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批评理论,在电影批评领域早已是硕果累累,而将其运用于电视批评的努力却遭遇了重重困境:电视的技术基础、观看环境和文本特性都迥异于电影,使得精神分析的电影批评所立基的两个隐喻(银幕=镜子、电影=梦)在电视批评中均无处着落。但是,电视观众亦有其独特的心理机制,值得用精神分析理论做深入的探讨。首先,如果说看电影是一种事实上的集体行为(一群人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和一种心理上的个人行为(身边之人仿佛不存在),那么看电视恰恰相  相似文献   

2.
在电视电影落户中国的短短几年时间中,中国人对它的认识从陌生到熟悉。现在,电视电影已成为大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电视、电影文化不断走向多元化,电视电影这一新的艺术形式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视节目的创作经历了三个模式阶段:文学电视、电影电视、报人与口语电视。通过对这三个模式阶段的走向分析,展望电视走向自我之路。  相似文献   

4.
教学性是电视教材的第一属性,电视教材的制作需要摆脱电影电视制作模式的影响,突出教学性,需要适应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向心理化发展的趋势,加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影─—1993年印象生民对于电影来说,过去为一年仍旧是沉重的。在电影的票房营收连年滑坡的形势下,93年电影的观众人次与营收,又分别以几十个百分点为比率下落。议论纷纷中,人们谈到了电视的冲击─—电视已经成了人们的一仲生活方式,而电影则如昨日美人,...  相似文献   

6.
电视文化的现状与趋向金水“家庭—地球”一体化的文化载体电视降临人间,可以说是20世纪文化载体的一场革命。它的意义绝不亚于电影的发明。在电视诞生之初,谁也意料不到,它会迅速变为覆盖全球的文化巨人,成为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打破电影独领风骚的局面。电...  相似文献   

7.
在并不漫长的中国电影、电视的发展长河中,南通人留下了坚实的足迹,谱写出光辉的篇章。从上一世纪30年代起,继赵丹为代表的一代电影大师之后,有近百位南通籍影视工作者走上银屏,涉足导演、编剧、表演、摄影、剪辑乃至策划、制片、评论等各个领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艺术群落和影视谱系。其历史跨度之长、涉及  相似文献   

8.
俚语虽不规范,然而现代美国人不仅常用于电影、电视、报刊及非正式场合,且日渐广泛。本文试从不同的侧面对其部分常用词语的语义特色和修辞特色作一些分析、比较,以促进对现代美国俚语之奇情异趣的了解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影视技术、艺术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视技术是发展电影电视的第一生产力,但不是其生产力的唯一和全部。影视技术与艺术并非浑然天成,二者的交叉,融合必须以技术的艺术化和艺术的技术化、即智能技术为中介,实以知识创新或知识革命为根基。电影电视乃是多元交叉的一整套复杂而开放的整体系统,中国当代电影的发展与繁荣,亦即维系于整体综合条件、整体综合系统的创造或创新。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幻灯、投影、电影、电视等现代化电教设备的使用越来越普及,由于电影、电视、幻灯、投影等电教设备有其特有的信息传递方式,它与传统教学的卫生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应严格遵守观看影视的基本卫生要求,否则也会损害同学们的身心健康。看电影和看电视一般都是在暗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要正确调整放映室内的环境亮度。在明亮的环境下人们是通过视网膜上的锥体细胞来感受光线刺激的;而在暗环境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影视艺术在艺术形象的建构与传播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文化自觉意识,远未形成大众传播意义上的"文化合力";旨在面对中国当代影视艺术所表现出的宏观战略的缺位问题,探讨在当前形势下建立相关战略思想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影视传播这种最快捷的文化传播方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化发展趋向,面对2005年中国电影艺术价值迷失、交互功能欠缺的现状,以及国际影视传播领域的失衡状态,中国电影传播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及思路应是:以传承和传播民族文化为基石,并在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国际化交流基础上,将整合资源共谋发展作为推动力,走深化改革打造精品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影视美学对研究方法重视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把文艺美学与电影理论结合起来,从创作学、文本学、接受学和源流学来研究影视艺术的方法论,并以文学艺术的四要素和历时/共时理论来规范这一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年来在影视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尝试在传播学视阈下对影视艺术教育媒介予以新的界定,进而融合相关学科和领域的多种教学资源、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一系列的开创性拓展渗透和交互整合实践和研究,以期探索出更加适应我国艺术教育现状,对高校影视艺术教育发展有更大促进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纪录片是电影和电视片中的重要片种,除了纪录片的画面外,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影视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纪录片解说词的几种类型、各自的特点和功能,以及解说词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子剑 《南都学坛》2011,31(5):115-118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要以人生、婚姻、家庭、生活等日常问题为探讨对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下,通过普通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话题的普遍性和相对轻松的节目形态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显示出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然而,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卫视及地方台下发的一则要求各电视台对旗下情感类节目进行"自查"的整改令,让不少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陷入绝境,一些节目由于低俗化而退出公众视野,一些节目不得不改版。经历了几年辉煌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极而衰,发展陷入瓶颈。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何以名正言顺地走入公众视野?如何秉承电视节目服务受众的本位,突破其发展瓶颈,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M·H艾布拉姆斯教授的文学批评四要素理论框架下对文学与影视进行了具有针对性地比较,说明文学在电子图像时代具有独立的品格,是影视所不能代替的,文学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8.
当现代哲学思想已从主体性思维走向主体间性思维之时,现代美学不得不扩展其理论视野,关注交流方式本身的意义,交往理论成了当代美学的主题。接受美学不但为电视节目形态的构建规律的界说规定了一个较为合理的逻辑起点,也为电视节目形态的审美维度打开了一个较为完整的“解读空间”。  相似文献   

19.
布尔迪厄的代表作《关于电视》论述了两大主题,即电视的反民主的暴力和受商业逻辑制约的他律性。为了提高收视率和强化自已的象征资本,电视通过新闻场日益控制着其他场生产的自主性和自律性。结合《关于电视》一书中的理论,观照当下我国的传媒实际,特别以新闻场对文化生产场的控制理论来分析“易中天现象”,目的是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成因机制,从而得出一些对实践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影视剧越来越适合表现科幻题材。从主题上来看,科幻题材影视剧具有很大的超越性,在各种科幻题材影视剧中,对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有着深层次的表现。但是长期以来,科幻影视作品内部亚类型的划分更多的是依据科幻影视的外部表现形式来进行的。如果从人类情感的发展出发,对科幻影视剧进行归类,就可以看出科幻题材影视剧所体现出来的人类情感线索:从对梦想的自信到怀疑,再到宗教的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