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师鲁迅和胡适,不仅有丰富的教育经验,而且有独特的教育见解,他们的教育理论无论对当时还是当下都有重大影响,不过他们的侧重点并不一样.鲁迅以"立人""救国"为目标,关注全民教育,强调教育者的奉献精神;胡适的教育观带改良的性质,关注对象集中于青少年,强调教育设施、制度和管理方法的作用.他们的教育思想代表了知识分子对民族进步的思考,对其进行比较认识对新世纪教育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并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环境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和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3.
三贴近思想由来已久,它的实践还在继续,对三贴近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通过对三贴近内涵的分析,文章提出贴近实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贴近生活是其源泉,贴近学生是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以志立人、以行树人五个方面将三贴近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论叶圣陶的语文教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也是我国现代语文教材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语文教材编写工作贯穿其一生。他对语文教材的性质、功能、编写和使用等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系统的语文教材观。语文教材观是他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语文教学、教材编写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五人”)是立德树人指向下的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思政课内蕴着重要的价值意涵,承载着重要的时代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所在。在立德树人共同指向下,思政课与新时代教育工作在受众与对象、实施主体与工作主体、功能与内涵、价值与立场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此关联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导引思政课发展提供前提依据。因此,基于“五人”框架,分析研判教育现实困境,旨在对标新时代教育工作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关键课程”魅力的举措,推进教育工作目标落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互动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材中,单元的确定和安排要依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发展的要求以及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语文教材的单元形成于语文教育活动展开之前,其价值的实现是在语文教育活动过程之中;语文教学的高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单元的安排是否合理;语文教材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媒体。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和国家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问题的新观点,对进一步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全面了解"立德树人"的理论来源,深入把握"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贯彻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适教育思想及其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适的主要教育思想是强调高等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在高等教育领域内也提出了重点建设一流大学,形成独立学术中心的"学术独立"思想,重视"学术自由"和"学术宽容".胡适在主持大学改革时,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为其着力点,兼容并包而不失学术水准.胡适的教育思想还包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人文教育在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等,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立人教育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立人教育是以人的塑造和精神建构为宗旨,注重唤醒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更是对传统语文教育痛苦反思之后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人生的艺术化”是朱光潜先生早期美学思想的枢机,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天,它仍对我国当前审美教育提供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审美教育应以塑造完整的人为其宗旨,着眼于人格的整体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二、审美教育应以情感教育为中心,强调美育的情趣性;三、审美教育应是“人生化”的审美教育观,或生命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出了研究生辅导员“领路者、服务者、协作者、探索者和管理者”五位一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2.
胡适从语言层面、文体层面、社会层面和教育实践层面建设他的语文观,对当下人们对语文概念的认识、对写作教学的探讨以及指导着语文的实践方向有着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子《道德经》关于人性修养的精辟论述,阐明了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道”的理想和为“道”之方法,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意义。要学习和体悟老子关于“道”的思想精髓,用“道”立人,用“道”树人,用“道”教人,用“道”正人,使青年学生养成谦下、至柔、修德行善、严谨踏实、行事有“度”的思想品格,学会做人与处事。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既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更是促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教材。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从红色文化融入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出发,分析融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而提出具体的融入措施:打造红色文化育人矩阵;将党的建设与发展融入思政教育;创新红色育人实践形式,丰富红色育人途径;创新红色文化宣传途径,扩大红色文化宣传范围。  相似文献   

15.
杜威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威个人所表达的兴趣是建立在民主理想的基础上。他认为民主政治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杜威的民主思想推迟了陈独秀采取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立场。他在中国进步知识分子中问鼓励民主和自由思想,同时提出一个教育纲领,为未来的一代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作好准备。杜威对中国哲学体系的影响是实证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他以纯粹的实用主义的态度对人们超物质存在的知识的各种哲学进行攻击。过去四十年中,许多中国思想家曾受到杜威的影响,但杜威仅仅吸引住一个他的哲学上的代表人物——胡适。胡适为杜威的实用主义发扬了一种宗教的热情。通过胡适,把人类心灵的新概念移植到中国。杜威在中国的最大影响正象他在美国一样,是在教育方面。杜威关于人的一些思想本能地注意到青年人的思想。杜威到了中国后,美国的教育目的、方法和教材以及教育上的整个研究制度就代替了日本、德国的教育思想和计划。杜威的教育纲领的主要特点是:生活教育、儿童中心教育、学校即社会。反对杜威的有儒家学者,有以黑格尔和柏格森的思想力基础的西方哲学的新流派;而马克思主义者对杜威的反对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强烈的情趣观、语文教材必须要有浓厚的情趣性、语文教学务必体现很好的情趣感是王松泉语文情趣观的主要内容,这是王松泉在语文情趣教育领域作出的重要贡献,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学阶段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成熟的时期,中学历史教育在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时,要注入人本教育,使学生“立人”,通过人本主义教育培养出更多具有独立人格和思想的人。  相似文献   

18.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将红色基因传习与落实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是驱动优质教育以及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由此,尝试分析传习红色基因与落实立德树人在逻辑上的内在耦合关系,并构建理论教学、宣传引领、实践教育的红色基因传习落实到立德树人过程的协同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二三十年代钱穆与梁启超、胡适对清学史中心人物戴震的研究的比较为基础,考察了在当时存在于他们之间的思想学术交涉。认为,与梁启超、胡适对戴震思想学术的一致肯定和褒扬不同,钱穆针锋相对地对戴震为加贬抑。其“崇宋抑汉”的思路,从学术观的角度看,是对胡适、梁启超倡导基于汉学的学术方法和学术精神而造成琐碎偏枯的学风的批评;从文化观的角度看,是本着一种以文化民族主义为内容的后五四的文化反省意识,对胡适等人所持的“全盘西化”主张的匡正。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在高职高专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思想内容向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和志向、意志的教育以及人格精神的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多方面才智,又有理想和健康完美人格的新世纪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