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名词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语法现象,如何正确理解名词活用,名词活用的句子如何翻译,这是古汉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名词活用可分为三种情况。即: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还可以用作状语。  相似文献   

2.
词类活用 ,也叫实词活用。这里的“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活用 ,就是在句子中 ,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地运用 ,即把经常用作甲类词的 ,临时转用作乙类词。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作名词 ,数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副词作状语等。现代汉语中 ,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 ,状语常用副词充当。但在古代汉语中 ,名词可以作状语 ,起到副词的作用。名词活用作状语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古代汉语里人事名词用作状语具有表示比喻、表示对待人和事物的态度、表示处所…  相似文献   

3.
不少语法学家认为,古汉语的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意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职能”,常常“表示它所表示的事物的行为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名词“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但近来又有人提出:“‘名词用如动词’的提法应该否定.”  相似文献   

4.
词类活用是古今汉语比较普遍的语言现象。就古汉语而言,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这是一般文言语法著作经常涉及的内容,但是由名词、形容词、不及物动词活用为及物动词以及由及物动词本身所造成的诸种特殊的动宾关系却很少有人详  相似文献   

5.
枟左传枠共出现可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89个 ,使用次数共 227例。名词的意义类型有军事、制度、器具、服饰、人伦、植物、方位等 11个大类。活用与本用在意义上的关联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并在语用上满足了先秦文本表达的特殊需要。由此可见 ,在古汉语尤其是先秦汉语中 ,活用是一个常见而有特殊价值的言语现象 ,也是训诂学以及古汉语教学应该重视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附录”中《文言词的一些用法》对名词作状语作了如下说明:“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的。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三个问题:一是说明状语的位置和作用,指出状语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二是说明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三是说明在古汉语中“名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介词“之”的形成杨雅丽“之”在古汉语中是常用字。“之”可以表示动词、代词、结构助词,也可以表示介词。“之”记写动词,含“前往”、“到”之义。“之”记写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多用作宾语或定语。“之”记写结构助词,可用于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是常见的现象,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但在运用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主语及名词作状语的词组与主谓词组的区别: 古汉语中,名词状语和动词、形容词结合在一起,容易和主谓词组混淆,要注意分辨。分辨一个名词在句中作主语还是作状语有两种方法:①如果动词、形容词前面的那个名词是谓语陈述的对象,那么这个名词就是主语;反之如果不是陈述的对象,那么这个名  相似文献   

9.
在古代汉语里,词类活用是一种特殊用法,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所以学习古代汉语,必须重视词类活用的问题。所谓词类活用,就是推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古汉语中比较常见的是名词用如动词,形容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等等。以前人们对这方面的研究,只注意到了语法上的问题,而忽略了语音学上的问题,这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认为,从语音学方面来加  相似文献   

10.
名词用作动词包括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简称名词用作动词)和名词作动词的三种特殊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为动用法。三种特殊用法的翻译方法已有许多人进行过阐述。因此,我在这里就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翻译方法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在古汉语中,有一种用法颇具特色的名词性词组,一般都把它混同于所谓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 (1) 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魂天王,不为华侈?(洛阳伽兰记·王子坊) 郭锡良等编著的《古代汉语》注释“雉头狐腋”:“雉头狐腋:……用在能愿动词的后面,用作动词(着重号为引者加,下同),是穿雉头狐腋毛皮衣服的意思。”(部本《古代汉语》上册38页,1984) (2)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论语·先进) 郭本《古代汉语》注释“端章甫”:“端章甫:都是名词用作动词。”(中册574页)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名词用如动词(指用作一般动词,下同),以及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常见的语法现象,其中以名词用如动词更为普遍,而且其语法结构及词汇意义更为复杂多样。就语法结构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充当述语,与后面的词语构成述宾关系;就其词汇意义而言:名词的意动用法,其特点都是表示“认为”这个意义,可以解释作“把……当作……”或者“以……为……”;名词的使动用法都有“使令”义,即带有“使……”或者“让……”,“给……”的意思。名词用如动词则没如此简单。然而,一般语法书对名词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论述较为详细清楚,而  相似文献   

13.
周代是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其间,使动用法迅速扩展,由动词延至名词、形容词和数词;而随着形容词(包括形容词性词组)大量用作补语,古汉语补语的各种主要形式(包括结果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关系补语、数量补语等)已基本出现;状语也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5年第一期)张志立老师的《试论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词义引申的关系》一文,对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和词义的引申,以及二者的关系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读后收益非浅,很受启发.但有几个问题弄不明白,特向张老师请教.首先,有的语句叙述不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名词活用动词与本为动词的识别界限 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古汉语里常见的现象,表现了古代汉语词汇不同于现代汉语词汇的灵活多变性。名词活用为动词是一种改变其词义内容和语法功能的临时运用,一旦离开具体的特定语言环境,就又回复到原词的意义和特点之上。下面的句子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例句:  相似文献   

16.
一、智子: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智,做动词用,是意动用法.意动,又叫意谓性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名词、形容词可做意动词,它与后边名词的关系是动宾关系而不是修饰关系,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是前面的名词、形容词的性质、样式或状态.如智子,不是以“智”修饰“子”,而是认为儿子是智慧的.名词、形容词做修饰语(定语)还是做意动词,从形式上看没有区别,主要是从上下文意和词语结构上来分析.智子疑邻,“疑邻”是动宾词组,而在这种结构中,“智子”与  相似文献   

17.
鉴于《诗经》某些名词用作动词或使动、意动、为动均解释不通,于是就根据其表义的特点大胆提出状动用法.根据状动用法包含的状语表示的意义,将它分为工具、质料、事理、比喻、时地和方位六类.就语法功能来讲,名词用作状动经常作谓语与定语,与动词的用途一脉相承.名词用作状动,多出现在名词、代词之前,而名词、代词或作宾语或为中心词,充分显示其动词的性质,成为判断名词用作状动的标志.若相应的名词、代词前置,则多有结构助词帮助,否则就属于例外.至于名词用作状动的提出,并非偶然,它是以名词用作动词为基础,以状语的研究深入为前提,其问世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18.
一、略论动词前的“为”古汉语中的“为”,当它出现在名词、代词之前时,其词性比较容易鉴别,它有时是动词,有时是介词,和后面的名词、代词组成动(介)宾词组,充当句子成分。“为”有时也出现在动词之前。这种  相似文献   

19.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对我们阅读古籍,深入理解古汉语的语法特点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语法结构和词汇意义上讨论了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等几类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  相似文献   

20.
古汉语主谓谓语句内部构成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谓谓语句这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中早已存在。本文吸取现代汉语研究的某些成果和方法 ,界定古汉语主谓谓语句 ,以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孟子》为语料 ,并部分地采用了《左传》、《论语》中的句子 ,对先秦主谓谓语句的内部构成情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认为大主语可以是名词、动词或主谓短语 ,小谓语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以及主谓短语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