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语域分析理论对语篇《雨中的猫》的文本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雨中的猫》的及物性结构、语气结构和主位结构等特点的分析,说明语言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文本阐释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同时为我们的文学研究与文学教学方法提供一个多维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副文本的引入成为研究文学内部与外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探寻文本本身也具有开拓性与丰富性。沈从文的《边城》作为其代表之作,引领我们进入独特的湘西世界,在文本的创作及发表过程中,围绕《边城》文本周边的副文本组成了极具研究价值的资料,对文本本身的研究带来了新的阐释意义及史料价值。文章就将从《边城》的新旧题记、题识五种以及注释和标题等副文本来具体论述《边城》为我们呈现出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3.
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被誉为美国的第一部史诗,其主要素材来源是斯库克拉夫特所收集的印第安神话传说.通过重构印第安神话传说《孟达明或印第安玉米的起源》中的禁食仪式,朗费罗将其中神圣的空间和神圣的时间这两个相互关联的主题移植到了《海华沙之歌》中,再现了印第安神话思维的基本特征,即神圣与世俗的对立.通过移植印第安神话传说的主题,朗费罗赋予了《海华沙之歌》鲜明的印第安色彩,从而使该诗获得了独特的美国文学气质.朗费罗的这一尝试为建构美国民族文学探寻到了一个积极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朝鲜诗选》在明与朝鲜共同抗倭的历史情境中编成,是明将领和随员与朝鲜士民通力合作的产物,是一部形塑明未以来中国人对朝鲜诗歌印象的诗选,在中韩文化、文学交流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令存《朝鲜诗选》主要有蓝芳威、吴明济编《朝鲜诗选》两种,两者同中有异,过去研究指出两种诗选多异文,尤其认为蓝芳威《朝鲜诗选》非善本,本文不以确定文本真伪为文献学的终极关怀,将《朝鲜诗选》置于壬辰之乱的历史、社会、文化和文学情境中,确定其作为记忆的文本的文献文化属性,以之为基点,讨论沉潜其下的朝鲜汉文学传统以及与中国文化文学传统的关系,讨论蓝芳威、吴明济等编者在文献文本中的作为,以文化研究的视角进一步认知《朝鲜诗选》的文献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物质文明甚嚣尘上的社会语境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以一个先觉者的睿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真正和谐的生命方式.麦尔维尔的《白鲸》寓言性地叙述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对抗,并对这种对立与对抗的悲剧结果进行反思.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则形象地诠释了人与自然之间错综复杂的生态关系,在描述人的尊严与力量的同时,实际上反思了人的存在.《瓦尔登湖》等美国文本经典的自然书写,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童庆炳提出的文本层次论为指导,以声音美、节奏美、意象美、修辞美、错综美、感知美、绘画美、宁静美、境界美等9大审美要素为内涵,研析了朗费罗的经典散文名篇The First Snow翻译中的理解过程与表达过程,旨在为文学翻译批评与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英国当代著名作家戴维.洛奇集文论家与小说家于一身,在其重要作品《小世界》中,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叙事建构了一个后现代主义浪漫传奇文本。小说文本由"谈这部小说如何成为小说的小说"和"类文本元小说"构成,使关于传统人文批评、解构主义、读者接受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文学本体论等的批评理论探讨转变成小说叙事艺术。同时,作者使用互文手法将高雅的专业知识阐释与表现当代学术界荒诞景观的通俗故事情节并置,讽刺性地质疑文学研究的目的和公共学术批评机构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的时代里》是海明威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表层文本结构给人混乱而无序的印象,插文之间、小说之间、插文与小说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就其整体文本结构而言,插文与小说形成了跳跃性极大的"现在—过去"框架结构;就其深层文本结构而言,插文和跋展现了当下时代的战争、暴力,小说则是海明威过往生活片段的变形、提炼,特别是尼克的人生故事明显映射出海明威本人生活的痕迹,相互之间具有互文性,插文与小说全面客观地揭示了"我们的时代"种种残酷、不堪的真相。因此,其表层结构的无序,实际上正是"我们的时代"混乱无序的象征和隐喻,是作家精心营造的产物,其结构艺术在海明威小说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9.
《现象与文本》是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李骞教授的力作,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2004年人选第三届“云南文化精品工程”,2005年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现象与文本》是作者研究南当代文学七十余篇文章的结集,因文章有对云南当代文学现象的评介,也有  相似文献   

10.
朗费罗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的诗人,其文学创造深受德国文学影响,尤其是歌德的影响。朗费罗的一生与歌德有深厚的渊源,对歌德的接受与钟爱在于他本人对歌德创作的价值认同;同时显示了朗费罗的世界文学视野与比较文学意识,为美国文学独立化发展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与完美的参照。在歌德的启迪下,朗费罗诗歌的精神内涵更加丰富,诗歌理念保持与时代同步。  相似文献   

11.
常耀信教授是国内知名英美文学教育专家,所著《美国文学史》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我们有幸与常教授就美国诗人朗费罗研究进行交流。常教授认为洞悉时代背景、人们的品位、内容是否"革新"以及文学批评标准等是一位学者研究朗费罗必备的前提。同时,常教授讨论了朗费罗的历史地位以及学术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关于空间的概念同样适于文学创作与研究.纵观海明威的小说作品,他总是将主人公置于某个特殊的“空间”并让他们在这些“空间”里做出主体的“自由选择”,体现出极强的空间性.对海明威小说空间性的研究,一方面有利于解释其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找到海明威与存在主义的某些契合.  相似文献   

13.
死亡·孤独·抗争——论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这样一个价值重构的时代,悲剧性的作品更能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体现作家对人类社会、对人生价值与生存追求的哲理思索。海明威的作品首先展示了硬汉精神,深层次上,我们所能体会到的是海明威作品中深深的悲剧意识。文章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海明威作品的悲剧意识:沉重的死亡阴霾、孤独的个体奋斗者和超越绝望的抗争。  相似文献   

14.
在海明威的小说中,流浪与回归都是文学上的一种寓意和象征。逃离和流浪是为了逃避僵硬的现实原则,流浪的目的是为归根返本,重返那些生命的本源地以便达到真正的心身安居。但回归本源对于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美国人来说已变得遥不可及。海明威所谈的回归本源,实际上是要证明现代人失去了本源感。失去本源感的现代人注定了要漂泊流浪、无处安居。  相似文献   

15.
运用原型批评理论解读几部美国小说中共有的“英雄原型”的母题形象。该母题在美国文学中的首次出现是在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中,后来在纳撒尼尔·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D·J·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等经典小说中以不同的方式重复出现,并成为小说的主题思想之一。不仅如此,该母题还被其它许多美国文学作品采用和演绎,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和思想内涵,在美国文学传统主题中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16.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是19世纪最著名的美国诗人,他的长篇叙事诗《迈尔斯·斯坦迪什的求婚》问世后受到了英语世界的广泛赞誉。该诗以历史时空体统摄全篇,同时将历史时间具体化为自然时间和生活时间,将历史空间具体化为自然空间与生活空间。朗费罗通过频繁的时空切换展现了清教移民始祖登陆美洲后生活中的一个个侧面。其中,登陆美洲后清教移民的大量死亡、清教移民与印第安人的斗争、“五月花”号的返航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普利茅斯岩石”等纪念物,作为关于清教移民始祖的集体记忆的重要方面,都通过具体的时空结构得到了展现。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海明威本人的传奇经历和他作品中的众多“硬汉”形象一直为人们所称颂和回味。但评论界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却一直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剖析海明威主要作品中的主要女性角色,可以发现海明威虽然更倾向于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善于关注男性世界,但他确实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他笔下的许多女性不仅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而且具有“硬汉”的某些特征。他真实地记录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8.
《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成名作。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小说女主人公勃莱特.阿施利这一文学形象展开了激烈争辩,观点迥异。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学的角度出发,对阿施利时而抑郁、时而躁狂的怪异行为进行剖析,揭示其抑郁躁狂的根源,进而挖掘海明威在该小说中所隐含的写作意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评论界将《雨中的猫》解读为关于婚姻伦理或是女性遭受压抑、被边缘化的故事。结合海明威的人生经历和当时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小说中关国妻子与猫的动态关系,认为这则故事体现了女性对其身份的探寻,也隐约地传递了海明威对女性运动的同情与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