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当代女作家简妮特·温特森充满诗意的现代寓言小说<守望灯塔>记录了女主人公银儿从学会讲述故事到发现爱,并成长为双性同体艺术家的历程.本文分析了温特森小说的非线性叙述体现了元小说的特点,并从互文性的角度凸显温特森多维交织的小说主题.温特森通过塑造守塔盲人普尤,重提讲故事的传统,关注网络时代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因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被誉为西方女性主义的先驱。本文拟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伍尔夫在小说《到灯塔去》中体现出的马克思女性主义思想。通过对小说中作者"双性同体理想"的阐述,说明该观点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是她双性同体思想最完美的体现。小说通过对代表女性气质的拉姆齐夫人和代表男性气质的拉姆齐先生由对立走向融合的人物塑造,体现了伍尔夫对于两性关系的理想追求,她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生存结构中是互存互补、辨证融合的。崇尚事实、理性和逻辑的男性气质与赋予想象、情感和直觉的女性气质,只有克服各自的片面偏激和自满自足,才能达到两种素质、两种力量的完美结合。伍尔夫把实现两性融合作为女性主义的终极目标,她的双性同体思想为女权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先锋之一,其作品《一间自己的房子》是伍尔夫女权主义思想最直接和充分的体现,它着重讨论了妇女与文学、男女性别差异及双性同体等严肃问题,其超越传统女权主义思想的女性观对现代女性主义批评产生了影响,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得以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5.
库切的《夏日》是一本虚构式自传,这篇小说整体上就是被采访女性们的回忆式叙述,以主人公约翰为叙述背景,而他的情人和朋友们则成为叙事话语的主体。这种反传统性与小说叙述结构模式的创新性相一致,更与库切作为一个反叛性的怀疑论知识分子的身份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杰出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是闪亮于由男性主导的英伦文学史中的女性主义先驱.《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作为“房中天使”卑躬屈膝,逆来顺受;而莉丽作为男权社会的“叛逆者”追求独立,特立独行.从传统女性拉姆齐夫人到新女性莉丽的转变是女性在父权社会中重新定位自我,完善女性自我的历史过程,伍尔夫“双性同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完美诠释.因而看似对立的两个女性形象实则相互关联,同体共生.  相似文献   

7.
《末路狂花》是一部典型的女权主义电影,它展示了两位原本符合传统男权理念中"安琪儿"形象的现代女性遭遇的无所不在的男权压迫和她们以"疯狂"的方式反抗男性歧视与凌辱的历程,暗示了"双性同体"的理想女性模式.  相似文献   

8.
以"双性同体"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拉姆齐夫妇婚姻悲剧的分析,揭露了男权社会传统婚姻中以拉姆齐夫妇为代表的单一男性气质和单一女性气质的对立,进而揭示伍尔夫在<到灯塔去>这一作品所表现的深层内涵,即对男女两极对立的传统婚姻关系的否定和对"双性同体"这一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两性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作为中西方独具女性意识的女作家代表,伍尔夫和陈染都试图在作品中思考并展示她们所认识的两性关系,《到灯塔去》和《私人生活》是她们最具个人性、思考性、代表性的作品。文章通过对《到灯塔去》《私人生活》中的两性叙事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在不同时代及文化语境下产生的两部作品,其两性叙事共同呈现出一种“从冲突到和解再到超越”的模式线索。从中可见作家伍尔夫和陈染的两性态度、认知的相似之处:对父权制的批判态度、对两性的重构观念以及对理想两性关系的设想姿态。同中有异,这些带有内在延续性、相似的两性叙事表现,又因伍尔夫与陈染的创作观念间的承继发展关系,于细微处表现出不同:《到灯塔去》的两性叙事更多带有伍尔夫的早期“双性同体”思想,而《私人生活》的两性叙事则暗含作家陈染的“超性别意识”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主义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被称作女性主义先驱者,她通过书写女性来为女性及女性作家获得"声音"。在《一间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提出了"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并把它贯彻到小说《奥兰多》中。基于Susan S.Lanser的《虚构的权威》一书中提出的叙事模式,通过分析伍尔夫在《奥兰多》中采用作者型叙述与集体型叙述相结合的叙事模式,揭示其体现出的"双性同体"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伍尔夫对女性作家遭受不平等待遇状况的讽刺。  相似文献   

11.
在《到灯塔去》和《白蛇》中,伍尔夫和严歌苓分别以女性视角写出了受时代影响的女性气质的被摧残和迷茫错乱。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和严歌苓的《白蛇》都从人性化角度出发,对“双性心理”的女性给予关注,以超性别立场对同性恋给予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在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观照下,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女性主义特点:第一,理想社会的象征——魔法世界是阴性的母系社会,女性特质在这里得到彰显,这些特质是魔法世界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第二,女主人公赫敏的有自我意识独立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巫形象。塑造了一个罗琳心目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第三,男主人公...  相似文献   

13.
《无字》是一部有多重声音的小说,在叙述上自由地转换叙述的视点,在女性的经验上充分展开,同时又对男性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透析,小说致力于呈现生存图景,也致力于对人物精神性格的批判。《无字》力图超越女性性别本位立场的意味很明显,这种努力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上,也体现在作品的叙述形式上。《无字》对性别立场的自觉超越使《无字》不仅成为张洁最好的作品,也使《无字》跻身中国当代优秀的长篇力作之列。  相似文献   

14.
围绕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小说《到灯塔去》中莉丽.布里斯科这一形象展开论述,通过对莉丽十年前面对画布充满困惑,而十年后重返故地,触景生情,终于一挥而就完成画作这一线索的分析,认为伍尔芙在这部小说中塑造的莉丽是一个追求女性独立的"女儿"形象。她不仅反抗父权社会的压迫,同时要挣脱"母亲"的影响,以获得真正的自我;莉丽这一形象也体现了伍尔芙关于双性同体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16.
对弗吉尼亚·伍尔夫1929年在其女性主义批评中提出双性同体诗学理论进行了详细地分析,指出此理论不完全建筑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与达尔文的生物学的最新发展之上,也不是依赖于《创世纪》的名句或柏拉图的著作,而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实验探索式的勤奋刻苦的写作中产生的,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与历史有着一种深刻的精神联系,并不断超越其原初的意义而导向未来。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作为女权主义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内隐着艾米莉超前的"双性同体"意识,通过对性别二元对立论的消解与颠覆,她成功地塑造了走出山庄又返回山庄的"疯女人"希克厉,使其担负起实现女性在男权制社会无法实现梦想的使命;卡瑟琳也被描绘成"双性同体"失而复得的形象,借此批判了男权制对女性的强制性改造。  相似文献   

18.
爱丽斯.沃克在小说《紫色》中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说明要实现理想的两性关系,必须解构性别二元对立,建构双性同体的个性,达到两种力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中,原型是文学作品中典型或重复出现的意象.詹妮特·温特森的<守望灯塔>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型意象,其中的"黑暗","光"等意象贯穿整部小说,更加凸显了小说爱的主题以及人性两面性的特征,从而揭示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20.
运用格雷马斯符号矩阵解析《狐》中的双性同体人特征以及情感纠葛。《狐》中符号矩阵四个语义素女性、男性、非男性、非女性分别代表小说主角班德福、狐狸、亨利与玛奇,双性同体人玛奇与亨利会随环境变化而发生角色转化。分析双性同体人玛奇、亨利与狐狸、班德福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可以得出,双性同体人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选择性展露出雌性或雄性,从而达到情感双方异性相吸、和谐相处的圆满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