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8 毫秒
1.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以往的学者多关注的是他的婚姻观、爱情观、才情观,而对他创作思想中的矛盾和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关注极少.实际上,天花藏主人维护正统“名教”的思想与大胆的婚姻观念相矛盾;“缘出于天”的思想与才子佳人主动寻求婚姻的行为相矛盾;才子科甲高中的同时又被举荐与帝王的理想,与自身现实的贫困、落魄、无人举荐相矛盾.而造成天花藏主人创作中的思想矛盾,又与晚明以来社会文化思潮、自身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生活的窘迫等息息相关,这些思想矛盾不仅反映了明末清初“士人”的精神失落,更体现了底层知识分子的道德意识、伦理诉求与爱情观念的新变.  相似文献   

2.
林刚 《南都学坛》2003,23(2):56-60
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在吸取前代文学各种艺术积累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其艺术渊源是史传文学和说话艺术。史传文学的思想精神、人物和故事情节、结构模式和叙述视角多为英雄传奇小说模仿、借鉴。说话艺术在篇幅上为英雄传奇长篇化提供了条件,“小说”含义的扩大化为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用的技巧和手法也为明清英雄传奇所效法,讲述故事体制上的特点则直接影响到明清英雄传奇章回小说“分章别回”形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作家中的代表,《玉娇梨》、《平山冷燕》为其代表作。由于《玉娇梨》、《平山冷燕》与《红楼梦》创作的时间相距不远,因而天花藏主人与曹雪芹有相似的创作文化背景和时代氛围,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表现出了对时代文化思潮的推动与反拨。天花藏主人以纯净的才子佳人小说引领了一批纯情小说的出现,其对"才女"的表现,颠覆了传统写作中对女性形象并不完全真实的界定和表达,对才美女性以正面积极的姿态进入文学视野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曹雪芹以《红楼梦》彰显了自身爱情观念的变化以及更为丰厚的文化积淀与人性内涵。在创作目的与创作心理上,二者均表现了其所置身的现实生活与人生理想的错位,曹雪芹则以《红楼梦》的悲剧结尾凸显了社会历史文化之真实与人生际遇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4.
在《玉支机》中,计谋不是表现人物性格某一特点的细节或揭示其内心活动的片段,而是展现人物性格不同侧面的总体布局,促使情节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作者利用计谋的实施者动机和效果的矛盾,情绪的突转,创造出喜剧性效果。作者天花藏主人之所以强调计谋在这篇小说中的作用,原因有二,其一,赞赏普通百姓为维护个人权益敢于和善于同邪恶势力较量的勇气、智慧;其二,发扬才子佳人小说"显扬女子,颂其异能"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婚恋小说中的爱情诗,不论它们在小说中构筑情节等多种的文体功能,而仅从诗歌内容、成就、作诗原因、方式和效果来看,它们的作用就是男女主人公在爱恋婚配中种种情感表征的对外宣泄,是一种不能遏抑的自然行为,表达多种真诚的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它们的根本价值在于婚恋中的传情定情作用。并且,诗融入婚恋小说是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到唐代始蔚为大观,而《非烟传》又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确立了后世“才子佳人”题材以诗传情定情的范型。研究“才子佳人题材的叙事文学”,梳理中国源远流长的才子佳人叙事文学发展过程,特别是用力于才子佳人叙事文学发展前期这一研究薄弱环节,将对“才子佳人”题材品类概念、特征、篇目审定起到积极的廓清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恨水的小说是对传统章回小说有选择的改良,以其代表作《啼笑因缘》为例,从题材和文体创作两个方面张恨水小说对传统章回小说都有继承与创新。从题材选择上看,《啼笑因缘》与传统章回小说中的世情小说、艳情小说、才子佳人小说、历史演义等等不同类型的小说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又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创新。从文体创作的层面看,《啼笑因缘》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技法等等都对章回小说的创作技法有所继承、改良。张恨水之所以能够以辩证的姿态审视章回小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作者少年时代对章回小说的阅读经验所致,一是作者新闻记者的身份促使,令他对现实有着敏锐的感知,并能够在充分考虑到当时读者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以传统蕴含时代精神的方式向读者揭示社会的扭曲与人性的美。  相似文献   

7.
沈璟的传奇《埋剑记》系根据《太平广记》中的小说《吴保安》改编而成.作者通过“增”“衍”“删”“调”几种方法,使得戏曲无论是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还是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本质上说是与传奇生旦双线并进的体制和注重教化的审美功能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
一《斯人记》在张恨水众多长篇小说创作中是并不特别引人注意的一部,但是从小说的叙事特征角度来看,它呈现出典型的“环境小说”的独特叙事结构形式。所谓“环境小说”,指的是小说的主题与构思重心是环境,而情节与人物都从属于环境。而小说理论意义上的环境指的是“构成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的背景事物和关系”。①同张恨水的其它许多长篇小说一样,《斯人记》也活用了传统的意回小说的形式。如果深入分析一部小说的叙事结构的话,仅仅指出这是一部章回小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章回小说只是各回的标题遵循惯例,采用字数相等的古雅的…  相似文献   

9.
与旧式才子佳人“郎才女貌”的婚恋标准不同,天花藏主人提出“才美”、貌美、又有“一段脉脉相关之情”的“才情婚姻观”作为新的爱情婚姻标准。它建立在才德合一、性情合一、情礼合一的基础之上,使才子佳人由桑间濮上的非礼结合变为关睢桃夭的百年之好,由窃玉偷香之辈变为义夫节妇。“才情婚姻观”试图调和并修改宋明理学和明末反理学思潮,重建业已混乱的价值体系,从而回到“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中庸命题之中。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章回小说蕴含着强烈的地域特色与地域文化因素。其一,就小说创作题材来说,北方章回小说类型的主要代表是儿女英雄小说及侠义公案小说,南方则多为狭邪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其二,在章回小说的地域差异背后,隐藏着深层的思想内涵,诠释着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迈向近代的发展轨迹。其三,19世纪中后期,章回小说有南北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在宋元说话中,原是儿女故事与英雄传奇并重的。早期的章回小说首先突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这时,重建历史秩序的英雄事业成为叙述的重心,而“家庭”与“色”这一纯粹的个体欲望,便被视为英雄实现建功立业这一社会欲望的障碍,成为备受冷落又无法摆脱的情节——它实际成为一种潜在因素,而支配着历史传奇的整体结构。当小说完全摆脱了对帝王将相的描写,当英雄走向神魔化、走入家庭闺阁的市井风情时,这一潜在因素便逐渐走向了前台。从历史传奇到神魔到世情,女性形象逐渐由湮没到喧哗,但个中的否定内涵却是一脉相传的。  相似文献   

12.
冯梦龙编撰的“三言”是宋元明故事的宝库,而金庸小说非常讲究故事性,又多以宋元明等朝代为小说的历史背景,自然会对“三言”的情节借鉴,这主要表现在寻宝、行侠、吓蛮、伏鬼等方面,当然作者在借鉴同时又加以变化,以增加小说情节的传奇性、曲折性和趣味性,或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远在欧洲“中世纪”初期,在中国,唐代传奇短篇小说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次大的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很早就进入了成熟阶段。唐以前的一些残丛小语式的杂记,叙事没有布置,文笔极简浅,实在算不上小说。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建立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体制,由杂记式的残丛小语变为洋洋大篇,讲究情节结构的艺术性,具有情节复杂的故事的描绘。内容也由志怪述异飞跃发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的反映。鲁迅先生说:“小  相似文献   

14.
才子佳人小说作者大多是一些不得志的中下层封建文人,借乌有先生发泄其黄粱事业,抒写其牢骚抑郁之慨,是他们写作小说的主要出发点。他们用传奇手法表现想象和愿望中的理想婚姻,把有缺陷的现实完美化、理想化。他们追求小说情节的曲折离奇,从而使小说产生惊世骇俗、惊异快心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风行一时。这类小说在创作上呈现出明显的概念化、模式化倾向,成为历代批评家指斥的焦点。本文无意对“模式”问题继续作无意义的褒贬,转而在对才子佳人小说人物、情节模式具体剖析的基础上,从历史时代背景、民族文化传统、作家创作心态、读者审美趣味等方面探讨才子佳人小说概念化、模式化之特殊文学现象在明末清初出现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方成培《雷峰塔传奇》在旧有诸本基础上,集采众长,巧妙地平衡了文人创作旨趣、艺人舞台经验以及观众接受心理,是白蛇故事成熟时期的定型的传奇文本,在白蛇故事演变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的节点式作用。其对脚色制结构体制的运用规范而成熟;对出目的创造和情节结构的设置匠心独运;对黄图班首创的“大框架”结构深入发掘,创造了故事的“现时性”和“历时性”叙述,大大拓展了白蛇故事在时间维度及因果相生的叙事逻辑上的可能性,为后出诸本提供借鉴,甚至可能直接催生了白蛇故事弹词、宝卷文本中“报恩”主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了73首唐诗,这些唐诗在小说中具有分回的体制功能、情节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功能,以及写人、写景、咏物、场景描写等叙事功能。在章回小说史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大量唐诗,可以提高小说地位、丰富小说审美内涵;标志着章回小说体制由韵散分离走向韵散融合;显示了章回小说中韵文创作的另一种路向,即不是依赖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而是从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中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来写人、写景、咏物、描写场景,诗歌的来源由民间的说书表演及话本小说转向文人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8.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给阿·马依柯娃的一封信中曾谈到《白痴》女主人公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征小说中的重要地位。他说:“《白痴》中不是一个主人公,而是两个主人公。从作品中的地位来看,不次于梅思金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从小说的情节构成来看,娜司泰谢·费里帕夫娜的悲剧命运是形成小说情节的基础和核心。正是女主人公的全部行为,有层次、有节奏地推动着、决定着情节的发展,直到终篇。  相似文献   

19.
章回小说的开头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引首类、楔子类、缘起类。引首类与话本的入话、头回非常相似,以诗词、议论、小故事引入小说正文;楔子类以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水浒传》为代表,指在小说开头借助于神话、故事等叙述方式来阐释作品的主旨或寓意的一类开头;缘起类以《红楼梦》为代表,这一类开头主要是介绍作品的创作缘起,注重从结构的全局去把握作品的总体。本文从文体渊源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开头模式化的成因。首先,话本小说与章回小说有着共同的文体源头———说书艺术,因此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其次,文章分析了元杂剧和明清传奇对章回小说开头方式的影响;最后,文章还指出八股文对章回小说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0.
章回小说作为一种小说文体类型成熟之后,直至20世纪上半期人们普遍接受“章回体”这一小说文体概念前,其“名”与“实”之间的对应在很长时期内存在错位。因此很有必要结合章回小说文体的生成演变过程,梳理章回小说称谓的演变史,辨析不同历史阶段人们用来指称章回小说的不同概念,替“章回体”正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