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探索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符合顶岗实习这一特殊时期的校企协同育人途径,一直是高等职业院校在强化校企合作、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方面的努力方向。本文通过剖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信息物流系学生党支部在顶岗实习期加强校企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的实践探索,深入挖掘校企合作途径,拓宽校企共建内容,探索校企一体化育人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2.
智慧时代的到来对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应该及时地改革与调整。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应用型财务人才培养的角度总结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目标,并从校企合作制度、实训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建设、智慧财务资源共享平台以及质量监控体系与教学效果评价等角度详细剖析了产教融合型财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内容,以期能够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大力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主要关注内容。当前基于成本补偿理念出台的产教融合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针对性不强、时效性欠佳、政策体系不完善等现实困境。产教融合政策困境源自“政策关注度”和“生产复杂度”二维要素组合形成的政策集在政策区域中的“越位”“错位”与“脱轨”。在关注产业升级对技术进步现实需求的前提下,为实现产教融合政策的最佳效力,应进一步助推“最优协调”政策路径与“磨合中走向优化”的政策路径;同时,也应进一步规范与矫正“错位”“越位”与“脱轨”的政策,使各项产教融合政策能够“在其位”“安其所”“合其轨”,从而助推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业在广度、深度与精度上不断延展。  相似文献   

4.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学生顶岗实习风险频发,损害了学生权益,影响了高职院校教学秩序,制约了校企合作健康发展和产教深度融合。必须准确把握实习风险及防范现状,确立实习风险管理和重在预防的新理念,通过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五位一体"的防范机制等,切实有效防范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  相似文献   

5.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消除传统经管类专业教育教学弊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针对目前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存在的合作平台不力、协调统筹不够、创新驱动不足等问题,文章提出:建立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体系,提高经管类毕业生职业胜任力;发挥政府引领作用,打造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合作平台;优化校企合作模式,协调统筹产教融合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团队,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何构建艺术设计专业与地方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平台,是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加强校企合作间的技术交流,建立具有艺术产品开发、设计、制作、生产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整套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优化结构,凸显优势,使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为地方的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7.
地方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倒逼地方高校进行转型,高校在转型的进程中只有依靠"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方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分析了高校"政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提出了高校通过校企合作可实现的目标,阐述了"共赢机制"的政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实现途径.长春工程学院通过"共赢机制"的"产教融合、政校企合作",构建了多样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五个融合".  相似文献   

8.
《成才与就业》2023,(6):58-58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学校学校简介上海现代化工职业学院是一所工科为主,多科协调发展的上海市新型公办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创新多元治理办学机制,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旨在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全面深化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的切入点,直接影响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进程。现以宿州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以产业特点和需求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健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组织体系,完善协同育人体制、构建校企合作“互聘互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体制。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产教对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中广泛开展的办学模式.通过构建合作型职业教育-经济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对校企合作、产教对接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合作型职业教育政策下,职业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较非合作型紧密,而高职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又比中职教育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紧密,开展合作型职业教育能较好地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方案,吉林省政府也及时出台了相关方案,特别是在吉林全面振兴的背景下,吉林省的职业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成绩,对吉林省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次研究通过对吉林省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办学特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政府支持等10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吉林省的职业教育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存在部分学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校企合作及产教融合深化程度不够、促进学生本省就业措施效果不明显这三个方面主要问题。基于此调查结果,提出了吉林省职业教育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是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的学生德育新路径、新探索。该文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菜百黄金销售订单班"为例,通过个案研究,梳理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实践的主要思路、实施方法与过程;对主要成效、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以小见大、以少见多,从个案中寻求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建普遍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转型、提升"双师型"教师水平、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大力开展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等几方面着手,实现能力本位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只有建立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才能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在职培训一条龙的职业教育制度,为行业企业培养各层次高素质人才。要不断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本文提出了我国民办高职院校校外联合办学及合作运行机制, 该机制如下:(1)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层次、多方向、多结构的校企联合办学的教育形态和社会结构及其双向对话的运行机制; (2)以专业建设为纽带, 构建产-学-教为载体的教学平台和课程体系的“三元对话”运行机制; (3)以企业为依托, 构建以职业工场为载体的“产-学”、“产-教”和“学-教”实践教学基地及“三元-双向”对接-对话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和我国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有力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育人之路,能够较好地解决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快制定并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可行性政策与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实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职业教育确立的人才培养模式。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着法律支撑度不强、行业规章欠缺、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经费投入不足、企业对产学合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据此,推进校企合作向深度发展,必须发挥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必须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  相似文献   

18.
农科类大学生基于"校企对接"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积极作用。开展农科类大学生"校企对接"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确定对接企业,建立实践基地;制定实践方案,确定实践模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基本方略。同时应重视校企对接农科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共同体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破解问题的对策研究,提出基于校企"二元"主导协同育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改革路径.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二元制"的七个特征,以协同育人为突破口,构建"价值共识、专业共建、技术共研、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机制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在理念、平台、行动、文化上探索并形成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成才与就业》2023,(6):52-53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从明确职业教育定位职责,到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顶层设计;从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到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从助力“人人成才”,到服务“人人出彩”,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代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