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拼布起源于中国和古印度。我们所知的中国最早的拼布实物是新疆库车博物馆馆藏的唐代女尸脸上覆盖的钱字纹遮脸拼布。在我们国家,许多民族都有拼布这一民俗。过去百姓生活俭朴,经常用布头做成床单、门帘以至服装等生活实用品。特别是在朝鲜族,拼布更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近代汉族民间服饰中几何纹样的布局及其工艺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何纹的由来、形式及广泛适用性作了归纳性分析,并结合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馆藏的实物,重点分析了几何纹样在近代民间服饰造型中的布局、实物的装饰工艺即装饰方法、装饰部位。通过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对几何纹作更进一步的探究,为几何纹样的传承以及在现代服饰产业中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3.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典型代表,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完成了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从以动物纹为中心向以植物纹为中心的过渡。卷草纹的基本造型以作为主茎的“S”形曲线和作为枝叶的“C”形曲线在主体上相连接的骨架为基础,突出体现了纹样在节奏、对称和比例等构成要素方面的特点,以及由其构成形式所决定的卷草纹的装饰特点。  相似文献   

4.
拼布艺术从生活中产生,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从简单的零碎布料拼缝发展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无不体现着解构主义的艺术观念。本文从拼布的材料和工艺出发,研究现代拼布工艺材料的创新性应用,探讨现代拼布的工艺创新、艺术内涵和市场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晚上投店的人,拿一个包裹(guo)给了店主,说:“这是钱囊(nang),你代我保存,明天还我!”店主写到册子里:“收某客饯囊一件。”又给客人证券(zheng juan),上边也写着:“凭券付还钱囊一件。”当时很多旅客都见了。晚上睡下以后,店主偷偷地打开包裹,里边竟是银子,于是就用铜钱换了。第二天,客人持券来取囊,发现银子变成了铜钱,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安徽战国铜镜的装饰艺术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发现了在本文所介绍的八面铜镜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主纹都是蟠螭纹。围绕这一主题纹饰,古代艺术家们在“一”与“多”、“单纯”与“变化”之间展开自己的艺术才华。他们的创作成果,通过保存下来的铜镜得到了展示,并以实物的形式,印证同时代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然而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远不是几种美学观点能够概括和穷尽的,因此,这些铜镜的装饰艺术必定为中国美学史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在辽钱学界,长期以来把右旋读的“开圣丹宝”钱对读成“开丹圣宝”,并误认为是辽代开国钱或建国初所铸的流通钱,并以此为据把面文凡有“丹”、“贴”、“千秋万岁”等字的圆铜钱一律定为辽钱,给辽钱研究造成极为混乱的局面。究其原因是学风太差,人云亦云,辗转因袭者多,认真读书,深入研究者寡。本文把“开圣丹宝”放到“丹宝”系列钱中去剖析,目的在于为辽钱研究的正本清源工作抛一块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统阐述了西域莲纹伴随佛教的东进,在中原汉族装饰艺术强大的糅合作用下,不断达到鼎盛并最终完成其汉化的历史衍化过程。针对莲纹与其它传统装饰纹样交织融合形成的吉祥寓意,站在我国传统吉祥文化的审美角度,结合气国独特的吉祥艺术语言,分别对与莲纹搭配的谐音、寓意、序列组合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纸币的历史中国纸币的历史,始于唐朝的“飞钱”。据考证,“飞钱”的起源是随着唐朝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而产生的,由于交通的发达,进一步促进了贸易的兴旺,从而扩大了铜钱的需要。唐朝建国之初,即把货币纳入国家计划,并以开元通宝铜钱为法定货币。虽然历代重复不断地鼓铸,但对繁荣的商业需要,仍不能适应,经常导致铜钱的不足。加之民间对铜的喜爱,铜的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出现了销毁铜钱,偷铸佛像、铜器等情况,而从事黑市交易的所得利益,比铜钱作为货币使用的所得利益还多。  相似文献   

10.
敦煌壁画作为我传统绘画的重要方面,在色彩领域的高度艺术成就,长期来并未得到足够的评价和重视。敦煌壁画大量的色彩杰作以精美的色彩结构形式展现出我传统色彩的高度表现力和感染力。其色彩的丰富性,“色调”的多样性和色彩效果的规律性无不显示出高度艺术审美价值,然而色彩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却倍受“冷落”,在我传统绘画的理论与实践中似乎被当作是个“弱项”,长期来存在着对色彩的“轻视”与“淡化”的观念倾向,色彩几乎被视作“非传统”的“洋货”,归“西画”和“油画”所有,观念上被排斥于“传统”的“正宗”之外,满足于“笔墨”的传统优势,形成了一套“重墨轻色”的“传统”观念,在技法理论上似乎也被圈定在“笔墨”、神、韵”的范围以内,本文以为这种观念倾向势必将限止传统绘画的正常发展。色彩作为造型艺术的两大基本形式因素(即“形”与“色”)之一,在、中西绘画的发展史中一直据于重要地位,然而走的却是两条不同的发展轨道。我传统绘画注意重色彩的“形式法则规律”的探索,属“装饰色彩”学,西画注重色彩“自然变化规律”,属“写生色彩”学两者各有自己的形式优势,具有同等重要的美学价值。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传统色彩而妄自菲薄,也不应固守“传统”之法而永不更易。  相似文献   

11.
旗袍是中国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服饰,相关的研究著作层出不穷。旗袍在中国大陆的黄金时期为20世纪上半叶,导致20世纪上下半叶的旗袍研究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失衡。上海大学博物馆馆藏中,有99件旗袍的制作时间集中于20世纪下半叶,是不可多得的实物依据。本文从这批旗袍的面料、装饰、搭配、剪裁、设计元素等角度观察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的旗袍设计总体上呈现出三个特点:相较于早期旗袍,在旗袍材质、面料工艺和装饰手法上更为多元杂糅;形成了成熟的套装搭配,且对现代剪裁有了熟练运用;在与现代时尚接轨的同时,开始对早期的传统旗袍元素和传统纹样进行有意保留和致敬。  相似文献   

12.
庙底沟彩陶属于仰韶文化,对均衡、对称和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其造型多平底,器腹较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辨证统一。泥条盘筑和慢轮修整等工艺的发展,使器物规整均匀,线条曲折且带流。仿生器物由器向艺发展,拟人化器物体现了女性崇拜,且有了立体雕塑的效果。纹饰以仿生为主,多为植物纹和鸟纹,花卉纹在后期占绝对优势,鱼纹则退居附属纹饰。早期多写实,后期变形的几何纹逐渐增多,表意性更为丰富。圆点在几何纹饰中起到了中心连接作用,点线造型、弧形线运用自如,影象式的表现手法起到了虚实对比的装饰效果。色彩意识也更为强烈,明快和谐的红底黑花纹饰是其特色,图案繁复多变,运笔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13.
在近年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研究中,有的同志对当时的货币经济(主要指金属货币经济)给予过高的估计,认为,基本上是向前发展的.笔者认为,此论失察.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货币经济都是不发达的,与秦汉相比,甚至有倒退现象.这一时期,金属货币的使用日见减少,其中黄金几乎退出了流通领域,铜钱亦因种种原因未能充分发挥职能,而谷、帛、粟、布、绢等实物则成为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故称之为实物货币.本文主要考察东晋南朝实物货币一般的情况,并以此就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汉代国家政权高度统一,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成就了文化艺术的辉煌。在绘画、墓室壁画、青铜器、陶瓷器、玉器、漆器、雕刻、印染织绣等各类视觉造型艺术的装饰纹样中,云气纹是被广泛应用的代表纹样之一。云气纹在装饰风格上,概括表现为“质”、“动”、“紧”、“味”,即装饰思维的古拙与浪漫;流动气势的节奏与韵律;构图形式的饱满与均衡;装饰整体的对比与统一四个特点,不但丰富了汉代的艺术装饰,也体现出汉代装饰的典型特征。究其原因,传统气论哲学思想、特定的时代精神、造型艺术间的互渗互动、上层社会的文化导引等共同蹴就了云气纹在汉代装饰造型艺术中的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15.
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采用了中国古代的铜钱与汉字”中“为基础.富有传统格调,铜钱的图形是标志圆形外表的框线设计,中间方孔.上下两条红绳将圆形与铜钱的方孔连接起来,组成了“中”字的形状,现代造型中蕴含着传统民族文化.完美地展现了中国银行的形象与内涵。  相似文献   

16.
彝族传统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也是使用者社会经济文化身份的象征,更是彝族人民起居方式、生活习惯、审美爱好的“感性显现”.它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也沉淀着非物质文化的因素.本文从彝族传统家具的形制、装饰图案、色彩组合等方面,探讨彝族传统家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7.
咖啡馆作为一种现代休闲文化的产物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人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商务洽谈的重要场所.其营造的舒适、休闲、温馨的咖啡环境,有助于顾客缓解疲劳、放松身心、得到生理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解放.在咖啡馆内部的装饰上,选用贴近自然的材质有利于打造温馨、舒适的咖啡环境,符合现代繁忙都市中需要回归自然的理念.布艺制品以其色彩丰富、图案多样、柔化生硬空间等特点,已经引起当前众多设计师的重视.而时尚并极具艺术感的拼布艺术作为布艺制品的一种,应用在咖啡馆的装饰中,会起到极其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工艺美术院校及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装饰色彩教学是比较难教的一门课程.因为学生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以写实手法去画素描、色彩(水彩、水粉画),他们习惯对照实物或模特儿进行写生,追求表现与观察到的实物或模特儿大致相同的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的画面效果.而装饰色彩画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形式,它不是以摹拟自然为最终目的.因此,教学中最根本的是转变学生的造型意识,增强他们的创造能力和表现技巧,这是装饰色彩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应采取从临摹中外优秀的装饰色彩画入手,以创作为重点,坚持写生、变化、创作同步进行的教学方法.首先,利用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进行欣赏、临摹.工艺美术院校及师范院校美术系的学生,学习装饰色彩的难点不在于他们摹拟能力的大小,而在于改变他们过去习惯了的造型意识,因此要从欣赏的角度来展开教学,从而让学生充分认识装饰静物色彩的基本特点.随着欣赏装饰静物色彩画次数的增多,使学生在思维中逐步积累、储存大量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无锡惠山泥人意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传统审美观、“五行”色彩观和吉祥祈福的民俗心理在惠山泥人的造型、色彩、题材中的体现分别作了论述,惠山泥人正是以生动传神的意象造型、鲜明悦目的色彩、精美雅致的装饰、吉祥祈福的寓意和极具江南地域特色的风格成为中国民间泥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汉画作为从工艺装饰中脱胎的早期绘画 ,在从图案到写实的演进中 ,没有脱离“影绘”的装饰构图手法 ,加之汉画工匠独特的创作理念 :要表现对象应该怎样 ,而非看上去怎样 ,所以汉画构图沿袭了工艺装饰“分段平行”、“并列展开”的构图模式 ,以填充手法构成画面 ,而不考虑“透视”的空间比例。从汉画像石 (砖 )发端的中国传统绘画 ,秉承其一贯的构图模式 ,终于形成了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意识 ,也由此奠定中国绘画构图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