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光绪二十五年为己亥年,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清廷下诏: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亻隽)为“大阿哥”,拟于适当时机替换光绪,一时在中外朝野之间引发绝大风潮。此即所谓“己亥建储”。  相似文献   

2.
端王使慈禧相信,义和拳可以帮助她操演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端王在儿子溥僎被立为大阿哥后,自己开始筹划当摄政王。他当然知道慈禧对外国人毫不掩饰的深恶痛绝,在他看来,机会来了。于是他找到了一个使黄城根下再遭血洗、使圆明园再度烧红半边天的"机会",这一机会也使中国遭到全球的责难,使帝都再一次遭受兵燹。  相似文献   

3.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慈禧携光绪帝后及大阿哥等人仓皇西逃,这一举动被称作"西幸"。在"西幸"前,李鸿章、刘坤一等人曾联衔劝阻,张之洞等人则反对列衔。双方争执日久,最终密奏没能送达两宫手中。两宫西幸后,打听两宫所在及扈从、留守情况成了重中之重。两宫在太原驻跸一月,又欲"幸陕"。对于两宫行止,官员间意见相左。两宫"西幸"对议和关系至要,也使群臣产生分歧,对晚清政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说“妒”     
有人说,“妒”字是“女”字旁,说明女子天性好嫉妒。慈禧杀珍妃,据说除了政治原因,就是看不了珍妃与光绪帝的恩爱;武则天蓄男宠,那是要争“女子哪点不如男”这口气。苏东坡看不惯陈季常妻凶妒,曾作诗讽之:“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其实,这些并不能说明嫉妒是女人的专利。“妒”字还有“户”旁,一“户”之内,有女也有男,男人烧起妒火来一点也不会逊色。那位隋炀帝杀了薛道衡还不解恨,不是恶恨恨地说“更能作‘空巢落燕泥’否?”按弗洛伊德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是人人都有的,不过…  相似文献   

5.
张载是北宋“气”学的代表人物。张载为规定和诠释“气”范畴,运用了“太和”“太虚”“太极”“神”“化”“道”“易”诸范畴,张载对这些范畴的理解和说明,又离不开对“一”“两”范畴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对张载哲学中的“一”“两”范畴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与辨析,可以真实地论定张载哲学的基本架构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云霄”(福建省云霄县)造“假”贩“假”的乌云还未散尽.中原某地又刮“假”风。仅被新闻媒体披露的假“酒”、假“药”、假“油”、假“米”、假“棉”、假“水泥”(几乎无所不及)等特大案件就有多起,令人触目惊心。然而。有人竞还在背后为其辩之:这是“脱贫”、“赶超”的需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有望发展,中原走点“捷径”何妨之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7.
刘绍义 《中华魂》2013,(20):49-49
我常常想,“东”(柬)这个字,为什么是“日”在“木”中呢,“日”在“木”上为“东”,即“杲”字,“日”在“木”下为“两”,即“杳”字,不是更好吗,好记又容易理解。偏偏造个“柬”字是“日”在树林(木)中,多不显眼呀。  相似文献   

8.
“满洲国”大肆宣播儒家思想,但只强调“温良恭俭让”、驯良笃诚,妄图使东北人民适应其奴化统治。与此同时,“满洲国”又大倡佛教,欲使东北人民各自向内约束,对国土沦陷无动于衷。当然,日伪政权利用儒佛施教也未能扭转它失败的定局  相似文献   

9.
张竞 《社区》2010,(27):15-15
爸爸现在掌管着家里的财权,但他却很“穷”。我向他申请“零食经费”、“玩具经费”时,他总是说:“没钱!”妈妈向他要“置装费”、“化妆品费”时,他总是说:“你的钱怎么又花完了?”在我和妈妈眼里,爸爸很抠门,很穷,给家里买的日常用品都是“哪种便宜就选哪种(妈妈对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1.
手抄本《逆党祸蜀记》是同治年间汪堃辑录的。所谓“逆党”,是指咸丰末年执政,咸丰帝临终时指定的顾命八大臣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等人。他们以端、肃为首,想自己揽权,阻止慈禧垂帘听政,是慈禧的政敌,后被诛杀,故称“逆党”。但是,《逆党祸蜀记》所记载的,主要不是这个“逆党”的事情,而是一八五四年(咸丰  相似文献   

12.
清末太监“小德张”回忆说:慈禧太后看戏,是有许多忌讳的,尤其是在她寿诞吉庆大典时,凡戏中只要有“死”、“亡”、“杀”、“剜”等不祥的词语得统统革除;行头、道具凡是黑色和白色的,也得一律改换。不然,轻则停演“撤赏”,重则“挨竹杖”赶出宫廷。有一次,京剧著名青衣孙怡云为慈禧太后演出《玉堂春》,剧中苏三有句台词“羊入虎口有去无还”,本来这句台词有人已替他改成了“鲤鱼落网有去无还”,但孙怡云一时疏忽,仍按原词唱出。慈禧一听大动肝火,立即勒  相似文献   

13.
中日长篇小说《红楼梦》和《源氏物语》堪称世界古代文学双璧。曹雪芹和紫式部两位作家尽管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她)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都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大观园”与“六条院”,随着对现实社会的理性观照,他们的理想又走向了破灭。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政局交织着封建统治势力、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和人民群众斗争势力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多重纠葛。庚子年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宣战”,义和团抵抗,正是这种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不可调和的产物。多年来,史学界对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主战与主和争论,进行了多方研究和考证,但评判不一,分岐甚大。一种观点以光绪皇帝的变法壮举所慰籍,加上对慈禧太后签订《辛丑条约》的愤怒,因而褒帝贬后。另一种观点则从近代反帝角度,基本肯定以慈禧为首  相似文献   

15.
在一九七八年真理标准大讨论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感召下。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掀起了中国农村的一次大变革。而后的30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顺应一次又一次思想解放,中国农民又相继实行了三次“大突围”。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6):24-24
三(2)班是一个全校闻名的“绰(chuò)号班”,班里人人有绰号,什么“电线杆”、“柴油桶”、“黑炭(tàn)”、“奶油”、“刘老根”、“葡萄眼”等等,数都数不过来。这一切都“归功”于李小明,他给全班同学都起了绰号。大伙儿挺烦他的,也回敬了他一个绰号:“刁(diāo)德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王青立 《社区》2011,(29):15-15
宋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数“苏黄米蔡”,“米”就是米芾(fu,草木茂盛之意)。米芾(1051年-1107年),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由于他性情狂放。故又称“米颠”或“米痴”。除了有点儿癫狂外,  相似文献   

18.
老在《当代汉语字典》(国际华语版:龚学胜主编)中“老”形容词意义主要有:“年岁大的,经验丰富的、熟练的,很早以前就存在的,年久的,陈旧的过时的,原来的,排行在末了的,火候大的”等。除此之外,“老”还可以指长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老”既可以指年长的,也可以指年幼的。  相似文献   

19.
夜明珠一直是传说中的神奇宝石.据说清朝慈禧太后死后,含在口中的就是一颗世间罕见的夜明珠,也是因为这颗珠子才保证了慈禧太后的尸身不腐.那么,夜明珠真的存在吗?慈禧太后嘴里的夜明珠到底是什么? 被盗的夜明珠 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率军队炸开了定东陵,将陵墓内的稀世珍宝盗抢一空.慈禧口含的那颗夜明珠也未能幸免.据说,盗匪们打开慈禧的棺椁时,见她面目如生,好像在睡觉一样.孙殿英回忆说:“这是因为她的口中含有一颗很大的夜明珠.这珠分开是两块,合拢起来则透出一道绿色寒光,夜间在百步之内可照见头发.”盗匪用刺刀撬开慈禧的嘴,取走了夜明珠.  相似文献   

20.
李鸿章面对史无前例的“变局”和“强敌”,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主张,试图通过“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争取实现自强的安定环境,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他赋予传统的“以夷制夷”以新的内涵,大胆地利用国际均势主义、利用矛盾,为中国赢得了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的相对和平,这是应当肯定的。清末自强运动失败,李鸿章的外交政策亦随之破产,其主要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中国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