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黔东特区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红三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之际转战于黔东一带创建、发展起来的革命根据地。这块红色区域形成的历史动因,除了湘鄂西根据地受挫,红三军武装对抗失利这一主观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以下客观原因:黔东地区适宜的地理环境;区域内以土家族、苗族聚居为主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和革命氛围;区域内因其革命的历史传统和终究走进革命殿堂的现代神兵而拥有的武装斗争条件。  相似文献   

2.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块革命根据地之一,它是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而来的。本文就三个问题作了探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靠近中央革命根据地,又地处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点,牵制着敌人,直接援助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有着显著的三大特色,成为现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同时还有许多必须搞清楚的史实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党性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上,一部信史才能发挥其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洪湖地区——以当时沔阳、监利为中心,包括江陵、石首、潜江、公安、天门等县,是二战时期较大根据地之一——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构成部分。全面地研究该地区人民革命斗争历史,总结经验教训,无疑是很有价值的。下面,我们试就该地区早期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过程、特点、意义和经验教训作一综合考察,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4.
黔东革命根据地是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丧失后,红三军依据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原则,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存在对于苏维埃革命运动和红二、六军团胜利会师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陕甘宁边区的历史是中共党史和中国现代革命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对陕甘宁边区的由来和发展作一些初步探讨。 (一) 陕甘宁边区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包括三省各一部分地区,其中陕西为最多。故有“陕甘宁边区”之称。作为革命根据地名称使用,始于一九三七年五月,它是由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或苏区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6.
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和实践,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党的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研究和认识这一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抗日根据地是整个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发展阶段与组成部分。这里,我们仅就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作用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党史界的同行们。  相似文献   

7.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实践,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反动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西北地区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展。作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红军长征胜利和党中央把中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提供了落脚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极大地丰富了土地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革命历史上,陕甘边革命根据的创建和发展,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壮、瑶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起来的、较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是红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领导者和创建者,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韦拔群这位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在建立、巩固和发展这块革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界掀起了多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的高潮,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深刻反思,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社会科学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倾向,主要表现为:研究由历史考察为主向学术化倾向转变;研究的多元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研究的实证化趋向开始显现。这些新趋向对拓展和深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崖(海南岛)五指山革命根据地,也叫白(沙)、保(亭)、乐(东)中心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共琼崖党组织(以下简称琼崖党)在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创建的海南岛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五指山根据地的建立,对于支持和发展后期琼崖人民的革命斗争起了很大的作用。本文拟就有关这一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作用,试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财政建设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三方面着重阐述了土地革命时期琼崖苏区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原则以及财政管理,较系统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琼崖革命根据地的财政建设及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筹备委员会第二次扩大会议于4月16日至19日在银川召开。参加会议的是来自陕、甘、宁、青四个省(区)的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同志,共五十余人。 会议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修订和落实了研究规划,落实了项目、单位、时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的指导思想和主攻方向。 会议经过协商决定今年9月在兰州举行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并决定成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斗争史的编写小组。拟出版一个动态性的不定期的刊物。  相似文献   

1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状况如何,关系到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中国共产党自创建革命根据地开始,就非常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一方面军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吸取了革命根据地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适时地提出了对国内外开放,发展根据地经济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及其实践,不仅对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而且为我党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简介按:为了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延安大学中共党史重点学科成立了由政教系、历史系、马列部部分教授、学者共同组成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历史人物编写组”。本刊从本期开始,将在封二、封三连续刊登他们挖掘整理的陕甘宁...  相似文献   

15.
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我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建的一块较大的根据地。它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历史背景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于一九二九年。它位于广西的西部,包括百色、东兰、凤山、思阳(现属田阳县)、奉议(现田阳县)、 恩隆 (现田东县)、思林 (现属田东县)、果德(现属平果县)、向都(现属天等县)、隆安、镇结(现属天等县)、龙州、宁明、明江(现属宁明县)、崇善(现属崇左县)、雷平(现属大新县)、养利(现属大新县)等近二十个县。人口三百万左右。壮、瑶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党之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这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党史学界对于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的评价存在着见仁见智的争鸣和探讨。通过对不同学术观点及其立论依据的汇集、梳理,从东固革命根据地及其斗争经验对赣西南革命斗争的影响、对毛泽东思想升华的启迪、对中央苏区形成发展的贡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等多维视角,对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问题进行论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张伟炜 《源流》2023,(12):15-17
<正>位于潮南区西南部的红场镇,是二战时期大南山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也是汕头革命遗址分布最密集的镇。延绵山岭里,十一书群雕、李多年母女事迹铜像、排金山战役墙雕、扩红广场、红歌谣朗读亭等红色景点是那段革命历史的有力见证。近年来,红场镇围绕“以红色旅游、农业观光旅游为特色,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地、山地特色林果旅游城镇”新目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足用好老区政策,  相似文献   

18.
从四个层面阐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解读"天下第一山"的科学内涵.主要观点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胜利的起点;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井冈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的宝山;井冈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崛起的圣地.  相似文献   

19.
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战争史的一部分.探讨和总结这段历史对编写党史、革命史、地方志和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都是有重要意义的.这段历史的研究是最近几年才逐渐开展起来的,不少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以求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仅就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欢迎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中央档案馆分别与各省、市、自治区档案馆合作编辑出版了以各省或各革命根据地命名的一套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其选文,均系由中央档案馆所保存的各省级或革命根据地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和革命群众团体,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个别涉及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文件。其编例,均以党的组织机构为基础分级编排,革命军队和群众团体的文件单独编排,在同级党的文件之后。在同一组织机构内的则按地区、时间顺序排列。所有文件基本保持历史文件的原貌,凡编者校勘之处均以符号标示。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充分发挥历史文件的作用,适应编史修志和满足党史、革命史、现代史研究工作的需要,并有利于革命历史档案的保存.这套汇集均为馆存本,印数有限,仅供内部使用.现已出版见书的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