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提到“吝啬克”艺术形象,人们常说到两个人物:一个是葛朗台,一个是严监生。这两个人物虽然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出自不同作家的笔下,但都以他们各自特有的艺术生命力活在世界文学画廊中。如果将他们二人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他俩虽有某些共同点,却也有许多不同特色。我以为将“吝啬鬼”的帽子戴在严监生头上,实在有点冤枉。判断一个人物究竟是不是吝啬鬼,依据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依据也应从评论对象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凭评记者自己或某个人的主观好恶来定。一个人是否吝啬,最根本的应吉他在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对待金钱的…  相似文献   

2.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的人,都为笔者塑造两个视钱如命的吝啬鬼而拍案叫绝,为他们尖刻的笔触、辛辣的讽刺而赞叹,现在严监生和葛朗台已作为吝啬鬼的代名词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了。我们若将两者加以比较,找出其异同,有利于更好地把握这两个形象,也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莫里哀笔下的阿巴公、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果戈理笔下的泼留稀金以及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 ,堪称吝啬鬼的著名典型。他们生长在不同国度、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既有突出的共性 ,也有鲜明的个性。为此 ,本文进行了深入的比较论析  相似文献   

4.
信念的力量     
[赏析] 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 身家百万的泼留希金,每天一早把村路上的所有垃圾都捡拾回家才心满意足;弥留之际的葛朗台,把超度所用的金十字架抓到自己的手中才肯咽气;气息奄奄的严监生,直到油灯中的灯草由三根变成一根才肯合眼——“只想占尽天下所有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读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人一定忘不了这样一个细节:吝啬一生的严监生病入膏肓已不能言语,但“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手指”,旁人不解其意,大侄子、二侄子、妈妈相继上前猜测问话,均被否定。最后还是赵氏理解老爷,她走过去把灯芯“挑掉一根”之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由于临死之前伸出两个手指头这一经典情节,素来被学术界定性为吝啬鬼的形象。尽管近几年陆续有了不同声音,但终究归根于对这一情节重新解释的乏力,严监生吝啬鬼形象难以有根本性的动摇。从读者、当事人、作者三个角度,对关乎严监生本质上是否为吝啬鬼的这一经典情节可以进行全新的解读,力辩严监生吝啬鬼形象之冤,为严监生招魂。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因临终前的“两个指头”,被当作吝啬鬼的典型而饱受嘲讽、唾骂。仅以当代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上写道:“严监生临死时,因为多点了一根灯草,便伸着指头迟迟不肯瞑目,这就不仅仅是严监生个人特殊的性格,而是反映了地主阶级极端悭吝的本质,是具有普遍性的。”——严监生是地主阶级极端悭吝的代表,这就是文研所文学史的概括。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写道:《儒林外史》“对王惠、汤知县、严监生兄弟这一批贪官劣绅,是无情地揭露和严厉地鞭挞。”——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看钱奴——试论葛朗台和贾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也妮·葛朗台》和《看钱奴》,前者是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后者则是我国元杂剧中的珍品,是郑廷玉的代表作。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品,虽然有其相异之处,但就主要人物来说,葛朗台和贾仁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世界文学中吝啬鬼形象长廊增添了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成员。  相似文献   

9.
夏洛克、葛朗台、泼留金三个艺术形象分别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果戈理塑造的同属于吝啬鬼艺术家族的主要成员。在他们众多的特性中 ,共同的性格是吝啬。但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各自的人生经历、遭遇、景况不尽相同 ,因而他们作为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 ,所体现的性格特征又有其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0.
《守财奴》的主人公是著名的吝啬鬼葛朗台。作者对他作了精细的刻画。据初步统计,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这篇几千字的小说,先后出现了近200处对葛朗台的称谓。除掉各种人称代词以外,指称这一人物的名词性称谓多达70个次,其中直呼其名的不过13次,其他50多次包括10个左右的不同名称。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刻画主人公时,以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