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庄子的生命哲学最为丰富,最具独特性.其生命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立足于“道”,实现对自然生命的超越,以达到精神生命的“无待”——绝对自由.本文正是以自然生命、精神生命为视野来考察庄子的生死观,对庄子生死观进行哲学反思,以获得对生死的某种本质上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庄子哲学实际上是生命哲学、庄子美学实际也是生命美学。庄子顺应自然 ,回归自然并非消极避世 ,而是为困于尘世的人寻找一条幸福之路 ,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超脱 ,便拟在精神境域中求得自由 ,得到精神上的超越自适。庄子求“道”实际是求人生。本文拟从庄子美学观念解析入手 ,探讨其中所蕴含的庄子对人的关注 ,对生命观念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庄子生命哲学的主要内容反映了整个道家的生命哲学的内在结构和理论形式,从“精”气”神”的有机合成提炼出“形”“神”二元一体的生命结构观,以道衍生万物,注重现实人生的生命观,以“心”诠释“道”,逐渐形成循“道”入心的过程,最终达到“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这为后人研究人的生命结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研究庄子“推天道以明人道”的生命哲学,有助于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4.
以神话哲学视角探讨《庄子》生命意识与上古神话的关系,认为《庄子》的生命意识接受了神话的变形、化生观念,在生命本源上由形象的“气”抽象出根本的“道”,结论是:《庄子》的生命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原始先民生命思考的哲学提升。  相似文献   

5.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6.
生命的困境与心灵的自由——庄子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生虎 《南都学坛》2002,22(2):98-103
庄子人生哲学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对构成生命困境的必然性因素 (“命”)的超越 ,达到个体生命心灵的绝对自由 (“逍遥”)。庄子将人生所面临的生死、时势、情欲等困境概括为一种必然性范畴———“命”。而作为“逍遥哲学”的开创者 ,庄子找到了三种超越生命困境、实现心灵自由的途径 :安命、齐物、体道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庄子的时空意识、自我意识,反思庄子超越哲学。分析认为,生命焦虑是庄子超越哲学的心理起点;庄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对浩瀚时空的忧惧、对荒谬人世的哀叹、对于自我困境的体认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选择困境;这种焦虑感促使庄子寻找通往理想人生境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也同时使人面临“为物所役”的精神负累,由此,对生命价值的探索是迄今为止人类关注的永恒主题。庄子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在复归原始无望的情况下,庄子对个体生命价值的体认最终落实到精神的自由与逍遥上。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庄子》神话的真正用意及与其思想主旨的关系,采取了文献解析方法,通过对神话思维和生命哲学的分析,指出庄子哲学是生命哲学,为充分而深刻地传递其生命思想,《庄子》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神话由此成为《庄子》文本的重要组成,借助于神话庄子的独特的生命哲学思想得以呈现,其中浑沌故事、鲲鹏神话、不死鸟神话等对生命原初本然之"道"、生命自由与永恒等生命哲学思想的彰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庄子的“无待”的自由观,认为其哲学是一种以追求超然生命为旨趣的生命哲学。在庄子看来,只有摆脱各种诱惑、挣脱各种束缚、超越生命,才能达到“无待”境界。指出:在现代性的危机场景中,庄子“无待”哲学的价值突显,其破“待”追求“无待”的解构性的批判具有一定意义的“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1.
老庄认为自然万物是至高无上的"道"的体现,"道"的本质特征就是"自然",而自然界的山水恰恰集中体现了这种"自然无为"的特征。这种自然意识造就了中国艺术家一种特殊的审美意识。在道学精神的启示下,人们一而认识自然之美;二而追寻自然之美;三而以诗画摹写自然之美。这是道家自然观对中国山水审美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最终使他由绅士型知识分子站到精英型知识分子的行列。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厚此薄彼。无论对于庄子的肯定还是否定,都只是闻一多"金银盾"的一面。其实他人生价值的转变,还是源自庄子的"真人"思想,从生命的真实和率真这个意义上说,闻一多前后期的表现,都是庄子思想在他身上的折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留下了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文化样式,也沉淀下来各种不同的休闲观念。从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任,游于艺"的政教型休闲观念,到庄子"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强调自然和人同在的道家休闲观,到唐宋诗词中山水的咏叹、生命意识的感悟、爱情闲愁的吟唱,再到明清小说中花样翻新的休闲娱乐方式,他们犹如一串串耀眼的明珠,构成了中国特有的休闲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14.
寒山诗歌中关于"生存"与"死亡"的深入思考,较为全面而清晰地展现了寒山子对于自己及人类在生死问题上的灵性追寻和诗意表达。寒山子对于生死问题的灵性探寻是终其一生的,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儒家的得"道"而死,死而无憾;道家的"升仙"不死,长生久视;庄子追求的"齐生死"的精神超越;佛教禅宗"生死不二"的佛禅感悟。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哲学是人生哲学。对人生问题的关注,对人生境遇的探讨,是庄子哲学的主要内容。对如何超越人的有限存在以实现与无限之“道”的合一、如何摆脱人生的各种桎梏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之境等问题的思考,构成庄子人生哲学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宗教文化与人生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的大幅改善,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日益高涨,只有建设好共同精神家园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人生意义的探求在精神生活中具有导向性。文章基于当代宗教社会学研究成果,突破以西方模式来看待东方宗教的狭隘视角,认为宗教的共相乃有超越性的人生意义指引,从而包容了在中华民族精神生活及人生指向也起着重要作用的“天”及无神论信仰。衡量人生意义的尺度与在人生意义评价中存在量与质的关系,指出盲目追求超验的危险及中世纪宗教的人生意义导向的消极性,强调追求积极的人生意义已成为当代宗教文化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庄子把道家“小国寡民”式的“至德之世”,当作自己的“理想社会”而加以追求,正是他“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的学说特质,也是他否定社会现实,崇尚自然,强调返归自然的自由精神所致。庄子的理想人物,虽有“神人”、“至人”、“圣人”、“真人”等的称谓,但其“得道者”的本质与境界都是相同的。尤其是对“道”的礼赞,对“大美”的幢憬、追求,对“畸人美德”的注重关切,都使庄子的理想世界与理想人物,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人生艺术化"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供了艺术的理论指导。通过运用"真善美统一"、"入世出世"、"知不可为而为之"等艺术精神,对刘少奇同志《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进行了解读,揭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人生艺术。进行共产党员修养的艺术探索,对于今天共产党在其修养与人生艺术的实践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老庄建构“道”的哲学体系,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宁静和谐,人民幸福生活.由此,老庄阐述了合“道”的整体幸福、悟“道”的精神幸福和法“自然”的真幸福.这种幸福观对缓解目前我国社会矛盾,增强民众的幸福感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学术倾向、天道关系、政治学说、人生态度等方面对《庄子》进行了分析梳理,认为《庄子》思想旨趣已发生转变,即从剽剥儒墨到兼融儒法、从天地所法之道到天地之道、从反对无为到主张君无为而臣有为、从全性保真到修德诚己,表明《庄子》中已出现了以道为主,兼采儒、法、墨诸家的综合性思潮,即黄老学。《庄子》视界中的黄老学,一方面表明道家学说顺应时代发展,开始面向现实;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道家思维水平高,有能力融合诸家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