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荣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2-44
初唐宫廷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唐朝建立初期政治文化建构的要求和方向,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唐人关于政治建构的某些思考。从宫廷诗歌普遍具有的颂美特征来看,它体现了国家开创阶段所强调的加强君臣伦理秩序的要求;从宫廷诗歌在某些情况下显示出的反思精神来看,它显示了基于儒家伦理而形成的对于统治根本原则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从而对小说中的伦理缺失从不可靠叙事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荒原”意象在美国文学中经常出现,是美国文学的母题之一。而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的主要源头,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清教主义的影响下,美国人具有理想主义和乐观情绪。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哲学最主要是人本主义取向的,或者说是以人类为主的人类物种中心主义,人类是伦理学中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主体。美国人在理想主义与乐观情绪的驱动下,作为上帝的选民们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出发,把荒原视为征服的对象,人们心中的那片理想之地荒原遭到了破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精神荒原,他们开始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充满了世纪末的绝望情绪。人们开始将关注点投向生态领域,强调伦理学不仅要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而且要研究人对生物、生态的行为规范。生态伦理学比传统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伦理学更进一步,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纳入研究内容,争取人类与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而美国清教主义文学中对荒原自然的描写其实是人类对文明世界的厌倦,体现了明显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责任感,荒原自然不再处于人的附属地位,而是和人一样具有道德地位,对人类具有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伦理行为模式就是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把握的一系列伦理原则和行为依据。笔者把大学生伦理行为模式归结为十三种可调控的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纪律意识、自由意识、尊重权威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权力意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人文意识、科学意识、传承意识、创新意识。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控十三种意识形成理想的伦理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6.
原始儒家忠道观念所涉及的方面很广,是爱国与忠君的结合。其中包含了朴素的民主思想、权利与义务平等、抑君申民等内容。但是,原始儒家忠道观念的初衷并没有能够完全实现,因为其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疏漏。正是这些疏漏给了后人篡改原始儒家忠道观念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赵克仁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6-51
古埃及宗教是在尼罗河环境的绿洲文化滋养下产生与发展的。古埃及宗教经历了自然崇拜到动植物崇拜,再到法老崇拜的过程。古埃及宗教的生态观是建立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之上。泛生态意识、生态均衡思想、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观念是其生态观的主要内容。古埃及虽属远古世界,但其宗教的生态观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为文化遗产和人类文明的传承,对我们今天创建生态文明社会,加强公民生态意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农村地区,儒家价值观作为一种内隐性的因素影响着农民的购物行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农民儒家价值观、购买动机进行了因子分析,探究了儒家价值观、购买动机、农民彩电购买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在验证V-M-BBI模型的基础上,证明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在模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对于企业进行农村市场细分和品牌价值观的传递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小枝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85-87
面对西方严重生态危机,西方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东方文化,特别是老子的生态智慧,“道家是一种基本的生态或环境哲学原理体系”,他们把老子奉为生态与环境哲学的先祖。“生态文明的希望在东方。”老子高瞻远瞩的预见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危机,老子的生态智慧成为西方解决危机的一剂良药。老子与生态女性主义相隔二千多年,两学派都不约而同地发出反对父权文化、反对父权制的呼声,要求重估女性与自然的价值,引导人类重返伊甸园,走向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1.
曹钦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6-70
尽管反思平衡在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哲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那些时期的主流理论仍然具有鲜明的实在论与基础主义特征.罗尔斯放弃了基础主义的论证方法,转而将反思平衡本身作为了正当性证明的基础,从而体现出了与传统政治哲学在方法论上的根本性差异.当代政治哲学中同样得到广泛应用的另一个方法是思想试验.在这个方面,通过对带有强烈非现实色彩的思想试验的使用,诺齐克对相关学术论争的特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然而,尽管反思平衡与思想试验两者之间可以存在互相支持的关系,但在罗尔斯式的反思平衡与诺齐克式的思想试验之间,却隐含着冲突. 相似文献
12.
在利益驱动下,高校毕业生求职违约现象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为社会舆论所关注。一些选择违约的高校毕业生,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不顾一切、不讲道理。可以说,求职违约对高校毕业生伦理道德底线进行着拷问。本文从经济伦理人格方面,对大学生求职违约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茜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32-136
增强大学英语听说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关键,在于如何组织好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互动。但生生互动受到一系列限制因子的影响,本文即分析了英语听说课堂生生互动的限制因子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焦润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1-153
环境史学是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门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以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人类活动对原生态自然环境的影响等等为主要内容。生态文明史观是核心指导理论;其研究方法在承续传统史学的研究方法外,大量借助于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方法,其中,史实综合互证法、实地调查法、口述访谈法、计量统计法为最为有效的研究方法。该学科扩大了史学的研究领域,在增加科学要素,强化史学的公共性等方面发挥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15.
杨坤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7-82
在《亲合力》中,歌德以婚姻爱情为实验载体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问题上作了一次大胆试验,通过试验显示了人的自然情感与社会规范、人的激情与婚姻机制之间矛盾的无法调和性,并以此来探讨人性和人生的局限问题。小说第一次明确提出“魔力”和“断念”两个概念,并把它作为人性的两个基本层面——理智和情感在小说中充分展现。由此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两者是否能够达到平衡,以及在平衡的过程中人的自然天性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矛盾又该怎样解决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17.
戈春源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7-52
姑苏之名的含义是鱼米丰足的地方。姑苏台为阖阊初创,夫差继筑。姑苏台是因山而名,台址最大可能是在今七子山顶。姑苏所指范围,可指苏州及附近地区,也可专指姑苏台。 相似文献
18.
19.
20.
熊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92-96
“幸福”是个体重大需要和欲望的满足,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标准。每个人所接受的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种类和多少不同,其幸福标准也不尽相同。个体正是依据自身的幸福标准来衡量自身幸福的程度。幸福感是个体感知到自己的重大需要和欲望满足后的一种心理体验,除了受到自身幸福标准的影响外,还受到个体的遗传因素、人格特质以及思维方面差异的影响。干预幸福、提升个体幸福感是幸福社会建设的主题。干预幸福应从需要与欲望的调节与满足入手。需要与欲望的调节,除了采用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外,更应通过缩小个体间差距、保证公平公正以影响个体幸福参照标准的形式来实现;需要与欲望的满足方面,除了提升影响幸福的一般性客观要素水平外,应通过深入细致的专业化社会工作来协调个体的主客观世界,提升幸福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