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越边境地区单一自上而下的国家边境治理与边境地方意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边民自发的跨国流动与严格边境治理的国家意志有相悖之处,国家的治边方略难以有效落实,治边意志面临着与边境地方逻辑的冲突与困境。在中越边民跨国流动治理问题上,要正确处理边民跨国流动治理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加强边民对跨国流动治理的认同,吸纳多元主体参与边民跨国流动治理,创新边民跨国流动治理的方式和方法,提高边民跨国流动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深化与越南在边民跨国流动治理方面的合作。通过边境治理与边境地方文化的不断调试,从而实现边民跨国有序流动与国家有效治边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2.
边民互市是边境地区常见的经济贸易活动.从绿春县平和乡边民互市的情况可以看出,边民互市具有增加边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边民互市不仅加强了两国边民的联系,增强了两国边民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增强我国边民的国家认同感起到重要作用,客观上达到"怀柔远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共同体的传统行为,中越边民通婚并未因两国相关法律制度的排斥而中断,但却因之而给入境通婚的越南女性及其家庭、子女的权益、以及主权国家的边境管理和边疆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难题。通过对位于中越边境前沿地带的云南麻栗坡县马崩村边民通婚的调查研究表明:便利的地理是导致边民通婚的自然基础,作为以民族情感和文化根源建构出的核心共同体、边境地区远离政治国家权力中心的特殊生活场域、以及两国边民在地缘、族缘、血缘的亘久认同依然是促成中越边民跨境通婚的重要动因;中越两国在人口、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差异或互补也是中越边民通婚不可忽视的现实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边境贸易,主要包括邻国贸易、边境小额贸易和边民互市贸易。正确认识边境贸易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搞活经济、活跃市场、促进对外开放、改善边境群众生活、实现边境地区的安全,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边境贸易是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需要。一、发展边贸是边境地区脱贫致富的需要。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与沿海地区和内地相比有很大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靠沿海发达地区来带动是必要的,但客观上有很多困难。因此,我们应从边境地区实际出发,另辟蹊径,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近几年的实践证明,凡开放边境贸易点的地方,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就快,生活改善面就大,并促进了各业的兴旺发展。与尼泊尔接壤的樟木口岸的边民可以  相似文献   

5.
作为拱卫国家安全的前沿性区域,边境的安全及其治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安全的有效维护有赖于全社会形成一种国家安全意识和观念——国家安全文化,而国家安全文化在边境地区则突出表现为拱卫、保障边境安全的“戍边文化”。基于戍边历史、边境场域、政府建构因素形成的戍边文化,广泛分布于沿边生活的社会群体之中,构成了边民守边固边、自觉参与边境安全治理的心理驱动机制,是一种基础性的边境安全治理资源。随着国家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边境安全及其治理的内涵也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在此背景下,有效推动传统戍边文化的转型和重构,进而构建起一种新型戍边文化,成为边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治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边民互市市场特点及管理沈道权我国现代边民互市是指边境地区边民在政府允许的开放点或指定的集市上,在不超过规定的金额或数量范围内,根据自产、自销、自用的原则进行的商品交换活动。①边民互市市场就是这种商品交换活动赖以进行的场所和由交换引发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  相似文献   

7.
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提升子女受教育的质量、改变身份并向上流动的重要因素。试从场域理论出发分析农村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低迷的现象。研究发现:家校互动场域由分离走向合作是家长主义浪潮和家庭教养方式“中产化”趋势的影响所致;农村家长由于资本匮乏和惯习机制难以契合家校互动场域变化。具体而言:经济资本匮乏导致其市场化选择不足,文化资本匮乏消磨了家长对孩子的耐心,同时又加剧了对教师的依赖,经济和文化资本不足使家长在家校互动场域中形成多种结构性压力;农村家长对家校合作的认知是其家庭内部竞争性冲突的惯习的产物,与场域、资本交互作用导致农村家长参与行为的低迷。  相似文献   

8.
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的演进过程是多方博弈主体互动的结果。依据中央和地方政策调控的变化,边民互市贸易政策演化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经过多方博弈主体三个阶段的策略互动,博弈系统朝向帕累托最优状态演化。边民互市贸易政策目标在多阶段多方博弈主体互动中逐步实现,其演进机制为我们提供有益借鉴,也为公共政策调控实现最优均衡提供生动案例。  相似文献   

9.
李金和 《东方论坛》2011,(2):44-47,63
物质文明取得丰硕成果后,和谐人格的培育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日常生活的生存实践逻辑表征为场域、资本、惯习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社会主义和谐人格的培育,即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日常生活实践场域出发,基于作为惯习的中国文化—心理结构,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化的世界文明成果的文化资本作用力,促进和谐人格的生成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理论视角,在实地调查口述资料的基础上,以中国和俄罗斯边境地区经商边民的商业发展史为脉络,系统梳理经商边民从“倒商”到“网商”的经营模式转型过程,试图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商边民的社会关系网络在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主观能动性的互动过程中的生成和演化以及同经商边民商业发展的相互影响。研究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影响着经商边民商业模式的生成和转型,商业发展形塑了社会关系网络的非正式性、在地化、跨国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设施的日渐成熟,依托边贸带动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成为口岸城镇化建设的路径之一。通过分析影响云南天保口岸贸易畅通的海关通关、互市贸易及边贸产业发展等因素与口岸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发现边境地区贸易畅通可以激发口岸城镇发展活力,而口岸城镇的发展又可促进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因此,应强化边贸与口岸城镇的互融共促关系,激发边贸型口岸城镇建设的内生动力、人口与人才活力以及文化活力,夯实边境地区民心相通的基础,助力“一带一路”倡议下边境地区互联互动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生型边民社会组织成长实践进行梳理,认为边民社会组织在边境地区村落治理中作了有益探索。充分发挥边境地区多元主体协同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企社"良性互动、提升边民综合能力、促进边民社会组织健康成长,是推进边境地区长效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边民跨国婚姻的产生除了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之外,还与边境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特殊场域——跨疆界传统小社会及其内部孕育的民族宗教文化等非正式制度紧密相关。国家为履行社会控制职能而制定的跨国婚姻相关法规,是从控制跨境人口流动和保护入境通婚人员权益的角度进行的制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对跨国婚姻的有序管理,然而非正式制度影响下的跨国婚姻行为选择与正式制度社会控制职能之间难以弥合的张力,使得边民跨国婚姻面临一定的制度困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协同发展理论,口岸发展与其承载地的发展之间存在协同效应。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哈陆路边境口岸虽然在推动所在边境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方面作用明显,但新时代以来,由于口岸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对外人文交流、功能定位、边民互市等方面存在诸多现实性、战略性和制度性困境,致使中哈陆路边境口岸建设对其承载地发展的实际协同效应不高。因此,要提升中哈陆路边境口岸对其承载地的协同效应,就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思路,在地产经济培育、口岸间协调合作、对外人文交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属地贸易发展等方面研究和探寻当前困境的破解之法。  相似文献   

15.
"拉祜理"是具有丰富原始文化遗迹并经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且以卡些制度、厄莎崇拜、民风习俗、古理古规等为表现形式的拉祜西传统文化。经久不衰且推陈出新的拉祜理,不仅是实现拉祜西人族群凝聚与整合的文化内驱力,而且也是强化拉祜西边民边境认同的重要文化纽带,同时也是助力边境社会安全治理以及文化戍边的优秀传统资源,更是夯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固边的重要文化粘合剂。拉祜西通过对拉祜理的创造性转化与利用,进而极富成效地助推边境安全治理的实践,对其他边境地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浅谈边境地区的教育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地理环境、边境战争、经济困难和边民教育观念淡薄等因素的影响,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地影响国门形象和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发展我国边境地区教育,必须改革现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边境教育的投入,实行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加强边境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边境地区教育质量,树立伟大的国门形象.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境内的"三非"务工人员的最大的问题是境外务工人员管理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的要求。对它的解决,是正视全球化背景下,必然带来的劳动力流动和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在云南中缅边境地区,资本的逐利性同样使得缅籍务工人员成为了中国乃至全球劳动力市场分工的一部分。作为云南边境外籍劳工的最大集中地——德宏州政府于2014年初实施的《德宏州境外边民入境务工管理暂行办法》,手续简洁,并与一定的社会保障相联系,推动了更多的缅籍务工者愿意配合地方管理部门获取合法身份。德宏州为境外边民务工人员提供的基本社会保障,既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规范了劳动力市场,避免企业雇佣境外廉价务工人员而排挤国内工人,同时也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同富裕的愿望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贸易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边民的传统文化既开启、促进着中越边贸的复兴 ,又制约着边贸经济的现代化升级 ,特别是在中越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在世纪之交上升到一个成熟期而且边贸逐步规范化、各种机遇与挑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 ,迫切需要促进边民文化与边贸经济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中越应加强边境区域合作 ,共同运用该地区经济文化互动的规律 ,调节边民文化与边贸的互动关系 ,在提高边贸规范化、电子化的同时 ,协力提高边民文化资源开发手段的现代化 ,实现边境文化经济产业的分工合作、双向交流 ,同时培育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族中小企业群 ,形成“边贸带旅游、旅游唤文化、文化促经济”的相互联动格局 ,建立一条“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边境经济区和增长带 ,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双赢”和中越两国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中越边境民族文化与边境贸易有着紧密的互动关系,边民的传统文化既开启、促进着中越边贸的复兴,又制约着边贸经济的现代化升级,特别是在中越两国政治经贸关系在世纪之交上升到一个成熟期而且边贸逐步规范化、各种机遇与挑战日益显现的情况下,迫切需要促进边民文化与边贸经济的良性互动、同步发展。中越应加强边境区域合作,共同运用该地区经济文化互动的规律,调节边民文化与边贸的互动关系,在提高边贸规范化、电子化的同时,协力提高边民文化资源开发手段的现代化,实现边境文化经济产业的分工合作、双向交流,同时培育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民族中小企业群,形成“边贸带旅游、旅游唤文化、文化促经济”的相互联动格局,建立一条“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中越边境经济区和增长带,实现当地经济、文化的“双赢”和中越两国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泰缅边境订单式经济这一龙头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放松管制的资本流动刺激政策和人员流动相对严控之间的突出矛盾,旨在揭示边境地区人民与当地之间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关系形态。通过案例研究表明,泰缅边境地区主要受到三种因素的影响。其一是近期泰缅边境资本主义市场扩张刺激了农业生产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更大需求;其二是缅甸中央政府与民族武装组织之间的冲突妨碍了缅甸一侧边境的同步经济发展,使得边境两侧形成强烈反差,造成农业务工人员大量涌入泰国;其三是泰国政府通过鼓励缅甸一侧边境克伦族村落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竭力控制缅甸籍克伦族务工人员数量。尽管边境武装冲突会对订单式农业发展造成影响,但是长期而言不会影响边境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