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重点已逐渐脱离哲学领域,西方激进经济学的崛起正是这一新动向的具体体现。一、激进经济学概况西方激进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激进经济学一般泛指一种批判正统经济学、主流经济学或权势(establishmen)经济学的具有激进色彩的经济思潮,少数西方学者认为后凯恩斯主义、制度经济学、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斯拉法主义或新李嘉图主义也应包括在内。①它甚至可追溯到自有政治经济学以来便存在的反对当时的正统或主流经济学的早期激进经济思潮或“持异见经济学”(Economicsosdissent)②。狭义激进经…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能称得上理论体系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表达”与“实践”中的绝对主体地位。而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地位,经过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在“实践”层面上,我国主流经济学已经慢慢转向现代西方经济学。这样,我国经济学在“表达”与“实践”的层面上就出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一方面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主流地位的争论,另一方面也决定了这场争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理论的格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西方经济学理论全面进入 ,开始成为理论经济学的主流 ,冲击政治经济学的现存体系 ,改造着应用经济学的基础。西方经济学以其形式化、科学化的分析工具对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加以解释 ,具有强大的扩张能力。西方国家已经如火如荼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趋势在中国也开始蔓延。不论其他社会科学家对于经济学的“霸权”地位如何地贬损或无奈 ,经济学的扩张势头在最近一段时期内无法遏制。需要反省的是 ,基于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学术殖民现象的日益严重正在给中国经…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欧美、日本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同时,西方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范式反过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当代欧美、日本的马克思经济学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表明,中国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发展与创新,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基本理论观点以及研究方法,进行“合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和中国国情的理论创新”,同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视野下,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亦包括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批判与否定.  相似文献   

6.
一 长久以来,国内外经济学界仿效、沿用自然科学的分类方法,在把经济研究分为基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一直将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这样两类,并提出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国内学者认为,理论经济学“论述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为各个经济学科提供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学包括政治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主要指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主要指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领域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  相似文献   

7.
从西方制度经济学的崛起看我国经济理论的重构曾昭宁(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从公平与效率分析到制度分析从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上,公平与效率各自的发展都将走向制度经济学。(一)以公平为“切口”,运用“超经济学”的方法走向制度经济学。这是西方众多制度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8.
评析凯恩斯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50至60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0世纪70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这三个派别及其观点瑕瑜互见,不分轩轾.它们的前途将是怎样,不可端倪,有待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评傅殷才主编的《新保守主义经济学》陈银娥《新保守主义经济学》是由武汉大学经济学院傅殷才教授主持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经济学)“八五”规划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研究丛书”中的一本,现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学”寻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现今经济学的“根”在哪里?有无“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或“中国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到底是否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如此等等,成为有争议的经济理论问题。本文从系统考察汉语“经济”一词的原初语义与运用实例入手,考辨其切实涵义与变迁轨迹,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通过对中国传统的“经济之学”与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逐步发展的“经济学”的分析,考证中国接受“西学”并探索建立“中国经济学”之努力的艰难历程。文章强调跨世纪学术深进的基础与前提是对本世纪学术研究史进行研究,重点阐述了“中国经济思想史”唯有在中国成为经济学独立分支学科的特有价值,指出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发展与具体应用的要求双向互动,推动“经济”内涵与理论方法的发展演进,提示中西方经济学之渊源关系及后来的发展呈多向性、多元化,不宜简单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的“三化”——绝对自由化、全面市场化和全面私有化思潮正在我国广泛流传,我们应高度警惕被“市场万能论”引入误区。“理性经济人”假设从根本上忽略了最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的行为和决策极少唯一地决定于经济考虑,就必然使其经济分析容易形成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我们必须破除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万能论”和“市场万岁论”的神话,切实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证实到证伪: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证实到证伪: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反思陈英70年代以来,凯恩斯经济理论在世界性的经济“滞胀”面前显得越来越无能为力,西方经济学再次发生危机。主流经济学受到了多方面的批判和攻击;而新的、旧的其他流派的挑战也没有给经济学带来生机,反而使之陷入无休止的争论...  相似文献   

13.
王亚南首倡建立“中国经济学”并为其可能与必要作了精辟的阐述。《中国经济原论》就是他实践这一主张的代表作。该书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被誉为“旧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即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理论经济学的代表,影响深远,是入选“影响新中国经济建设10本经济学著作”中唯一在解放前出版的经济学专著。王亚南在创建中国经济学中,就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等方面,都对当今重建中国理论经济学提供了不少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经济学存在的含义经济学作为研究一般经济规律的学说,从来没有以国别分类过,如我们知道有剑桥学派、奥地利学派等说法,但从来没有人分英国经济学。奥地利经济学。也不可能进行这种分类,因为像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不存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异变现象。但是,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经济背景,世界上从来没有过一致的经济理论,即使是最基本的价值理论、经济学分析方法也有较大的理论冲突。因此,要明确中国经济学的存在性和理论框架,就必须明确中国经济学概念的含义。首先,西方经济学中的“西方”二字具有政治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经济理论界,吴易风教授是既精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又精通西方经济学的“两通”经济学家。新近出版的《当前经济理论界的意见分歧》(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是他在这一知识背景下长期对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问题思考成果的集录。通读这一著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领悟力和对西方经济学的敏锐透视力。在书中,吴易风依据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深刻把握,就“经济学家为什么不能团结在一个旗帜下”提出了中肯的看法。他赞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青年博士崔之元的问题提的好,即“在数学基础理论中,我…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的激进主义传统植根于激进经济学。激进经济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大体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批判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和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思想倾向。尽管这一传统不乏狂热、幻想或者显得过于悲观、消极,但能够采用与正统西方经济学截然不同的视角和方法,分析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交换、两极分化、依附等现象以及世界体系的实质,极大地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宝库。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两条线索——经济学的法学化、法学的经济学化。经济分析法学的产生和发展实质上是经济学和法学“正和博弈”的结果,既有经济学家的参与,也有法学家的参与。经济分析法学并非“经济学帝国主义”扩张的结果,而是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一、公平与效率问题的由来及相互关系1、问题的提出经查证,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原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福利经济学范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877-1959年)开创了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因此被西方经济学界推崇为“福利经济学之父”。从庇古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家一直把收入再分配和资源有效配置作为重要课题来研究。他们一致认为.资源有效配置问题──亦即提高效率问题对于增进福利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针对收入再分配问题,是不是需要以“收入均等化”作为准则,却有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如何正确处理“收入均等化”与效率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19.
不过20余年,中国经济思想界就被美国传来的“主流派”经济学即萨缪尔森等人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占据了主阵地,不仅大学经济院系以其为基础和主干课程,连党校和行政学院也以其培训干部。这一学派的教科书开始主导中国政界、经济界和知识界的经济意识。对它的称谓,也从“西方经济学”变成“现代经济学”,而且还出版了“高级西方经济学”或“高级现代经济学”的教材。这些教材及其中的理念、知识、图表、公式,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真理。对人们经济意识的主宰,势必体现于行为,体现于经济运行,体现于政策,制约中国经济的走势。以“非意识形…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主流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何国华(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所谓主流经济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经济学说中,占支配地位,并代表这一时期经济学发展方向的学说。在实践中,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对当时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是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进入八十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