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与地域根植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源于其无法被竞争者模仿的独特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集群根植性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集群的竞争力及其流动性。本文深入分析了企业集群竞争力与地域根植性的相互影响,并就基于地域根植性培育企业集群的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嵌入性与根植性——产业集群研究中两个概念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嵌入性”、“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本文认为,“嵌入性”是分析经济行为如何受到历史、文化、制度、关系和社会结构影响的一个概念工具,而“根植性”是反映企业与本地生产体系的融合程度,帮助产业集群中企业扎根于本地的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如何运用这两个概念深入研究产业集群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根植性与核心能力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产业集群不是孤立的群体,集群中企业组织的活动不可能是单独的行动。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产业集群的经济行为根植于社会网络之中,产业集群的根植性是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一个根本性特征。产业集群的核心能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会网络根植性的基础之上。一个产业集群具有竞争力实质上是产业集群拥有深厚根植性的外在表现,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形成,群内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构建或拥有了基于社会资本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4.
林心淦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32-136
"侨资"根植性,是指华侨华人作为资本所有者与侨乡社会之间存在的一种隐性的非经济性的关系特性,分为"内生根植性"和"再造根植性"。对于"侨资"根植性的培育,应当做好新侨的"留根工程"、构筑"侨社"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沪宁线形成了一个东起苏州周庄、西至南京浦口,总长约300公里的软件产业密集带,集聚了5个国家级软件园区、14个省级软件产业基地,呈现出一城三地五园一带的发展格局.本文分析认为,沪宁线软件产业带的形成受原发型集群和嵌入型集群两种机制的叠加作用,软件带最初在高速公路的出口及交叉处形成软件产业点状聚集并向周边地区梯度扩展,逐渐形成软件产业经济带.根植性是产业带社会网络的一个根本特征,沪宁线软件产业带的根植性主要表现在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产业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优越的政策环境.为增强带的粘力和吸引力,政府应建设好公平服务平台,健全创新网络;同时鼓励带内的园区突出特色、分工配套、差异发展,主动融入到全球价值链中. 相似文献
6.
外商投资企业为保持其竞争优势,往往在投资区域采取根植的经营战略。笔者以大连市韩资企业与社会经济主体和网络内在联系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企业组织、企业决策体系、雇佣及劳动惯行、政府和协会等支持机关的关系。最后,指出韩国企业在大连市区域根植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产业集群企业迁移及其效应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中的企业迁移是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其中企业作出的区位布局调整现象,集群本身的特点和模式对外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网络角度论述了资源型产业集群的无标度网络性,以及这种网络模式中核心企业的重要地位;并通过构建网络共生模型,阐明了核心企业外迁对集群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只要核心企业对原集群的反哺机制存在并且路径通畅,核心企业外迁对集群的正向效应占主导,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外迁不会使集群衰退,也不会使本地产业空洞化,因此,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不在于阻滞集群企业的外迁,而是如何构建反哺机制。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根植性机理:一个综合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初始条件和历史因素是经济学家解释产业集聚的两个重要维度。然而,初始条件和历史因素不能很好地解释区域进一步工业化和专业化过程是个体决策的结果。社会资本可以弥补这一缺憾,给予经济主体、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绩效以丰富的解释。产业集聚根植性来源于本地初始条件、历史因素和社会资本,它们推动本地产业集聚和经济增长,构成了产业集聚生成的根植性机理。 相似文献
9.
病人角色是医学社会学中的经典概念,迄今仍被广泛应用于解释疾病与医疗相关的现象.然而,任何概念都有根植性,病人角色概念不但由于疾病类型、群体特征、医患关系的差异而表现出显著的内部异质性,而且还嵌植于北美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的文化价值观念之中,因而有其\"适用边界\".因此,以病人角色概念把握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经验时,须以理论自觉的精神反思这种根植性,尤其是意识到中国的家本位文化和家庭伦理对病患及其家庭的深刻影响,同时认识到家庭的变动和\"家庭政治\",以便更为精准地解释中国社会的病人角色、患病行为、医患关系等相关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以动态的Stackelberg产量竞争博弈为基础,说明外资并购中国企业会成为持续性的动态过程。如果对外资并购不做任何规制,不仅国家总体福利水平会持续下降,而且技术创新能力受到抑制,国家产业安全受到威胁,政府有必要通过政策体系维护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的是对哲学的一种理解。文章认为 ,哲学问题的在场性与哲学使命的隐蔽性是相融与共的。哲学不应该停留于“纯思”境域。哲学的目标是实现自身 ,此乃哲学的使命使然。哲学的使命是哲学问题的原动力。哲学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哲学的使命中 相似文献
13.
台湾发展中小企业经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一平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2,(4):88-90,69
台湾中小企业有“蚂蚁雄兵”之美誉,它的繁荣为台湾经济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台湾经济发展依赖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又得益于台湾有一套能提供中小企业之需的完备的服务体系。中小在祖国大陆企业中也占绝对多数,对祖国大陆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借鉴台湾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的力度,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为发展中小企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微观层次上,一个设计较好的企业制度能使本土企业更具竞争力;反之,因为企业制度设计的不足,它可能导致企业缺乏竞争力,使企业家不能享受国内市场增长的好处,这就给外资进入提高了机会.转轨时期,国有企业存在着产权不清、资产专用性强和剩余损失高等制度不足,它们导致了国有企业的低效率,而所有权歧视以及私有化的改制认识误区,使国有企业在提高效率的改制过程中产生了外资需求偏好.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外资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和国外贷款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但近年来,由于外资规模、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从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出发,从宏观上分析其对金融安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指出应该强化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强化外债管理,加强外汇储备管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化解外资大量流入所带来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16.
在外资跨国并购中国企业中,中国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对此认知不能简单化片面化,而应从跨国并购的规律性加以深入分析,正确认识中国企业在外资跨国并购中并非全无主动余地与强势之处,由此给自己在并购交易中的博弈地位加以准确的定位,明晰应该坚持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晰应该利用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把握博弈的应对策略的灵活性,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并获得博弈的“双赢”均衡,实现富有效率的并购。 相似文献
17.
论风险投资"退出"的内涵、功能及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1):35-39
本文从风险投资微观运作过程入手,对风险投资"退出"内涵进行了系统的界定,详细分析了风险投资"退出"的微观经济功能和必要性,即风险投资"退出"由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和风险投资基金退出两部分内容构成,二者的微观经济功能互不相同,相互补充.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投资微观运作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是针对风险投资中存在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的最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曹晓蕾 《国外社会科学情况》2006,(5):14-19
本文以在华韩资企业为例对跨国公司的撤资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对撤资理论和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然后,对韩国在中国投资和撤资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全球背景下的一般影响因素、韩中两国因素和在华韩资企业的具体原因等层面归纳了韩国企业从中国撤资的原因。最后,探讨了中国防范外商撤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张守艳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6):44-45
区域旅游发展中.区位条件的分析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区位条件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本文以三江地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和认知区位等5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区位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得出一些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论科举学的广博性--以福建科举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科举学的研究对象虽然十分专门独特,但研究空间却非常广阔,从福建的科举历史,便能看出科举学的广博性.福建文化是受科举考试的推动而崛起的,进士和举人构成了福建历史上政治、文化和教育人才的主体.科举学的广博性,充分体现在科第人物成千上万、文献资料浩如烟海、影响地城无远不届几个方面.科举学可以成为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视角,其研究空间要超过大多数专学,因而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