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使命,始终把农民与土地关系视为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抓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农民与土地关系问题的解决成为党把乡村群众引入中国政治舞台的前提,改变了农民“一盘散沙”的传统局面,从而保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解决农民与土地关系问题成为贯穿保障新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民在经济、政治上得到彻底翻身,进而通过农业合作化与人民公社化运动,带领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在改革开放时期,农民与土地关系成为开启中国农村改革的金钥匙,成为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时代,农民与土地关系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线,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吹响了发展乡村、振兴乡村的号角。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与土地关系的百年实践带来的深刻启迪是: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重塑农民与土地关系,是今后解决农民的生存、保障和发展问题的必然逻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2.
为农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内在要求,贯穿着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党领导农民从封建土地所有制束缚下解放出来,重新分配了农业生产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农业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人民公社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实行农地"两权分离"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充分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十八大以来,党继续探索土地"三权分置"、实行"精准扶贫"和推动乡村振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系统梳理和总结党在不同历史坐标上为农民谋幸福的基本经验,能够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历史启迪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反封建土地纲领的提出,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党内外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共产国际帮助与指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海洲 《老友》2011,(7):9-9
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是土地问题。同样,新中国建设的基本问题也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首要的还是土地问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土地制度变革的历史进程与逻辑演进的梳理,有助于理解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指向与改革重点,为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制度变革和创新,其逻辑进程中的主线是以人民为中心,起点是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核心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其指引是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其启示是农村土地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因此,新时代的土地制度改革要尊重农民意愿与利益诉求,建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战略互动的良性产权关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要素“政府规划—市场驱动”协同配置的制度框架与国土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百余年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 :中国不可能通过资本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历史的抉择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以中国国情研究为基础 ,从中国社会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创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在改革开放中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文化难题的两次回应 ;面向 2 1世纪 ,中国共产党必须进一步拓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 ,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趋势 ,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转型极为困难和农村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土地问题成了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源性问题。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土地革命,把农民对土地的需要与革命的价值取向有机地结合起来,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此举不仅在实践中有效地解决了革命的主要动力问题,而且还在理论上廓清了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8.
时代发展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息息相关。回顾1956年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与时代发展关系的过程中,有成功,有曲折,也有失误。主要经验有:保持高度的时代自觉;坚持时代发展的正确方向;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警惕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和平演变;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深刻的教训有:误用马列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观点,急于求成;过分强调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没有看到向和平与发展过渡的可能性;形而上学地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及其相互关系;以我为核心,以意识形态划线处理时代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关系。认真总结我们党在历史上对于时代认识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探索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指导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农民主体性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创新.回顾百年建设历程可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农民主体性建设的政治保障和基本动力,且政策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促使农民主体性觉醒;以农养工的农业政策致使农民主体性逐渐缺位;以改革为主题的三农政策推动农民主体性逐渐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赓续推进农民主体性发展.农民主体性建设虽出现些许曲折,但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积累了宝贵经验:以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指导,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增权于农民为重点,激活农民主体意识;以赋能于农民为关键,强化农民主体能力;以补齐农村民生短板为保障,提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中,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基本经验,深入推进农民主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发展,具有如下六大特点:一是立足实际、独立探索,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与其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建立在一致的方法论基础之上;二是从经济一维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的领导等多维,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益全面;三是从以生产力为中心到以社会为中心,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向马克思主义价值旨归的回归;四是从本质到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本质特征,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日渐深入;五是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实现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再飞跃;六是从摆脱传统意识形态的束缚到借鉴西方,再到自主建构,体现了理论上的创新能力和思想上的自我主张.这既是理论自身的逻辑发展,更是对发展着的实践的不断总结和提升,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认识关键在党是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光辉历程的经验总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地位的基本原则,对于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对于土地的依附性是农民从事土地生产的前提性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农民出现了自愿性失地与被动性失地的两种状态,城市化的需求同时也导致农民出现身份边缘化的状态,这些问题的出现标志着传统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革.因此,改变农民与土地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一个必经过程,赋予农民对于土地的有限所有权,提升农民的社会层次,为农民的城市化设置准入性门槛,在保证土地有效使用的前提之下,提高农民对于土地的有效掌控权与发展权,这对于改善农民的财产性利益的比例配置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正确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以来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探索计划和市场关系的基本经验主要是: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并不具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属性;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区分计划体制和计划本身的区别,同时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防止陷入对市场的迷信;以社会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有效干预社会发展的机制,构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5.
从十二大到十八大,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探索逐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理解日益立体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的定位日渐清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可以说,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6.
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农村地区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已基本完成土地确权工作。但理论界及业界对土地确权仍存有疑虑:一是确权是否会导致土地私有化;二是确权可能导致交易成本上升;三是确权可能有违初衷,不利于农村土地流转。对于这些问题,应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出发,结合马克思产权理论和中国农村国情,厘清农村土地确权不是土地私有化,土地确权有助于农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保护农民应有的土地权益。土地确权后的土地流转应在农民享有土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下进行,即农民享有长久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和获得合法合规的土地流转租金与履行耕地保护义务、遵循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相一致。农村土地科学、规范、有序流转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过95年艰辛、曲折、光辉的历程,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开启改革开放新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伟大的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制度模式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形成、改革开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彰显、新时代制度体系不断完备和制度优势全面激发的百年探索历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些显著优势归结为13个方面,这些显著制度优势的形成和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体现.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经验,对于正在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新时代共同富裕强调要“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并呈现出“因何推进”“推进什么”“谁来推进”“怎样推进”的科学意蕴。在“因何推进”上,主要是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现实考量;在“推进什么”上,着重阐释“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科学内涵;在“谁来推进”上,强调要把中国共产党的顶层设计、政府治理和人民群众创新的实践结合起来;在“怎样推进”上,提出思想、制度和手段层面上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