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曾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上任伊始,提出了东亚共同体的构想。值得关注的是,其构想的基本思想与冷战期间石桥湛山提出的"东亚的和平同盟"构想相吻合,其宗旨都是摆脱冷战思维的束缚,摒弃意识形态的分歧、对立,以平等合作关系促进各方和平发展的科学思考。时至今日,分析石桥当时提出相关主张的国际背景,考察其思想内涵,对今日的东亚地区安全以及中日关系仍然有着重要的参加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长文 《创新》2007,1(1):12-16
10+3,即东盟加中国、日本、韩国,是东亚地区最富活力和潜力的合作机制,集聚了东亚区域合作的主要力量。几年来,经过东亚国家的共同努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展望未来,实现东亚经济一体化,建立东亚共同体将是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东亚地区合作需要地区认同。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国家,中国和日本近代以来的不同发展历程及相互关系对这一地区认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矛盾和摩擦,以及东亚地区的多样性特点,要真正形成东亚地区认同以至真正实现东亚地区的全面合作,还需要东亚国家尤其是中日两国的艰苦努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安全正成为影响人类和平发展的重要议题。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地区尽管是互联网发展速度最为瞩目的地区之一,但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也日趋高涨。本文以安全化理论为视角,分析了东亚地区网络安全的基本态势,以及东亚各国网络安全化模式的差异性,并就如何推进网络安全国际合作提出了不同的主张。笔者认为,东亚国家在网络安全威胁的意象建构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降低了推进集体安全化的成效,有可能阻碍东亚网络安全合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东亚合作中的中日经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亚经济合作的特征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合作的发展 ,集中表现为区域内相互贸易和直接投资的增长以及区域内生产的国际化。东亚区域内的直接投资 ,深化了产业内及企业内的国际分工 ,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了经济增长的循环机制。 80年代至 90年代中期东亚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一 )区域内贸易的增长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东亚各国 (地区 )出口商品层次的提高及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 ,东亚地区的贸易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飞速发展。区域…  相似文献   

6.
崔燕 《社科纵横》2012,(3):73-75
哈贝马斯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建构,对古典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和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进行学理的批判。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为缓解或消解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张力关系提供了"哈贝马斯式"的理论出路,即哈贝马斯所建构的用以摆脱市场崇拜或国家崇拜"两难处境"的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关照在于,实现非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与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在程序过程和交往形式层面的"耦合"。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内里的"问题意识即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当下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界,出现了"思想淡出、学术凸现"的格局,90年代以后的知识分子,大多转向了以知识体系的建构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近几年为学界高度关注的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建设,可以看作90年代以后学术界这种知识论中心取向的集中体现.现在的学术界,在研究中极为重视学科分工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重视知识的传承、创新和知识的形式化.呼应学术界的这种整体取向,学术期刊界也进行了有关编辑规范的建设,在学术文章的引文、参考书目的格式上形成了统一的范式,更有一些刊物,尤其是经济类刊物,规定了投稿必须具备的要件,以便对学术研究成果的知识谱系、自身贡献、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可操作的评价方法,同时,也使研究中创造的新知识获得一个形式化的表达,能够进入知识体系的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8.
与欧美相比,东亚区域合作起步虽不算晚但进展缓慢,呈现出功能性合作优先于制度性合作的特点.日本作为该地区主要国家,对东亚地区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东亚区域合作发挥了重要影响.日本区域合作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不仅受美国因素、同时也受中国因素的制约.同样,日本的政策选择也直接关系到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并影响中国的区域合作政策调整乃至中日关系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对 90年代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回顾。文章首先分析了后现代主义在西方的由来 ,认为它在西方是有根的 ,即西方社会发展已越过现代化的极限 ,产生了哲学意义上的虚无感 ,终而走向解构 ;而中国的“后现代主义”只是在现象上相似于西方 ,实质上却是无根的 ,这是由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建构中心所决定的。因此 ,所谓“后现代主义”话题终于在 90年代中后期演变为“人文精神”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为东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东亚各国和地区有着紧密的经济交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为东亚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在东亚经济增长与合作中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则的速度增长,相当于每8年增长一倍。预计到本世纪末,中国经济可望保持8%至9%的增长速度,比世界经济发展速度高出2-3倍,亚洲开发银行认为中国将成为90年代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世界银行1993年4月18日发表的世界经济预测的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中国经济区”(称之为CEA)这个概念。把大陆、港…  相似文献   

11.
公民资格的解释范式与分析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格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本文归纳和总结了公民资格的两大解释范式:自由主义范式和共和主义范武.自由主义范式主要表现在洛克、T.H.马歇尔等人的理论建构上,它以个人权利为核心,强调政府对于社会的工具性职能,把公民资格看作是通往个人自由的手段.共和主义范式主要体现在亚里士多德、西塞罗、马基雅维利、卢梭等人的思想中,它把公民美德、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对共同体的奉献看作是公民资格的核心,把公民资格看作是自由本身.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探讨了范武差别和更替后面所反映的深层问题,分析了两大范武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2.
杨小菲 《生存》2020,(8):0151-0151
思维导图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方向在于如何挖掘学生阅读时的思维主动性和思维建构性,如何挖掘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挖掘文章的主题,如何感受文章的情感,如何构建文章的框架,如何组织文章的语言,以及如何通过迁移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3.
2020年8月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互联网品牌抖音、微信等进行强购和打压,折射了当下互联网思维逻辑体系的深刻嬗变.互联网思维从最初作为被建构为共同信仰的"信息全球化",走向了国家之间互相竞争与对抗的"信息地缘政治".其特征也从最早的网络自由、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转向了零和博弈、冷战思维、争夺战略制高点.其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近年来,中美关系从对话与合作走向竞争,互联网行业间的自由互助逐渐演变为激烈竞争,甚至在一些领域呈现为对抗模式.在全球化时代建构而成的、带有明显西方痕迹的互联网研究,在新时代需要建构新的研究范式以适应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在深度全球化时代,全球公域治理新议题兴起。全球公域治理之"新"不仅体现为治理领域的拓展,更体现为治理思路的变化。全球公域治理对现代国际体系的若干基本原则发起挑战,同时亦推动全球治理从国家主义范式、跨国主义范式转向全球主义范式,并对全球主义范式提出建立整合度更高的"硬治理"的新要求。在此新旧范式交替之际,全球公域治理内含诸多悖论。为有效消解这些悖论,中国应创新外交思维,树立新利益观、新安全观、新作为观和新发展观,为自身深度参与全球公域治理创造战略性机遇,为"全球公域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 90年代的法学思潮 ,集中表现在对法的理解上 ,伴随着前苏联改革及其解体后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展开和演进。总体上说 ,俄罗斯法学界在对待法的问题上 ,主要有三种思潮 :自然法 (道德 )的、社会学的和规范主义的。前期注重法的内容 ,忽视法的形式 ,夸大国家权力的消极方面 ,强调法与法律的区别 ;通过法与国家关系的探讨和实践总结 ,后期兼顾法的内容与形式 ,正视国家作用的观点成为主流。文章拟从 90年代前期和后期俄罗斯法学研究的不同侧重来揭示这一时期的法学思潮。  相似文献   

16.
日本积极推进FTA战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的FTA战略形成于 2 0世纪 90年代后期至本世纪初。这一战略的形成 ,标志着日本经济外交从原来的否定地区主义向利用地区主义的重大转变。日本推进FTA战略的重点地区是东亚地区和拉美地区 ,推进的步骤是首先选择最容易的突破口迅速取得成果 ,然后选择可以对日本经济产生巨大正面影响的国家作为优先的对象 ,使FTA战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服务 ,再进一步选择有可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后备谈判的对象 ,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扩大签约国家或地区的范围。日本推进FTA战略除了受国际上地区主义潮流的影响以外 ,更有多方面的内在动机 ,但在实施FTA战略的过程中保护农业的政策成为一个重大障碍 ,为了使FTA战略取得更大成果 ,日本必须下决心对农业实行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7.
“鸠山构想”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党政权上台后提出"鸠山构想",把东亚共同体作为日本亚洲外交的支柱。虽然其基本思路没有彻底跳出小泉构想和东亚EPA构想的框架,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鸠山首相主动提出与中国合作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建设,受到了中国的欢迎。中日共同推进东亚共同体这一新局面来之不易,有着深厚的背景,可说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论日本对东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新发展及其趋势中国国际包装技术贸易公司郭蕾日本对东亚地区的经济合作是其全球经济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次大战后,日本曾长期推行“脱亚人欧”的对外经济战略,把欧美作为其全球经济战略的核心,东亚地区并不占主要地位。但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19.
杜涛 《太平洋学报》2011,19(6):10-16
构建东亚共同体已经成为东亚地区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应当着手探讨建立东亚地区民事判决相互承认制度的可行性方案。目前,东亚各国和地区法律对于外国判决承认之条件规定基本相同,这是构建统一机制的有利因素。但目前东亚各国之间对于民事判决相互承认普遍要求互惠关系,这可能引发一种囚徒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应当借鉴欧盟经验,达成一项民事判决相互承认的地区性条约。  相似文献   

20.
邱琳 《社科纵横》2012,(6):4-6,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内涵和要求,要体现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要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历史潮流,符合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能够适度超越现阶段,以便引领社会未来的发展。本文从中国特色特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内容、相关关系、范式与表达”四个方面对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以期促进该课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