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试评伽达默尔的“视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释学是西方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它从语言学中发端,在研究和解释典籍资料中发现了被解释的“本文”与解释者的地位、境况、思维方式等等的关系问题,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哲学世界观.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是作为哲学的解释学的创立者,伽达默尔继海德格尔之后把理解和解释当作人性的内在特征,当作所谓“在世存在”(being-in-the-world)来论述,把解释学推进到人本主义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在高校统战工作中存在着被统战组织者、实施者边缘化的倾向,表现为“无用论”、“观望论”、“混同论”.E-种错误倾向。鉴于此,需在驳斥谬误基础上,探寻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统战工作”和“高校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统战工作”两种语境下,“新媒体”与“高校统战”的学理融合,从学科交叉视角建构“统战学”媒介研究的新范畴。  相似文献   

4.
“视域融合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批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论"因其哲学诠释学的本体论取向而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它仅仅揭示了文本理解和解释过程中"视域融合"的生存论事实,但对于如何达成"视域融合"缺乏足够的方法论分析和反思。因此,有必要提出"视域融合度"来深化对文本理解和解释中的视域融合问题的方法论思考。"视域融合度"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文本契合度,即与文本之间在语义学上的契合度,以及与作者原初意图之间的契合度。要提高文本契合度,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对文本语境的还原,包括文本学还原、历史学还原和心理学还原。其二是现实相关度,即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解释融入现实、影响现实的程度。能否在文本所代表的普遍性与读者现实处境的特殊性之间建立起一种批判性关联,成为制约文本现实相关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具有高教性、职业性和地方性特点,因此必须构建大学文化、企业文化和区域文化"三源融合"的高职校园文化。文章主要探讨"三源融合"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质、构建的基本原则、和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黄荟 《兰州学刊》2004,(2):55-56
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认为"历史学的基础也是解释学."由于人的历史性,人对文本的理解总是包含着历史的中介,文本也有自己的历史"视域".而理解、解释就是经验这两种"视域"的融合,通过"视域"的融合来扬弃两种"视域"的矛盾和差异.文本的意义不是由作者决定的,而是由处于不同境遇之中的读者和文本的互相作用所决定的,"视域"的融合是对原有"视域"特殊性的扬弃,其结果会形成一种新的、更大的"视域",而这种"视域"又会成为更大一轮的理解的出发点.本文旨在通过考察朱熹对"四书"的解释来证明体现伽达默尔大师的"视域融合"思想.  相似文献   

7.
8.
广东在经济改革开放的前沿,一直在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广州和深圳一直是南方金融中心城市,而规划正在拟定中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重点定位于深圳与香港资本市场对接,珠海横琴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和佛山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分别定位为粤港澳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区、区域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中心以及全国性的金融业后台服务基地。为打造粤港澳融合“金三角”,正在积极推进的金融改革创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消费信贷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发展趋势和有益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俞祖华  王疆辉 《东岳论丛》2024,(1):12-25+191
“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分别从中国现代化史、中华民族发展史视角提出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均生成于改革开放初期。两大话语有“分”,有着相对独立的酝酿、生成、建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概念在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后大致呈现为出场——退场——重启的脉络,被写入党代会报告已到了40余年后的中共二十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语词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报章后,很快即被写入十三大报告,并一路攀升为高频使用的热门词。又有“合”,体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与实现伟大梦想“关键在党”表述上的“四个耦合”。有必要在整合以往现代化话语(“工业化、四个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民族复兴话语(“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基础上,建构“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叙事。  相似文献   

10.
王春蕊  常阳 《河北学刊》2012,32(5):243-246
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本文针对当前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村镇空间“趋紧”和形式“趋近”、优势要素“逆流”与人口“回流”、惠农政策“给力”与产业联动“乏力”、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高效”与农户分散经营“低效”等不协调问题,从“三化”融合角度,提出了优化村镇空间布局、深化农村改革、促进三产互动、建设特色村庄等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1.
“三网融合”的推进与行政机构大部制改革密切相关。促进“三网融合”,建立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有赖于大部制改革提供制度补给。然而,现有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受制于政府职能转变未能到位、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等因素,三网融合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艰难,阻碍了“三网融合”发展。为此,加快“三网融合”管理创新急需且必要,其措施大体可以从深入推进大部制改革、分步推进监管机构改革、完善法律制度建设、理顺广电,电信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13.
宋时,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儒、释、道三家之间的斗争开始缓和,相互的融合逐步加深。但是,儒家的入世与佛教的出世之间的矛盾,成为宋代众多排佛的士大夫抨击佛教的理由。以苏轼、张商英、黄庭坚、王安石、李纲、王日休等为代表的居士们纷纷提出"儒释无二、三教融合"论,对儒家和佛教之间矛盾进行调和,促进了儒释道三教的进一步融合,对后世的"三教融合"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战后,新科学技术革命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引起了社会经济、阶级结构等方面的重要变化。某些西方资产阶级学者抓住新出现的一些表面现象,提出了形形色色的新理论。所谓两种社会制度正走向“溶合”或“趋同”,便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种。我们且称之为“融合论”。可列入“融合论”者,种类甚多,具体说法各异,但核心观点是共同的:即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使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刘建立 《理论界》2012,(8):9-11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分析资本主义城乡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城乡分离与对立的必然性、长期性、尖锐性和不可克服性。为了避免资本主义城乡尖锐对立的漫长过程和社会所遭受的巨大痛苦,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在未来社会消除城乡对立和差别的"城乡融合"思想,阐释了实现"城乡融合"的条件和途径。这一思想对深入认识我国现阶段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高校“两课”教育与党校教育融合的相关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金喜成 《理论界》2010,(5):199-200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信息化仍没有实现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严重制约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本文重点剖析了"两化融合"在企业管理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压力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推动了城市治理理论的发展。多年来,城市治理理论沿循"地理单元指向"与"公共权力指向"两个维度,分别展现出从大都市政府理论到尺度重构理论、从权力控制到城市发展模式转向的演进路线。在合作治理框架内,制度性集体行动等理论的提出,隐约显现"两源合流"的迹象。总体看来,城市治理理论各流派前后相继更迭,最终趋向多元合作。尽管各流派大多接受"多元主义"的理念,深受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融合的影响,但是新自由主义强势主导的态势,使城市治理理论深刻展现出"多元精英主义"的本质。当下应深入认识不同流派之间的内在关联,在批判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经验,创造"中国化"的城市治理理论。  相似文献   

19.
依托高校的医教、信息化资源,建设促进住院医师医学影像学规范化培训的“医教研”一体化管理平台,对住院医师的医学影像学规范化培训进行过程化、模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优化协调、量化监管,推进“医教研”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医学人才高质量、高规格的培养目标。进而提高住院医师医学影像学规范化培训的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培训质量,打造合格的临床医技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然"观念实际上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观念的差异是造成中西方文化冲突的一个关键点,也是达成它们融合的一个关键点.那么,这两种文化中的"自然"观念不同之处何在?它们("自然"观念)融合有没有必要?如果必要,那么可能融合吗?如果必要而且可能,那么融合后的新型"自然"观念应该是什么?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