯通;他无私奉献,积极热情培养、提携青年学者,并传授教学、研究中国哲学的经验;他治学严谨,对学术要求极高,唯有严谨才能写出好文章;严师出高徒,他培养的硕士、博士都成为中国哲学领域的教授、博导。我现将石峻教授从1979到1983年参加学术会议发言的记录扼要进行整理,以明石峻教授的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15.
方亚光 《东岳论丛》2003,24(4):141-142
长期以来,对于我们祖先诸如饮食等日常生活的研究往往被忽略,以至在许多方面留下令人遗憾的空白.可喜的是,王赛时先生的<唐代饮食>(齐鲁书社出版)一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家的写作总是打上地域文化的烙印,这一文学地理学的视角是我们理解诗人梁平的思想和写作的一把钥匙.从2005年出版的诗集《巴与蜀:两个二重奏》开始,梁平的诗歌具有的地域文化色彩便集中显现出来.重庆与四川、巴与蜀,这两个地方以各自的方式融入了诗人梁平的文化血液,成为他诗意栖居的双重家园,这在《深呼吸》中表现明显.在对巴蜀大地进行诗性书写时,《深呼吸》将历史景观、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密集地呈现在诗歌文本中,这种呈现绝不是巴蜀历史的机械出土和简单复述,而是敏感多思的诗人个体面对冰冷历史存在和多面历史陈述时的一种心灵沟通和今昔对话,通过这种沟通与对话,在历史与现实的“深呼吸”中实现巴蜀大地的历史复活.  相似文献   

17.
仲明先生在绘画上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内中最基本的一点,是形体的表现。要明白这一点的意义的重大,得远远地从头讲来。绘画,严格地讲来是一种荒唐的企图,一个矛盾的理想。无论在中国或西洋,绘画最初的目标是创造形体——有体积的形。然而它的工具却是绝对限于平面的。在平面上求立体本  相似文献   

18.
~~松山农苑好风光——电白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剪影~~  相似文献   

19.
张建 《中文信息》2005,(12):34-39
宏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始建于南宋(公元1134年),至今800多年。它背倚黄山余脉,云蒸霞蔚,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相似文献   

20.
一度在大众眼中报纸只是时代的记录者,但在市场化的今天,报业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报纸功能正在发生巨变。本文从当前报纸功能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引发哪些新问题等出发,探讨了当前报业变革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