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鸦片战争后,中国城市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中国城市发展的近代化趋势日益显著;其二、开埠城市发展迅速;其三、城市的分布、发展更加不平衡。这既由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所导致,也与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密切相关。整体而言,近代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很低。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城市建设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后,美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是大都市化。在大都市的快速进程中,城市社会问题和城市病始终挑战大都市区的治理能力。在大都市区治理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传统区域主义到新区域主义理论的探讨与实践。传统区域主义立足于改革传统和公共选择视角结构性改革,新区域主义融入创新理念,主张在相关主体之间建立区域协调机制以提高区域性竞争力。美国大都市区的区域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但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区域治理思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当代中国区域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面临很多难题,研究美国大都市区治理的理论和路径,对促进当代中国城市群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个成功的城市必须拥有一个极其鲜明的城市文化主题作为坐标和轴心,上海应打出“江南都市文化”的旗帜。北京应该走欧洲模式,而上海要多靠近一下美国模式。上海要建“国际文化大都市”,在具体路径和战略上都要有具体的跟进保障措施。上海“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至少要对2020年的目标有所打算,这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应该是同步的。以长远发展目标计,上海的文化目标应当提“国际文化都市圈”。把会展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和“四个中心”相结合,通过市场引领、品牌培育恢复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制约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发行,上海目前非常缺乏有这方面意识的发行方。在文化大发展中如果只是讲赚钱不讲普世价值,那么危机的因素是非常大的。  相似文献   

4.
<正> 一、是什么决定着剪刀差在新中国的长期遗留 这里所说的剪刀差,是指我国历史上形成并遗留至今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分别高、低于产品价值的差距,即“比值剪刀差”。这里所说的剪刀差矛盾,是指新中国经济中缩小以至消除剪刀差的客观要求与它的社会承担能力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非身份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非身份化具体表现为户籍身份、编制身份和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户籍身份的非身份化正在经历从外围到核心、从操作层面到制度层面的发展过程;编制身份的非身份化在外延和内涵两个层面同时推进;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既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自身的变化,又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与个人关系的变化。非行政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又一特征,非行政化是指行政级别在阶层分化中的轴心地位出现了非轴心化的迹象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先秦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为轴心来论证古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原因,以《诗经》为材料阐述古代城市文化的精神历程和时代特征,解说了古代城市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它指出了先秦之际,在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的杂揉中,形成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7.
非身份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特征之一,非身份化具体表现为户籍身份、编制身份和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户籍身份的非身份化正在经历从外围到核心、从操作层面到制度导面的发展过程;编制身份的非身份化在处延和内涵两个层面同时推进;单位身份的非身份化既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自身的变化,又根源于或表现为单位与个人关系的变化。非行政化是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又一特征,非行政化是指行政级别在阶层分化中的轴心地位出现了非轴心化的迹象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体制内改革和体制外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的典型发展形态形成于战国时代。秦在兼并六国后的十余年间,因阶级矛盾的加剧和六国复旧势力的颠覆,导致了全国大规模反秦武装起义的爆发,而刚刚繁荣起来的古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他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不会消亡的,所以中国古代以城市为中心的商品经济形态在西汉时期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并由此进入了它的空前繁荣和高度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城市群理论、生态城市以及低碳交通理论,分析京津廊大都市区未来生态城市和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以及对交通发展的要求,得出京津廊大都市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构建城市群低碳交通体系,通过低碳交通产业的集聚效应和关联效应促进京津廊大都市区的和谐发展,提出了京津廊城市群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的长期、中期和短期的战略目标,依据京津廊大都市区低碳交通主要制约环节,提出了从理念上、技术上、激励和创新体制上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汉中是我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有着悠久的城市发展历史。从周幽王五十一年 (公元前771年 )开始筑城到民国年间汉中城衰落 ,其间历经近 2 70 0年的风风雨雨 ,历呈出中国众多城市发展的一个面相。从城市发展史的视角 ,按汉中城的形成、繁荣、衰落三个阶段 ,概述它从春秋战国至民国年间的发展历史 ,并论述其形成、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都市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健全完善人文体系是建设现代大都市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尺度,而人文体系至少包括城市的形体建设、城市的精神函育、城市的历史传承和城市的文化氛围,他们分别可以用"风格"、"气度"、"基脉"和"神韵"加以概括和提炼。哈尔滨只有将"风格"、"气度"、"基脉"、"神韵"科学整合和有机统一,建设现代大都市的目标才有望实现。同时,也为国内其它向现代大都市定位和发展的城市提供一种参照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的创新能力角度对北京与上海建设世界城市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相对面言,上海更具有建设世界城市的创新潜力和基础.世界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北京与上海从创新能力来看仍具有较大的差距,但在战略定位和目标上应该形成扬长补短、错位发展、齐头并进、健康良性竞争的态势,这也有助于形成我国国土空间版图上的两大高能量级核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都市圈和都市带的客流需求因素、影响因素的分析 ,区分总体客流影响因素及分类客流影响因素、常规因素及突变因素 ,论述了现阶段都市圈中心城市及城际客流特性、都市带的带中及城际客流特性。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规模和欧美国家的发展进程有着显著的区别 ,结合我国目前的几大都市圈和都市带发展现状 ,提出了未来都市圈及都市带客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基于都市圈城镇体系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城镇人口数据对盐城城镇体系进行了分类,并在与苏南和日本城市体系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盐城城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诊断,认为该城镇体系存在中心大城市增长乏力、中等城市潜力不足、小城市发展滞后和小城镇发展目标不明确的尴尬局面。城镇体系的发达程度与产业的发达程度成正比,目前盐城城镇体系走出困境不仅需要正确的城市政策,还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结合国家正在实施的江苏沿海开发战略主要从城市政策和区域管制角度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易斯.芒福德认为罗马帝国的扩张把古代罗马城变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世界城市,他称之为"死亡之城"。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在当时形成了其他城市所没有的独特吸引力,成为后代许多大都市所培养的都市情结的始祖。在芒福德看来,大都市的强势地位不仅表现为对外省或外地资源的掠夺或抽吸,还表现在对其辐射自身的影响。而随之而来的大都市病是不可避免的都市文化副产品,它的寄生性是使城市走向死亡的致命病症。如今,社会发展的诉求与生存环境的限制已不只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整个现代文明病症的一种症状。中国在进行了30年的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之后,是时候对正在出现的"特大城市象皮病",作出诊断和治疗了。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将北京城市发展目标确定为“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和宜居城市”。世界城市是高度一体化的世界经济环境下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对全球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重要的影响力,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发展模式,成为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力。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具备了打造“低碳城市”的经济基础,但仍需要政府、企业与居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秦汉三国时期,成都商业大都会的建成历程:从李冰时期将成都"市"迁至成都城外"二江"间,形成"两江珥市"的格局,从此开始了成都作为商业大都会的提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保定是京南第一中等城市,在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大保定”的建设思路中提出对接京津的战略设想。保定对接京津,最有利的条件就是空间上毗邻,同时在京南近京津区域也逐渐形成了“串珠状城市群”。但是保定“小马拉大车”的发展基础以及不平衡的经济发展状态,成为其对接京津的严重障碍。所以保定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强化基地建设以及完善交通网络的举措,要以保定为核心构建京南子城市群。在构建子城市群的过程中必须分步实施,通过不断构建支城市链,在京南构建以保定为核心的“指状城市网络”,同时不断强化对接京津的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大都市区正在成为各国经济生活、资本形成和国际竞争的主要空间尺度与结构,大都市区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通常是由传统城市化转入大都市区化阶段的分水岭,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阶段转变的关键时刻。轨道通勤圈是界定大都市区的重要标准,也是区别大都市区与蔓延式大城市及城市群的主要准绳,市郊通勤铁路应该得到特别重视。在大都市通勤区内以TOD模式实现居民职住平衡,改造传统大城市由于时空阻滞导致的各种城市病,提高各大都市区的社会经济活力,才能引领大中小城市合理分工与布局,并支撑相应城市群的形成。必须尽快研究我国大都市区的官方定义,填补城市化战略的重要缺环,把各百万人口以上蔓延式的传统特大城市转型为现代大都市通勤区,并将政府的行政组织与权力结构进行相应尺度的重组,避免由于行政碎片化的延误而付出过大代价。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也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城市逐渐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目标。目前世界上已有许多城市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了宏大的数字城市推进计划,并在城市管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指出陕西省榆林市是地理位置重要和综合条件优越的中等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加快建设数字榆林,对于加快中小城市管理创新,保障中国能源战略安全,促进陕北经济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