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宋陆佃的《冠子解》,是我们今天可知的最古的《冠子》注。这个注虽因创作不精,有失于简或误,可由于陆氏凭其深厚的文献修养,在对《冠子》一书的字句错、讹、衍、误、脱进行校勘后,又引用经史古书,运用断句、注音、释义、补事、述评等方法来解释、疏通原文,使我们时时可以从中获益,因此,仍有不容否认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炳赞 《船山学刊》2009,(4):138-140
在《鹖冠子》这部文献中,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都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辨析两者在文献中的具体关系,特别是儒家思想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黄老学对各家思想的吸收,更加准确地把握黄老学的特征及内涵所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儒学由“学”到“术”的转变,更可以一窥儒学在汉初之际发生根本转变的前在形态。  相似文献   

3.
鹖冠子认为在他生活的时代,天下不能尽快统一,是因为一些大国的国君愚昧骄奢,重用谋臣,以致兵诎辞穷、蹙国丧师。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加快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他特别重视军事,认为军事攸关国家的安危存亡,主张平常多训练军队,以防患未然,劝戒君主不要宠用谋臣,同时,君臣应遵循、完善先王法制,克尽其职。他继承了先秦兵家思想,应受到兵形势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萧平 《人文杂志》2020,(2):37-44
《鹖冠子》继承了老庄之道,主张天地万物之性本源于道,"道"通过天地万物的内在本性发挥作用,体现为自然的秩序与规则,不可随意改变。而"时"与"命"正是这种秩序或规则的内在规定性,是自然的,同时蕴含着必然性。为了适应现实的治理,《鹖冠子》提出"道生法",将"法"视为天地万物自身本性所展现出来的秩序,"法"与"理"相类,本质上都是天道的具体化,而圣人则是通达天道、因循理法、治理天下的关键。《鹖冠子》认为理想的治理状态是"神化"的自然状态,这种状态意味着人性与物性的和谐共处,自然法则与人类秩序的完美一致,而处在"神化"状态中的圣人达到了"天"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随着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的出土,《鹖冠子》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并被判定为先秦黄老道家真书。其所提"元气"思想,上承老子道气关系论,下启两汉"元气"论思潮,中与《列子》《吕氏春秋》互相印证,成为先秦黄老学派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杨兆贵 《船山学刊》2007,63(1):45-47
鹖冠子的理想政治和时局有密切的关系,他深思一些大国不能得志于天下之由,并提出理想政治论——“五正论”,即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神化与官治的理论,渊源有自,主要来自《黄帝书》、《庄子》等。他认为这种理想政治的实施,会统一中国。  相似文献   

7.
《鹖冠子》试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鹖冠子其人其书《鹖冠子》是先秦黄老学派的一部著作.《汉书·艺文志》列在道家,班固自注说,作者是"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据《后汉书·舆服志》,鹖就是雄雉,其羽毛可以为武冠.推知鹖冠子可能是军人.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说:"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又《太平御览》卷五一○引袁淑《真隐传》说:"鹖冠子,或曰楚人,隐居幽山,衣弊履穿,以鹖为冠,莫测其名,因服成号.著书言道家事.马暖(疑即庞暖)尝师事之,暖后显于赵.鹖冠子惧其荐  相似文献   

8.
我曾将《曷鸟冠子》列为先秦诸子中命运最乖舛的一种。唐朝柳宗元作《辨曷鸟冠子》 ,收入其文集 ,世人普遍诵习 ,此后常被指为“必伪”、“全伪” ,很少学者屑于一顾。其结果是《曷鸟冠子》于宋代陆佃后 ,长期无精校佳注 ,研究学术文化、哲学思想的书中也没有地位。《曷鸟冠子》的时来运转 ,得益于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帛书的发现。帛书内的佚籍《黄帝书》 ,使人们重新看到黄老一派的真相 ,很快就引导大家把目光注视于久被弃置的《曷鸟冠子》。很容易明白 ,《曷鸟冠子》经与《黄帝书》对比 ,不仅得到证真 ,而且弥见其珍贵。书中那些怪异费解之…  相似文献   

9.
从内容判断,《鶡冠子》应属战国末期至秦朝初期的作品。鶡冠子继承了老庄的社会理想,仿庄子建构了一个以“素皇内帝之法”为内核的理想国,同时对非圣贤之君治国的不良后果提出了补救措施,其国家形态表现为以法治为特征的中央集权制。冠子的理想国以道家思想为主体,并充分地汲取了阴阳家、法家和儒家的思想,是规划政治大一统的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10.
查金萍 《船山学刊》2007,(3):110-112
本文认为现存《论语筆解》乃韩愈所著《论语注》与韩、李《论语筆解》的综合,其中可能亡佚了一些原始材料,也可能有后人增补的一些材料,但总体来说仍可视为韩、李所著.  相似文献   

11.
程冷杰  王苹 《江海学刊》2004,(5):186-191
乔依斯和鲁迅比较研究具有打破“乔学”欧洲中心主义的重要意义。本文从乔依斯和鲁迅的思想、作品内容以及在各自国家受到的评价等方面进行比较 ,找出其共性 :即爱国主义和骂国主义 ,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 ,边缘和中心地位。本文分析了产生共性的原因 ,也分析了乔、鲁二人作品的美学差异 ,从而为乔依斯和鲁迅的比较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文学科是一个庞大的学科集合体。各专门学科的发展 ,不仅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自身向更完备、更深刻、更坚实、更新颖独到的学术层次提升 ,而且能够以其强劲的活力 ,推动着姊妹学科的成长和进步。人文学科之间的这种互依互渗互补互动关系 ,在 2 0世纪学坛上所呈现的态势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突出。它们的整体思路在拓展 ,学科的创新力度在加强 ,理论深度在加大 ,融汇趋势在加快 ,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在迅猛崛起。学界的有识之士应该密切关注这种新的学术态势 ,自觉地敞开自己的胸怀 ,以极为开放的眼光 ,极为谦逊的心态 ,积极主动地吸纳姊…  相似文献   

13.
吴超 《阴山学刊》2009,22(3):50-54,124
《黑城出土文书》为我们研究亦集乃路的儒学教育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亦集乃路儒学既受甘肃儒学提举司管辖又受亦集乃路总管府的管辖。儒学教授是选拔博学多才的儒生,并经过朝廷任命。总管府勘验后上任。儒学的生员来源为儒户和良家子弟。亦集乃路儒学经费的来源主要有政府的财政支出、学田、学课钱三个方面,其经费支出主要有学官的禄米、贫士口粮、生员生活费。从学生抄本和印本来看,儒学教学的内容应是符合元政府规定的。  相似文献   

14.
西晋是赋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浏亮”与“清”,是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的核心,也是西晋赋论受玄学思维的影响,走向成熟与深化的标志。陆氏兄弟的赋学批评表现出了新的特点:“赋体物而浏亮”,在曹丕提出的“诗赋欲丽”的基础上,进一步划清了诗与赋的分野;对声韵的重视,是促使永明声律说出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情的感发作用的强调,则是对汉代赋学批评奉“讽谏”为圭臬的彻底突破。在继承建安、正始赋学批评的基础上,陆机、陆云的赋学批评完成了对汉代赋学批评的反拨。  相似文献   

15.
论“文革”对鲁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时期对鲁迅的研究,与文革特性高度一致,一切从政治需要出发,远离对象本体,为我所用、削足适履,在研究内容上将鲁迅设计为"角斗士";在研究路径和研究队伍上呈现为一种非常态,完全抛弃学术立场、学理原则,丧失了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和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16,(1):101-106
《画谱》不是《画语录》的定本,而是讹误百出的伪本。《画谱》还冒然地对《画语录》做了诸多删改,不过这些删改客观上尚未导致石涛画学思想的根本变异,删改者主观上也没想达成这种效果。我们似乎只能说,石涛思想被打了折扣。这些删改有些是因为理解上出了偏差,更多的则可能与中国古代尊崇儒学的风气有关,即借助思想锋芒的弱化和圣贤的感召力,便于书的流通与传播,便于石涛思想为世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基本翻译观可以概括为"功利翻译观",即其翻译是以有益于社会和人民为原则的;傅雷的翻译观也带有这一印迹,但他更强调为艺术而翻译。两种主导思想差异较大,但在二人的翻译目的、翻译选材、翻译方法及读者观等四个方面,也不乏差异之外的共性。从这四个方面对二者的翻译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使我们对两人的翻译观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唐明贵 《阴山学刊》2006,19(1):50-54
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最著名的就是《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三《论》在出现的先后次序上是《齐论》、《鲁论》的出现要晚于《古论》.在内容、篇次、文字的异同上《鲁论》与《古论》除篇次不同外,篇目、内容大体相同;《齐论》比《鲁论》和《古论》多"问王"、"知道"二篇,其他20篇中"细章文句"也多于《鲁论》和《古论》;在都有的20篇中,《齐论》、《鲁论》的篇次相同.在源流上,三《论》同源而异流.  相似文献   

19.
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和陈独秀的支持、鼓励以至敦促分不开的.陈鲁二人都主张自身独立价值的文学观,属于人性论的范畴,也都重视文学的思想性和文学之为美的特质;但同中有异,鲁日"心声",陈日"人情".他们在文学理论和创作思潮上都提倡写实派,但陈独秀倾向于左拉为突出代表的广义的自然派,强调彻底的写实,拒绝理想主义;鲁迅则属于厨川白村所论证的广义的象征派,注重写实与象征调和.包含理想主义因素.重视文学的思想启蒙即宣传教育功能始终是他们文学观的重要方面,两相比较,陈独秀比较低调,鲁迅则比较高调.陈独秀晚年进入了人生艺术圆融无碍的自由境界,而鲁迅终其一生都处在文学有用与无用的思想矛盾中.  相似文献   

20.
庐隐是在"五四"时期觉醒起来的女作家.其文学创作鲜明地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特色,也表现出女性作家对于妇女解放、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探索.其文本是一代女性作家觉醒的歌唱,表现了她们觉醒后的矛盾心态,可谓梦醒了无路可走,于是以游戏人间的态度面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